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時評】“紫領”將成未來主流職業群體
【光明時評】
作者:嚴(yan) 飛(清華大學社會(hui) 學係副教授)
今年以來,就業(ye) 話題的熱度始終不減。在人才市場中,有一群我們(men) 身邊“最熟悉的陌生人”——“紫領”,值得我們(men) 投以更多關(guan) 注。
所謂“紫領”,是指擁有管理創新、實踐操作與(yu) 綜合協調等多重能力,橫跨不同領域、行業(ye) 的新職業(ye) 群體(ti) 。根據國家人社部公布的《國家職業(ye) 資格目錄(2021年版)》,目前國家共收錄職業(ye) 資格72項,其中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職業(ye) 資格59項,技能人員職業(ye) 資格13項。這些分布於(yu) 各個(ge) 行業(ye) 具有一定“管理+技術”能力,且被國家或社會(hui) 認定為(wei) 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與(yu) 技能人員的群體(ti) ,是市場活力的重要構成部分,事實上都可以被視為(wei) “紫領”群體(ti) ,或未來有成為(wei) “紫領”的潛力。
從(cong) 數量上看,據全國總工會(hui) 今年6月的估測,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技能人才總量超過2億(yi) 人,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wan) 人,技能人才占就業(ye) 人員總量的比例超過26%。但這一數據僅(jin) 囊括了那些與(yu) 正式組織建立正式聯係的“紫領”,更多屬於(yu) 個(ge) 體(ti) 化且靈活就業(ye) 的“紫領”群體(ti) 並未進入官方的正式統計口徑之中。考慮到各行各業(ye) 的發展現狀,未來“紫領”群體(ti) 的規模將持續擴大,且有成為(wei) 主流職業(ye) 群體(ti) 的趨勢。
從(cong) 社會(hui) 學視角來看,“紫領”群體(ti) 的出現並非僅(jin) 是市場、技術、競爭(zheng) 與(yu) 時代的產(chan) 物,同時也蘊含著“紫領”群體(ti) 對自身所處職業(ye) 結構與(yu) 社會(hui) 結構的一種補充。簡言之,“紫領”群體(ti) 具有的“多重穿透”特征,使得這一群體(ti) 正在成為(wei) 國家經濟增長與(yu) 轉型中的重要主體(ti) ,在服務業(ye) 升級、城鄉(xiang) 就業(ye) 轉移、大學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勞動者素質提升等方麵具有重要意義(yi) 。
首先,“紫領”群體(ti) 更有可能實現社會(hui) 階層的穿透,增加社會(hui) 流動,提升“共同富裕”的質量。傳(chuan) 統職業(ye) 中的“白領”通常被視為(wei) 中產(chan) 或新中產(chan) 階層,而“藍領”則被視為(wei) 中產(chan) 以下的階層。“紫領”群體(ti) 因此可能實現一種社會(hui) 階層的穿透。其一,新的“紫領”群體(ti) 更可能借助互聯網與(yu) 數字經濟快速積累經濟資本。特別是在智能製造領域,既具有管理創新能力、又熟悉製造流程且具有動手操作能力的“新IT人才”,將會(hui) 成為(wei) 智能化轉型背景下的主力軍(jun) 。其二,“紫領”群體(ti) 所擁有的“技術+管理”的個(ge) 人品牌會(hui) 提升其社會(hui) 聲望,帶來更多的符號資本,而那些在上述領域表現優(you) 異的“紫領”群體(ti) ,更有可能獲得相應的技能資本,進入更高的綜合管理崗位。
其次,“紫領”群體(ti) 可以通過產(chan) 業(ye) 結構的穿透推動微觀層麵的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既往由國家通過製度設計來進行引導、規範的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往往缺少微觀層麵的實踐主體(ti) 與(yu) 抓手,而“紫領”則可能成為(wei) 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的實踐者,可以更好地結合新技術使用麵向社會(hui) 需求,同時不受既往產(chan) 業(ye) 結構分工及其相關(guan) 經濟邏輯的製約。在此意義(yi) 上,“紫領”群體(ti) 成為(wei) 微觀層麵實現產(chan) 業(ye) 轉型的重要推動力,為(wei) 當下經濟結構轉型尤其是“供給側(ce) 結構轉型”提供了微觀動力。
再次,“紫領”群體(ti) 可以通過科層製的穿透為(wei) 新發展格局下的經濟變革提供新的微觀邏輯。“紫領”群體(ti) 基於(yu) 新技術、新場域、新時空所形成的新的工作邏輯,彌補了既往科層製所強調的明確規章、清晰級別、精細分工、專(zhuan) 職專(zhuan) 人等帶來的可能缺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hui) 活力,為(wei) 市場變革在微觀層麵上提供新的發展邏輯。
總的來說,在市場、技術、競爭(zheng) 等多方麵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紫領”勢必成為(wei) 未來勞動力市場中的重要主體(ti) 。為(wei) 更好促進“紫領”群體(ti) 的發展,當前需重視宏觀政策引導,提升均等化公共服務,如對“紫領”人才的子女教育、醫療養(yang) 老、購房購車、項目承接資質等領域進行優(you) 化;此外,還應構建正麵話語體(ti) 係,培育職業(ye) 道德與(yu) 職業(ye) 組織,拓展以“民生”為(wei) 導向的職業(ye) 技能培訓。
今天,我國職業(ye) 教育體(ti) 係正快速發展,專(zhuan) 業(ye) 化程度不斷提升,為(wei) “紫領”群體(ti) 提供了係統性支撐。作為(wei) 麵向未來且麵向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職業(ye) 群體(ti) ,我們(men) 需要在技術培育的同時,強調對“紫領”群體(ti) 的職業(ye) 道德教育,助力該群體(ti) 更好地參與(yu) 社會(hui) 經濟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