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開鵬翼 新蓂長鷺濤
【節氣裏的韻味中國】
作者:鄭豔 單位:山東(dong) 社會(hui) 科學院
7月7日起,開始了暑氣相連的日子,小暑、大暑相繼而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曰:“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wei) 大小,月初為(wei) 小,月中為(wei) 大”,從(cong) 小暑開始,熱氣由小漸大,熱浪滾滾襲來。民諺有曰“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天地之間就像架了一口熱鍋,“蒸”去了潮濕而起的黴氣,“煮”出了一輪收獲的穀物。
暑氣漸漲,濕氣需消,民俗便以小暑後為(wei) 斷黴之日,因為(wei) 肆虐了多半個(ge) 夏天的雷雨到此時開始慢慢收斂,而受降水影響的黴腐也可以得到些許緩解。夏季的雨,多以暴雨為(wei) 主,降水範圍相對集中、時間短但強度比較大,尤其江淮梅雨期暴雨區的降水強度更大。而到了小暑時段,梅雨期一般已過,再無蒸濕之患,可以收拾些物件享受些夏季烈日的暴曬,去去黴氣。
曬黴自然要是在陽光毒辣的時候,但如果天氣允許,人們(men) 一般會(hui) 選在小暑前後一個(ge) 固定的日子——六月初六。民間有“六月六,曬紅綠”的說法,曬伏祛黴的重要物件便是家裏貯放多日的、各色各樣的衣被物品。盛日之下,曬曬這些東(dong) 西可以除些黴潮,也算是為(wei) 日後穿用做些準備。此外,舊時的轎鋪、估衣鋪、皮貨鋪、舊書(shu) 鋪等還要晾曬各種商品,而各地的寺廟道觀也要在這一天舉(ju) 行“晾經會(hui) ”,把所存的經書(shu) 統統擺出來晾曬,以防潮濕腐爛、蟲蛀鼠咬,同時也是借著曬黴的時機去去晦氣,討個(ge) 吉利。
據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記載,曬黴的日子裏京城各處都是忙忙碌碌的景象:“內(nei) 府鑾駕庫、皇史宬等處,曬晾鑾輿儀(yi) 仗及曆朝禦製詩文書(shu) 集經史。士庶之家,衣冠帶履亦出曝之。婦女多於(yu) 是日沐發,謂沐之不膩不垢。至於(yu) 騾馬貓犬牲畜之屬,亦沐於(yu) 河。”儀(yi) 仗裝備要曬、詩文書(shu) 籍要曬、衣冠帶履也要曬,人要沐浴,貓貓狗狗也要沐浴,算是一起祛除汙穢了。更為(wei) 有趣的是,那時的六月六還算是朝廷“法定的洗象日”,因為(wei) 皇帝龐大的儀(yi) 仗隊裏除了車馬、鼓樂(le) 幡傘(san) 等,還有大象——一般是外域朝貢而來。乾隆時期,儀(yi) 仗隊裏的大象最多達到了三十多頭,馴象師也有百人,每當洗曬日的時候,馴養(yang) 師會(hui) 帶著大象到都城附近的積水潭中洗浴,引來百姓爭(zheng) 相圍觀,甚至成為(wei) 皇城時令一景。
不過,據人們(men) 長年累月的觀察,出梅以後的天氣也會(hui) 有些反複:“人情方憂去年魃,天意突回小暑雷。”雷聲是降雨的兆頭,俗諺有曰:“小暑雷,黃梅回;倒黃梅,十八天。”江南地區的梅雨期也會(hui) 因為(wei) 這聲雷再拖延上一段時間。因此,民間也有利用小暑天氣占驗後續天氣和年景的習(xi) 慣。比如,有諺雲(yun) :“小暑南風,大暑旱。”小暑若是吹南風,大暑時則必定無雨,還有諺雲(yun) :“小暑西南風,農(nong) 忙一場空。”小暑若是起西南風的話,就會(hui) 被認為(wei) 這一年年景歉收。
待到雨季完全結束,便到了入伏的時候。夏日本就炎熱,隨著能帶來些許涼意的雨慢慢隱匿,人們(men) 便開始了一年之中氣溫最高且潮濕又悶熱的“三伏天”。“伏”是伏藏,因為(wei) 天氣太熱,宜伏不宜動,而“三伏”包括初伏、中伏和末伏,出現在小暑與(yu) 處暑之間,具體(ti) 日期由節氣和幹支紀日互相配合來決(jue) 定。
入伏之時,剛好是北方農(nong) 人剛剛忙完麥收的時候,新糧滿倉(cang) ,人們(men) 用新磨的麵粉做麵食,於(yu) 是民間就有了“頭伏餃子二伏麵,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此外,伏日還有吃肉的習(xi) 俗。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人進入伏天時,通過吃肉強身健體(ti) ,用以防暑和驅疾。漢代也有關(guan) 於(yu) 漢武帝伏日賜肉予東(dong) 方朔的故事流傳(chuan) 。而在魯南和蘇北地區,吃伏羊則是流傳(chuan) 至今的伏日傳(chuan) 統食俗。入暑之後的羊肉質肥嫩,適合夏季進補,可以幫助人們(men) 發汗祛濕熱,因而江蘇民間還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的說法。麵也好,肉也罷,伏日進補自然是取食材之新鮮與(yu) 適宜,也是為(wei) 了給忙碌春夏的人們(men) 一點繼續的動力。
其實,從(cong) 小暑開始,田間多種穀物都有了新一輪的收成。據清代農(nong) 書(shu) 《救荒簡易書(shu) 》記載,小暑時成熟的有苞穀、黑豆、黃豆等,大暑時成熟但小暑時便可食用的有高粱、粟穀、南瓜、紅薯、白薯、綠豆、豇豆等,這些農(nong) 作物的收獲也使得小暑有了“食新”的習(xi) 俗。所謂“食新”,也就是品嚐新糧食,人們(men) 割下剛剛成熟的穀物,做成祭品與(yu) 神靈和祖先分享,感激自然的賜予與(yu) 先人的庇護,隨後也開心地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
綠樹濃蔭,時至小暑。小暑日起,溫熱之風漸盛,天氣越來越熱。蟋蟀離開了田野,棲身於(yu) 陰涼的牆邊或是石縫裏。地表持續高溫,老鷹選擇到清涼些的高空搏擊,顯得更加凶猛。從(cong) 小暑開始,日子仿佛像在熱鍋中度過一般,可烈日當空的好處是,潮腐無處偷生,萬(wan) 物日漸繁盛。黴運已去,紅運當頭,“小暑開鵬翼,新蓂長鷺濤”,年景當好,都在後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