真情潤紅土 攜手促振興——中央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紀實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jun)
編者按
今年是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xing) 發展戰略實施十周年。十年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關(guan) 心關(guan) 懷下,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就喜人—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產(chan) 業(ye) 發展量質齊升、城鄉(xiang) 麵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十年裏,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中央國家機關(guan) 及有關(guan) 單位抓住當地最突出困難、最薄弱環節,從(cong) 政策、資金、人才、項目等方麵,給予全方位支持。本版特推出紀實報道,回顧這段波瀾壯闊的曆程,共同傾(qing) 聽攜手奮進的足音。
仲夏時節,車行贛南,滿目蒼翠,山歡水笑。
“哎呀嘞,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見成效,感謝中央單位來支援,家家門前水泥路,清水灌溉萬(wan) 畝(mu) 田……”一首興(xing) 國山歌,唱出了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十年來所發生的巨變,更唱出了贛南老表對中央單位全力幫扶的深深感念。
1 “新老表”們(men) 來老區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是當年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主體(ti) ,為(wei) 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贛南蘇區煥發活力,但受資源稟賦、交通條件、產(chan) 業(ye) 結構等因素製約,經濟發展遠落後於(yu) 全國平均水平。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xing) 發展的若幹意見》正式出台,贛南這片紅土聖地開啟了振興(xing) 發展的征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兩(liang) 次來到江西考察調研,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wei) 江西發展把脈定向、擘畫藍圖,親(qin) 自謀劃推動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xing) 發展戰略。總書(shu) 記的親(qin) 切關(guan) 懷,為(wei)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xing) 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從(cong) 2012年至今,國務院《關(guan) 於(yu) 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xing) 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新時代中央國家機關(guan) 及有關(guan) 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工作方案》、國家發改委等《贛州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建設方案》以及支持革命老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基礎設施建設、紅色旅遊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修複等4個(ge) 重點領域實施方案陸續出台,對口支援政策體(ti) 係日漸完善。
十年來,由中組部、國家發改委牽頭,連續五批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及有關(guan) 單位對口支援幹部來到江西,在贛州、吉安、撫州三地開展對口支援工作。作為(wei) 贛南“新老表”,他們(men) 的腳印遍布城鄉(xiang) 村鎮、山水溝坎,與(yu) 當地百姓結深情、在工作中煉“真金”,為(wei) 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貢獻才智和力量。僅(jin) 最近兩(liang) 年,他們(men) 就為(wei) 老區爭(zheng) 取了重要政策87項、重要平台58個(ge) 、重大援助項目299個(ge) 、招商引資項目139個(ge) 。
2 鋪展振興(xing) 新圖景
來到贛州市安遠縣,隻見一條條高標準建設的公路如錦帶般盤桓於(yu) 群山之間,與(yu) 山林田野、村莊農(nong) 舍相映成趣。很難想象,十年前的安遠,還沒有一寸高速公路、一條國道,縣鄉(xiang) 村公路普遍破損殘缺。是交通運輸部的對口支援,讓安遠道路舊貌換新顏。
長期以來,贛南蘇區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中央單位對口支援幹部們(men) 積極搭橋梁、係紐帶,為(wei) 被支援各地爭(zheng) 取了一批資金與(yu) 項目。在水利部對口支援幹部謀劃推動下,贛州市6個(ge) 重大水利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水安全規劃,計劃總投資638億(yi) 元,打破了30多年來贛州沒有國家重大水利項目布局的局麵;國家能源局對口支援幹部謀劃推動“閩贛異步聯網工程”項目,建成後將有效緩解江西電力短缺問題;中國民航局直接支持6億(yi) 元民航發展基金,大力推動贛州市在“十四五”期間建成投用第2個(ge) 機場——瑞金機場,財政部及時下達了首期4.5億(yi) 元資金……
對口支援幹部們(men) 還主動牽線搭橋,全力為(wei) 贛南蘇區招商引資。國資委對口支援幹部積極協調對接,助力江西省唯一的中央企業(ye) 總部中國稀土集團注冊(ce) 落戶贛州。國家稅務總局對口支援幹部拓寬招商引資渠道,成功引進工業(ye) 項目21個(ge) ,簽約金額160多億(yi) 元;證監會(hui) 對口支援幹部助推7家企業(ye) 在境內(nei) 外首發上市……
一係列利好政策不斷出台,一個(ge) 個(ge) 重大項目持續實施,讓老區活力湧動,煥發青春。
3 一枝一葉總關(guan) 情
“做夢都想不到,能住進這麽(me) 好的磚瓦房!”站在贛州市寧都縣小布鎮大土樓新村的新居前,村民吳傳(chuan) 壽激動地說,“多虧(kui) 了農(nong) 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好政策。”
開展對口支援以來,中央單位堅持民生為(wei) 先,推動一批批有深度、有溫度的幫扶舉(ju) 措密集出台——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對口支援幹部協調國家管網集團,讓200多萬(wan) 名老區人民用上了管輸天然氣;中組部、國家衛健委推動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廣東(dong) 省人民醫院與(yu) 贛州市人民醫院、贛州市立醫院合作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並將贛州市所有縣(市、區)綜合醫院全部納入國內(nei) 一流三甲醫院對口幫扶範圍;國家體(ti) 育總局幫助崇義(yi) 縣新建、改造公共體(ti) 育場館、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各類球類場地等179個(ge) 體(ti) 育設施,形成縣鄉(xiang) 村三級體(ti) 育健身設施網絡……
一招招有力措施,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中國農(nong) 業(ye) 發展銀行聯合出台《深化定點幫扶合作總體(ti) 工作方案》,建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長效機製;國家電投集團協調江西公司捐資成立吉安市快捷解困救助基金;自然資源部精準實施完成贛州市贛縣區660口探采結合井打水施工;在國家糧儲(chu) 局謀劃推動下,4萬(wan) 餘(yu) 畝(mu) 富硒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為(wei) 於(yu) 都縣帶來發展新契機;交通運輸部探索推行城鄉(xiang) 綠色智慧物流新模式,每年有2500餘(yu) 萬(wan) 公斤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深山銷往全國;水利部對口支援寧都縣,讓40萬(wan) 名農(nong) 村群眾(zhong) 吃上了“放心水”。
4 積蓄發展新動能
國家級高新區、國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化基地、國家生態工業(ye) 示範園區、國家新型工業(ye) 化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國家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xing) 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一批國字號科技平台在這裏落戶。
中央單位對口支援幹部們(men) 著力搭建科研平台、加強項目合作、培育本地人才,從(cong) 未來與(yu) 長遠著眼,推動蘇區振興(xing) 發展。
2020年10月,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在贛州揭牌,從(cong) 此,江西也有了大院大所直屬機構。中科院、科技部先後派出包括9個(ge) 院士團隊在內(nei) 的20餘(yu) 個(ge) 科研團隊入駐贛江創新研究院,落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科研經費3.5億(yi) 元。
由36位院士專(zhuan) 家組成的“贛南蘇區高質量發展院士專(zhuan) 家戰略谘詢委員會(hui) ”,在中國工程院協調下成立,引導支持院士專(zhuan) 家為(wei) 贛州開展項目谘詢,落地科研合作轉化項目;教育部大力支持贛州市設立第一所市屬全日製本科院校——贛南科技學院;人社部為(wei) 寧都高級技工學校建設提供針對性指導;中國社科院授權吉安市泰和縣使用國家哲學社會(hui) 科學文獻中心數據庫;中組部對口支援幹部協調贛州市37名處、科級幹部到廣州、深圳跟崗學習(xi) 一年,工作能力顯著提高。
5 文明新風遍城鄉(xiang)
贛州市尋烏(wu) 縣留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裏,便民服務大廳、黨(dang) 員之家架起了黨(dang) 群連心橋,農(nong) 家書(shu) 屋、鄉(xiang) 村影院滋養(yang) 著農(nong) 民的精氣神。
十年來,在中央單位對口支援幫助下,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將紅色文化與(yu)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深度融合,紅色成為(wei) 文明實踐最大品牌和最亮底色。
迎著振興(xing) 發展的東(dong) 風,贛南等原中央蘇區一大批革命遺址、偉(wei) 人舊居、紅軍(jun) 標語等得到有效保護、修繕開放和科學管理。贛州市236個(ge) 革命遺址被列入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群修繕工程,獲得中央財政文保專(zhuan) 項資金3.54億(yi) 元。
在中宣部對口支援幹部們(men) 的指導下,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將豐(feng) 富的紅色資源融入黨(dang) 的基層陣地建設中,極大豐(feng) 富了文明實踐活動內(nei) 容。截至今年5月底,贛州市縣、鄉(xiang) 、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實現全覆蓋,建成20個(ge) 中心實體(ti) 、310個(ge) 鄉(xiang) 鎮(街道)實踐所、3999個(ge) 村(社區)實踐站。
依托各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開展了“永遠熱愛黨(dang) ,永遠跟黨(dang) 走”主題教育、誦讀《紅色家書(shu) 》、脫貧感恩教育、誌願服務活動等係列活動。信仰的火炬高高擎起,文明新風遍及城鄉(xiang) 。
“我們(men) 深切認識到,老區正在發生的嬗變,正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在贛南大地的生動實踐。”第四批中央單位掛職幹部聯絡員、中組部二級巡視員張鵬說道。
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發展正當時。老區不老,風景正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