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餘件代表性文物亮相國家博物館考古成果展
今年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創建110周年,國博考古同樣走過百餘(yu) 年春秋。匯聚了炭化稻、青銅鼎、沉船出水外銷瓷、曆史上最大駱駝骨架等240餘(yu) 件考古出土代表性文物的“積厚流廣——國家博物館考古成果展”2日正式對公眾(zhong) 開放。
策展人介紹,內(nei) 容涉及國家博物館百餘(yu) 年來主持或參與(yu) 的約70個(ge) 考古發掘和調查項目,從(cong) 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到清代水下沉船發掘,從(cong) 不同時期,不同角度,用考古學語言、考古學方法、考古成果和考古資料向觀眾(zhong) 呈現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以及東(dong) 西方文化交流互鑒的曆史。
文物展品方麵可謂精品紛呈,品類眾(zhong) 多。如江蘇省泗洪縣韓井遺址出土的距今8500-8000年的炭化稻;山西垣曲商城出土的研究商代前期禮儀(yi) 製度的青銅鼎;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遺址出土的反映秦國早期禮樂(le) 製度的秦子鎛;甘肅甘穀縣毛家坪遺址出土的目前考古僅(jin) 見的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作器——子車戈;甘肅張家川縣馬家塬遺址出土的東(dong) 西方文化合璧例證——藍釉杯;巨鹿宋城出土的宋代青白瓷瓜棱式執壺;“南海一號”“華光礁一號”“碗礁一號”等沉船出水的外銷瓷器;迄今所見地球曆史上最大的駱駝——金遠洞巨副駝的骨架等等。(應妮 製作 嶽子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