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出了效率
【我在現場】
光明日報記者 張文攀
七月,寧夏中衛市中寧縣的枸杞園內(nei) ,鮮紅飽滿的枸杞果這裏一片,那邊一叢(cong) ,綴滿枝條。地裏頭,采摘的果農(nong) ,正在枝條間忙碌。
“采枸杞有講究,手勁兒(er) 大了傷(shang) 果子,必須輕采輕拿輕放……”技術負責人鄭澤虎邊給果農(nong) 示範,邊教著“門道”。
“采個(ge) 枸杞還那麽(me) 講究?”記者和鄭澤虎打趣。
“枸杞是無限花序,同一時間有的結果了,有的才開花,傷(shang) 花誤采的問題始終解決(jue) 不好。而且,枸杞雖是灌木,但一竄就兩(liang) 米多高,采摘要登高爬梯!”
那怎麽(me) 辦?記者剛想開口,鄭澤虎笑著講下去:“起初,我們(men) 一直在采摘方式上琢磨。後來,換了個(ge) 思路,改為(wei) 控製枸杞樹的高度——把樹高控製到一米四,讓結果層降低。”
“你看,現在‘高處’的果子伸手也能夠得著,低處坐在凳子上就能采了。不用再‘上躥下跳’啦!”鄭澤虎走到一株枸杞叢(cong) 旁比畫著,“可別小看讓枸杞樹矮幾分幾寸,這一變,生產(chan) 效率大大提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