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阿尼帕·阿力馬洪:慈母仁心 愛家愛國

發布時間:2022-07-06 16:37:00來源: 新華網

  6月12日,阿尼帕·阿力馬洪從(cong) 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趕到烏(wu) 魯木齊市,作為(wei) 婦女代表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婦女第十二次代表大會(hui) 。

  2009年,阿尼帕·阿力馬洪當選為(wei) “新疆首屆十大傑出母親(qin) ”,她和丈夫阿比包·馬木特力(已去世)從(cong) 1963年起含辛茹苦收養(yang) 漢、回、維吾爾、哈薩克4個(ge) 民族10個(ge) 孤兒(er) 的事跡傳(chuan) 遍天山南北。此後,她又陸續獲 “中國扶貧開發人物”“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十大社會(hui) 公益之星”“國家級民族團結模範個(ge) 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榮譽稱號。

  片瓦遮風雨,用愛撐起一個(ge) 家

  83歲的阿尼帕胸前佩戴著國家授予的獎章,臉上留有歲月贈予的皺褶,目光慈祥、神情安寧。阿尼帕一出現在會(hui) 場,許多婦女代表都走向她,爭(zheng) 相與(yu) 她合影,親(qin) 切地叫一聲“阿尼帕媽媽”,她微笑著一一回應大家的問候。

  聽著阿尼帕講述過往的苦難生活,身邊的人都紅了眼眶。1939年,阿尼帕在蒙古國出生。13歲時,母親(qin) 生了肺病,父親(qin) 在外奔波,阿尼帕輟學在家照顧六個(ge) 月大的妹妹。看到妹妹餓得哭鬧,小阿尼帕隻能背著妹妹去撿些麥穗,回家後摻一些豌豆蒸熟、碾碎做成糊糊,一勺一勺喂給妹妹吃。

  17歲時,阿尼帕一家的回國申請獲得批準,他們(men) 從(cong) 蒙古國遷回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定居。1957年,阿尼帕嫁給了小夥(huo) 子阿比包·馬木特力,兩(liang) 人有了自己的小家。好景不長,阿尼帕的父母相繼病逝,當時最小的弟弟不滿1歲,照顧六個(ge) 弟弟妹妹的重擔落在了阿尼帕肩上。丈夫阿比包的工資勉強維持一家九口人的生活,阿尼帕一邊照顧弟弟妹妹,一邊幹雜活補貼家用,經常春天挖野菜,秋天撿麥穗、拾土豆換成麵粉改善生活。

  年齡最大的弟弟不忍心看到阿尼帕如此辛苦,主動要求輟學回家幫助姐姐幹農(nong) 活。沒機會(hui) 去上學的阿尼帕深知讀書(shu) 的重要性,寧願自己多幹些活,也要供所有她帶大的孩子讀書(shu) ,她告訴弟弟:“我再苦,也要供你們(men) 上學,好好讀書(shu) 以後才能過上好日子!”

  1963年,阿尼帕已經是2個(ge) 孩子的母親(qin) 。同年冬天,哈薩克族鄰居亞(ya) 合甫夫婦去世,留下3個(ge) 無人照看的孩子。阿尼帕對丈夫說:“咱們(men) 不能眼睜睜看著孩子沒人管!”於(yu) 是他們(men) 收養(yang) 了這3個(ge) 孩子。

  1977年冬天,阿尼帕·阿力馬洪的妹妹將渾身髒兮兮的回族女孩王淑珍領了回來,阿尼帕又收留了長滿頭癬的王淑珍,悉心照料。很快,小女孩便像其他女孩子一樣擁有滿頭青絲(si) 。幾年後,王淑珍的繼父病逝,阿尼帕又把小淑珍的兄妹接到家裏。就這樣,阿尼帕收養(yang) 了來自不同民族的10個(ge) 孤兒(er) ,加上自己生育的孩子,有了19個(ge) 兒(er) 女。

  “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為(wei) 了養(yang) 大這些孩子,阿尼帕的丈夫阿比包下了班就去打土塊賣錢,阿尼帕則在縣食品廠找了一份清洗羊下水的工作,每個(ge) 月計件可以掙36元錢。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給孩子們(men) 做完飯後,就來到青格裏河畔,雙手浸在零下幾十度的冰冷河水裏清洗羊腸和羊肚。為(wei) 了讓孩子們(men) 吃飽些,她馬不停蹄地洗完羊下水後,再山上砍柴……

  問及阿尼帕是否會(hui) 偏袒一些孩子時,她回答:“他們(men) 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的血脈。”女兒(er) 王淑珍則講起一碗其他孩子不知道的奶茶,那時家裏條件不好,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一天下午,阿尼帕趁其他孩子不在家,把小淑珍拉到吃飯的桌子前,上麵擺著一碗滿是奶皮的奶茶,小淑珍立刻要去找阿尼帕的親(qin) 生女兒(er) 一起來喝,阿尼帕不讓她去:“你太瘦了,我想讓你長胖點!這是特意留給你的。”王淑珍眼裏閃著淚花說:“當時不理解媽媽為(wei) 什麽(me) 不給親(qin) 女兒(er) 吃,反而要給我這個(ge) 養(yang) 女,後來才明白她的偉(wei) 大,她給我們(men) 的愛是跨越民族、血緣的。”

  慈母念遊子,有媽媽在就有家

  阿尼帕與(yu) 部分子女的合照

  回憶那時的生活,阿尼帕說:“我沒覺得養(yang) 這些孩子辛苦,看著他們(men) 慢慢長大,我覺得很幸福。”阿尼帕的女兒(er) 阿美拉也說:“我們(men) 這個(ge) 家總比別人家的笑聲多。”

  孩子們(men) 長大後,所有母親(qin) 都盼望著逢年過節孩子們(men) 回家團聚,阿尼帕也不例外。她的19個(ge) 孩子中,年齡最小的迪麗(li) 拜爾也在4年前嫁到福海縣。兒(er) 女們(men) 各自成家立業(ye) ,離開了家鄉(xiang) ,離開了媽媽的庇護,原來擁擠的房間逐漸空了下來。

  “媽媽很戀家,她說隻要她還在家裏,我們(men) 什麽(me) 時候想回去都有個(ge) 家。”阿美拉是留在青河縣工作的孩子之一,她笑著說,“上次弟弟們(men) 接她去阿勒泰住,她一聽說小妹妹最近有時間要回家看看,還沒住兩(liang) 天就回來了。還買(mai) 回來一大包襪子,哪個(ge) 兒(er) 女回去就給上一雙。”

  阿美拉下班後去照顧阿尼帕時,常常看到阿尼帕翻出孩子們(men) 以前穿過的衣服,邊收拾邊念叨:“明天我要去給你們(men) 買(mai) 裙子,小時候你們(men) 因為(wei) 一條裙子吵架,現在有錢了,我要多給你們(men) 買(mai) 幾條裙子。”為(wei) 了能多看看在外打拚的兒(er) 女們(men) ,阿尼帕還讓阿美拉教她怎麽(me) 用智能手機接打視頻電話,以便通過視頻看看孩子們(men) 有沒有吃飽穿暖……

  阿尼帕與(yu) 部分子女的合照

  阿尼帕的小兒(er) 子阿兵告訴記者:“媽媽想孩子,孩子們(men) 也想媽媽。”留在青河縣的孩子離家近,一有時間總會(hui) 回家照顧阿尼帕,離開家鄉(xiang) 的孩子也會(hui) 隔三差五接她過去住上幾天。阿兵說:“說是我們(men) 接媽媽來照顧她,其實還是她照顧我們(men) 多一些。媽媽很關(guan) 注我們(men) 的家庭情況、情緒變化。前段時間,哥哥因為(wei) 孩子畢業(ye) 了沒找到工作,心情不好,媽媽知道後就讓我們(men) 打電話安慰他。她對我們(men) 的關(guan) 心無微不至,總能察覺我們(men) 需要什麽(me) 。”

  楷模行善事,大愛感染千萬(wan) 家

  其他婦女代表同阿尼帕合影

  長年勞作使阿尼帕膝蓋受損,行動不便,但她仍堅持來烏(wu) 魯木齊市參加這次婦女代表大會(hui) 。“我非常關(guan) 注婦女工作,因為(wei) 婦女工作牽涉到千家萬(wan) 戶,整個(ge) 社會(hui) 發展離不開我們(men) 婦女,這是我心頭上的大事,所以我一定要來。”問及她是否會(hui) 參與(yu) 下次婦代會(hui) 時,耄耋之年的阿尼帕沒有絲(si) 毫猶豫,“隻要我還能動,就一定來。”

  除了關(guan) 注婦女事業(ye) 的發展,兒(er) 女外出工作時,阿尼帕會(hui) 自己在家看新聞,關(guan) 注時事。新冠肺炎疫情剛出現,每個(ge) 月領2700元退休工資的阿尼帕,主動去當地紅十字會(hui) 捐款10000元。阿美拉說:“疫情發生後,媽媽一直通過電視關(guan) 注這件事,一線抗疫的醫護人員,還有受病痛折磨的患者,都牽動著她的心。” 阿尼帕始終踐行著教育兒(er) 女的那句話,“我們(men) 做不了偉(wei) 人,也做不了名人,但是我們(men) 可以做善良的人。”

  “安得廣廈千萬(wan) 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阿尼帕沒有千萬(wan) 間廣廈,隻有一間不大的土塊房,卻在這間房子裏養(yang) 大了19個(ge) 孩子。2012年,新疆青河縣政府在阿尼帕家原有的宅基地上,建設了全疆首個(ge) 以道德模範事跡為(wei) 主題的教育基地,樓下用於(yu) 阿尼帕及其家人居住,樓上設立阿尼帕事跡教育展館。

  阿勒泰地區婦聯主席巴合夏古麗(li) ·馬力克說,阿尼帕常常向去展館參觀學習(xi) 的人呼籲,自己過上好日子的同時,不要忘記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那些弱勢群體(ti) 和貧困家庭。在阿勒泰人心裏,大家把阿尼帕當做楷模,非常尊重她,她的大愛精神感染著每一個(ge) 人。(張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