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 找回憶 增信心 從黨的百年征程中汲取奮進力量
什麽(me) 樣的物件讓人看到眼含淚水,什麽(me) 樣的展館吸引人一來再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氣勢恢宏,莊嚴(yan) 肅穆,展線全程達3.5公裏。90後講解員陳倩身邊,常常有小朋友拉著她的手,生怕錯過了哪部分;72歲的王同德走了3個(ge) 小時,沒歇腳、沒喝水,連道“不累,看得高興(xing) ”;展廳結尾的留言簿上,年輕人自發寫(xie) 下“強國有我”“不負韶華”。
自2021年6月18日開館以來,超過100萬(wan) 人來此參觀,從(cong) 黨(dang) 的百年征程中汲取奮進力量。今年7月1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1周年,位於(yu) 北京中軸線北端的這座紅色新地標,正煥發無限風采。
守初心,史詩般展現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譜係
方誌敏在獄中寫(xie) 下的《可愛的中國》手稿;為(wei) 解放上海而犧牲的烈士周果生的最後一封家書(shu) ;血戰上甘嶺的彈片土;鄧稼先領導研製第一顆原子彈所使用的手搖計算機;1998年抗洪立起的“誓與(yu) 大堤共存亡”的生死牌;抗疫中的黨(dang) 員請戰書(shu) ……2500餘(yu) 幅圖片、4500多套文物實物,波瀾壯闊的百年曆史躍然其中。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工作人員陳天宇帶孩子去過各地的不少紅色場館,今年“七一”到來之際,全家又來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在他看來,與(yu) 其他展館不同,它是對黨(dang) 的百年曆史裏程碑式的記錄,高度凝練地展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譜係。
救國、興(xing) 國、強國。從(cong) 井岡(gang) 山精神、延安精神,到抗美援朝精神、“兩(liang) 彈一星”精神,再到載人航天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曆久彌新。
當沉浸式還原紅軍(jun) 長征場景的影片播放時,陳倩觀察到,一些老人的眼裏噙著淚花。觀看開國大典的影像資料時,眼角濕潤的老人又豎起了拇指,跟身邊的家人說:“你看,我們(men) 國家終於(yu) 站起來了。”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是曆史的選擇。”年近九旬的李榮啟清晰記得,她在1952年10月12日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當時隻有18歲,如今黨(dang) 齡已有70年。她回憶,那時的中國百廢待興(xing) ,急缺人才,年輕人的革命熱情都很高。李榮啟就在那一時期接受了大學教育,後來成為(wei) 北京開放大學的一名教師。
從(cong) “飛越中國”影院走出來的舒年新,直呼“內(nei) 心澎湃”“激動感動”。在這裏,觀眾(zhong) 坐上“飛行器”,不僅(jin) 可以身臨(lin) 其境,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還能跟隨火箭發射,探索浩瀚宇宙。去年國慶節前一天,他從(cong) 老家湖南邵陽趕來北京,特地選在10月1日來到展館。
這位堅定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年輕時交了不下20份入黨(dang) 申請書(shu) 。“上世紀80年代,入黨(dang) 特別難。”舒年新不懈地寫(xie) ,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報告給組織,在工作中按照黨(dang) 員的標準要求自己。
10年間,他從(cong) 小學教師變為(wei) 文化部門的基層幹部,看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人們(men) 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這是因為(wei) ,黨(dang) 的心裏想著的是每一位人民群眾(zhong) 。”
2022年,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與(yu) 時俱進,豐(feng) 富文物實物、圖片視頻,增加了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係列重要活動以及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相關(guan) 內(nei) 容,神舟十二號飛船搭載的黨(dang) 旗也被納入館藏。
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當天,阿根廷總統費爾南德斯成為(wei) 到訪該館的首位外國元首,他說:“這是一個(ge) 令人印象深刻的、精彩絕倫(lun) 的展覽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發展史對我們(men) 認識世界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找回憶,全景式再現激情燃燒的歲月
走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展區,場景轉入日常的生活和火熱的建設畫麵中來。從(cong) 風靡一時的“三轉”“一響”“一哢嚓”,到油票、糧票退出曆史舞台,電視、電腦進入千家萬(wan) 戶,城鄉(xiang) 免費義(yi) 務教育全麵實現,脫貧攻堅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
“這裏不僅(jin) 是愛國主義(yi) 的教育地,也是伴隨時代變遷,我們(men) 老百姓生活變化的展現。”講解員徐瑞說,觀眾(zhong) 看到老物件時很欣喜,仿佛回到了他們(men) 小的時候。
對徐瑞來說,一遍遍地講著當年的曆史一點也不枯燥。她每天都會(hui) 遇到可愛的觀眾(zhong) 、新鮮的故事,觀眾(zhong) 會(hui) 把自己的經曆向大家分享。
一次,徐瑞介紹到改革開放時期,現場一名曾站在“小平您好”方陣裏的觀眾(zhong) ,向大家講起用床單製成“小平您好”條幅的幕後趣聞。
在三大戰役立體(ti) 展示區,王同德轉回頭來,又仔細看了一遍。年輕時,他曾在新疆軍(jun) 區的部隊服役,守邊的日子令他一生難忘。他感慨道,“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難。”
包鋼退休職工蘆小蒙已是第二次來黨(dang) 史展覽館,對他而言,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就是“當時的本能,任何事情都做得很認真”。
上世紀80年代,包鋼年產(chan) 100萬(wan) 噸已經是非常大的數字,現在1000萬(wan) 噸也不成問題。技術飛速發展,如今鋼鐵行業(ye) 實行超低排放,向綠色低碳轉型,“跟以前更不可同日而語了”。
增信心,年輕一代從(cong) 曆史中獲得自信
無論什麽(me) 時候走進展館,年輕的麵孔都隨處可見。一名大學生的手機殼印著蔡元培的插畫形象,還有“新青年”“覺醒”的字樣。一個(ge) 提前半小時排隊等待進館的00後女孩說,自己對黨(dang) 史感興(xing) 趣,特別能從(cong) 其中獲得精神力量。
據統計,截至2022年4月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共接待團組5000餘(yu) 個(ge) ,接待社會(hui) 公眾(zhong) 超過100萬(wan) 人次,其中青年學生10餘(yu) 萬(wan) 人次,形成參觀熱潮。
一些年輕人是帶著問題來觀展的,有的專(zhuan) 門找到五四運動展區,查找相關(guan) 的曆史知識;有的麵對重大議題,一邊觀展一邊思考,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什麽(me) 能、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什麽(me) 好,試圖在這裏尋求答案。
每逢周末,節假日,參觀者常常是扶老攜幼,全家出動。
看著一枚工藝十分粗糙的炮彈,北京石油附小的程蘭(lan) 芯久久駐足,那是大革命時期的武器。
“武器有代差、人民極端貧困,在那麽(me) 艱苦的條件下,卻能辦成一件件大事,關(guan) 鍵就在組織,這也是這個(ge) 展館最重要的意義(yi) 。”父親(qin) 對程蘭(lan) 芯說,現在很多事情想要做成,也要依靠組織的作用,凝心聚力。
10歲的程蘭(lan) 芯是個(ge) “小曆史迷”,她會(hui) 自己查資料,閱讀地道戰的相關(guan) 書(shu) 籍,她說,“不能不了解自己國家的曆史”。父親(qin) 告訴她,“你們(men) 少先隊在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之前,再後麵就是共產(chan) 黨(dang) ,所以你們(men) 實際上是黨(dang) 的預備隊。”
曆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shu) 。有家長認為(wei) ,現在外界的誘惑很多,怎麽(me) 讓孩子正確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在這個(ge) 館裏可以找到答案。
展區結尾處的桌子上,放著幾本厚厚的留言簿。剛看完展覽的觀眾(zhong) 揣著滿心的感懷,找到這裏抒發,他們(men) 鄭重地寫(xie) 下所思所盼。一些孩子畫出他們(men) 印象深刻的場景或人物,紅旗汽車、天安門廣場、白衣天使……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將2021年的留言收集整理,精選存檔。“請黨(dang) 放心 強國有我”的青春宣言多次出現。“參觀展覽更加堅定了我立誌從(cong) 軍(jun) 報國的心。”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學學生李昊天寫(xie) 下自己的理想,“爭(zheng) 取考上國防科技大學,畢業(ye) 後成為(wei) 一名優(you) 秀的張思德傳(chuan) 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