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星海演藝:“數字+演藝”融合發展
為(wei) 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廣東(dong) 星海演藝集團創辦的數字文旅產(chan) 業(ye) 應用實驗室,探索研究文化演藝、文化旅遊與(yu) 新媒體(ti) 、數字化融合發展路徑。自2014年起,該集團探索創新“雲(yun) 演藝”“雲(yun) 展覽”“雲(yun) 旅遊”新業(ye) 態,形成線上惠民劇場“星海直播”、在線看展“網演中國”數字文旅平台、數字文化公共服務產(chan) 品“數字文化站”,構建數字文旅產(chan) 業(ye) 應用實驗室的基本框架,被列入廣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十四五”規劃。
搭乘數字快車
將優(you) 質資源送到群眾(zhong) 手中
6月29日晚,2022廣東(dong) 省藝術院團演出季開幕。開幕式演出劇目話劇《深海》在現場演出,並通過“星海直播”平台直播,觀眾(zhong) 隻要花1元,就可以在線觀看這部作品。接下來,“星海直播”還將對其他11台優(you) 秀劇目進行同步線上直播,觀眾(zhong) 觀看每台演出的費用最高不超過10元。這是“星海直播”首次嚐試付費觀看演出模式,也是廣東(dong) 星海演藝集團依托數字文旅產(chan) 業(ye) 應用實驗室,積極助推旗下企業(ye) 邁向數字化的新嚐試。
數字技術的升級迭代,給舞台呈現方式和觀演模式帶來變革的可能。在傳(chuan) 統的演出中,觀眾(zhong) 是被動接受,而“數字文化站”正在改變這種局麵。“數字文化站”嚐試通過“VR+5G”技術對劇目進行拍攝和後期製作,給觀眾(zhong) 帶來沉浸式、交互式的觀演新體(ti) 驗。觀眾(zhong) 在看演出時,可以通過720度旋轉畫麵來掌控舞台,用手指觸摸屏幕來改變觀看角度,縮短與(yu) 舞台的距離。觀眾(zhong) 就像走在舞台中央,可以看清楚演員的麵部表情、表演細節。如果觀眾(zhong) 想了解服裝、道具、頭飾等舞台元素,隻要點擊相關(guan) 部位,屏幕上就會(hui) 出現該物品的3D圖案,並配有詳細的文字說明。
“數字文化站”帶來的新體(ti) 驗,在文化遺產(chan) 展示中也得到應用。以博物館為(wei) 例,“數字文化站”從(cong) 觀眾(zhong) 的視角出發,讓觀眾(zhong) 跟著導遊或者講解員的腳步去看展,可以去到想去的任何地方,並有一種身邊人來人往的現場感。而在非遺方麵,“數字文化站”對傳(chuan) 統技藝進行360度的展示,讓觀眾(zhong) 可以看到非遺項目的全部,而不是某一部分。“現在非遺的記錄和保存還是采用平麵拍攝方式,‘數字文化站’在3D技術的加持下,通過360度無死角的拍攝、記錄和展示方式,將打破這一局麵。”廣東(dong) 星海演藝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負責人、數字文旅產(chan) 業(ye) 應用實驗室帶頭人何超說。
從(cong) 2002年起何超就負責廣東(dong) 省文化信息化建設工作,在他看來,傳(chuan) 統的文化展示方式對實體(ti) 空間具有嚴(yan) 重依賴性,這也導致優(you) 質文化資源集中在省、市層麵。“我們(men) 就是要將高質量的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進行數字化後,借助快速發展的新技術、新媒體(ti) 送到基層,將劇場虛擬化後搬到觀眾(zhong) 麵前,提高觀眾(zhong) 的體(ti) 驗感、獲得感、參與(yu) 感,激發他們(men) 走進現實劇場觀看的欲望。”
均等化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但受一些條件限製,特別是廣大偏遠山區還無法及時享受到優(you) 質文化資源,而“數字文化站”項目有望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這是一個(ge) 沉浸式的互動體(ti) 驗平台,將優(you) 質的劇目、博物館、黨(dang) 建館、非遺項目等製作成數字文化產(chan) 品,通過線下與(yu) 線上結合的方式送到基層文化站。“不依賴網絡,即開即用,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欣賞優(you) 質文化資源。同時,可以通過手機掃二維碼觀看,從(cong) 而真正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裏’。”何超說。
線上美術館永不閉幕
“藝術元宇宙”讓人人皆可辦展
讓人人擁有藝術元宇宙,這是“網演中國”數字文旅雲(yun) 平台的願景。據了解,該平台嚐試運用“藝術元宇宙”的概念,利用數字化虛擬現實交互技術,提供美育、文旅、非遺等領域的智慧數字管理係統。
何超表示,美術機構可以利用平台的數字采集、藏品保護、智能布展、3D/VR展示、AR交互等功能,隨時建模,並根據建模的效果,按照1∶1的比例搭建網上美術館。如果要舉(ju) 辦展覽,美術機構可以將作品數字化後,在“網演中國”的展廳按照自己的方式布展。通過審核後,就可以直接發布展覽或者進行線下布展。更重要的是,它為(wei) 普通民眾(zhong) 特別是美術學院的學生或者暫時還不出名的畫家提供了展示展覽的空間。他們(men) 可以將作品、實物、圖片等資源進行數字化後,放到“網演中國”平台,利用平台提供的模型建模,自由選擇邊框、牆麵和地麵的材質、美化方式等修飾方式,在線舉(ju) 辦個(ge) 展,孩子們(men) 也可以建設班級空間,將美術作業(ye) 在線分享。
何超說,“網演中國”的最大優(you) 勢就是數據儲(chu) 存。當眾(zhong) 多的美術機構和個(ge) 人提交作品後,就形成了一個(ge) 大數據。偏遠山區的文化單位經過授權後,可以從(cong) 數據庫裏選擇適合需求的作品,在當地噴繪製作上牆,或者落地展覽。“這樣的線上藝術平台讓藝術家與(yu) 受眾(zhong) 互動不受時間與(yu) 地域的限製,比傳(chuan) 統的線下展示更具有廣闊的前景。在當下及可預見的未來,隨著互聯網及AI等技術的不斷完善,相信它會(hui) 徹底改變人們(men) 對藝術的觀看方式。”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何建成說。
近期,“人民視頻”“網演中國”聯合全國百所知名藝術院校的10萬(wan) 學子共同發起“2022藝術元宇宙百校畢業(ye) 聯展”,獻禮黨(dang) 的二十大。該展覽通過“藝術元宇宙”的時空“雲(yun) ”端展示功能,為(wei) 藝術院校和畢業(ye) 生提供原創藝術設計作品大數據平台。廣州大學美術與(yu) 設計學院副院長劉菲菲表示,2022年廣州大學美術與(yu) 設計學院畢業(ye) 線上展,應用“網演中國”數字文旅平台核心技術,從(cong) 線下延伸到線上,讓更多人感受到創作者的用心和付出。
“網演中國”還開設網上文創商城,引入廣東(dong) 省文物總店、各院團文創產(chan) 品。日前,“廣東(dong) 省文物總店線上商城”在“網演中國”平台上線,設置“文物藏品講解”和“文物藏品展銷”兩(liang) 個(ge) 功能分區,探索“文物藝術藏品交易+互聯網”的營銷模式。其中,“文物藏品講解”模塊邀請廣東(dong) 省文物總店的專(zhuan) 家對文物藏品進行直播互動講解,“文物藏品展銷”模塊在線展示、出售廣東(dong) 省文物總店“庫出”的24件精美文物藏品。(譚誌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