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再發現:思想家,亦是文學家
曆代對王陽明的研究偏重其思想家的一麵,近幾年有不少研究者開始重視王陽明在文學藝術上的成就,發現了作為(wei) 哲學家的王陽明的文學創作的獨特性。李衍柱先生新著《文藝複興(xing) 時代的王陽明》就是這方麵的一部代表性作品。
李衍柱先生是中國文藝學領域的知名學者,長期專(zhuan) 注於(yu) 中國文藝學學科的發展,在文藝學領域多有建樹。先生從(cong) 文藝學理論視角把王陽明當作文學家進行整體(ti) 研究,創造性地提出“王陽明是開啟中國文藝複興(xing) 大門的思想家”(《文藝複興(xing) 時代的王陽明》,第15頁。下凡引該書(shu) ,隻注頁碼)的命題。先生帶著時代發展之思,在書(shu) 中係統全麵地整理和研究王陽明的文學藝術成就,在與(yu) 西方文明的對話中探討陽明思想的民族性與(yu) 世界性特點,對王陽明研究有重要拓展之功。
一
“文藝複興(xing) ”運動發生在西歐諸國,是一場涉及自然科學、社會(hui) 科學和文學藝術等領域的思想文化運動。“文藝複興(xing) ”是指要讓古代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再生、複活、發揚光大,高揚人本主義(yi) 的氣質,充分肯定人的個(ge) 性和價(jia) 值,對世界文明史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文藝複興(xing) 時代的王陽明》以宏闊的世界眼光,發現王陽明與(yu) “文藝複興(xing) ”之間的特殊關(guan) 聯:時代複興(xing) 為(wei) 陽明思想的建立提供了曆史條件,而陽明心學體(ti) 係的建立促進了中國文藝的複興(xing) ,陽明思想的繼承與(yu) 發展也必將促進新時代條件下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
王陽明生活在15世紀至16世紀的明朝中期。這一時期的西方正處於(yu) 文藝複興(xing) 的繁盛時期,哥白尼創立了“日心說”,哥倫(lun) 布發現了“新大陸”,麥哲倫(lun) 環球航行,莎士比亞(ya) 、達·芬奇等文藝巨匠出現。中華文明在明清時期逐漸走向保守與(yu) 封閉,但明中期以降,城市商業(ye) 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此時的中國也呈現出文藝複興(xing) 的景象,誕生了醫學論著《本草綱目》、樂(le) 學《樂(le) 律全書(shu) 》、農(nong) 學《農(nong) 政全書(shu) 》、科技著作《天工開物》,這些著作,在世界古代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小說《西遊記》、戲劇《牡丹亭》等文藝作品,亦享有世界盛譽。陽明心學與(yu) 文學、農(nong) 學等文化形式處於(yu) 同一社會(hui) 的矛盾結構中,相互之間的交融、溝通必不可少。“文藝複興(xing) 時代的王陽明”的研究主題意在考察陽明思想與(yu) 中國的文藝複興(xing) 之間的關(guan) 係,而這是作者基於(yu) 中國文化、社會(hui) 發展的曆史現實,在宏闊的世界眼光觀照下的問題發見,極富深意。
如何使聖人之學“宣揚光複於(yu) 世”是曆史提出的重大課題,對此,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悟道的過程中得出了自己的答案。不同於(yu) 朱熹對儒學經典文本改變經文、編章加字的做法,王陽明以極大的學術勇氣斷然否定“我注六經”的主觀臆測,反對將“親(qin) 民”改為(wei) “新民”,認為(wei) “親(qin) 民”是《大學》的核心範疇,是儒學政治哲學的靈魂,倡導弘揚聖人之學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使《大學》古本“再生”。在弘揚中華文明傳(chuan) 統精華的基礎上,王陽明推進儒學的複興(xing) ,創建起影響深遠的心學體(ti) 係。陽明心學發展了“為(wei) 天地立心”的理論命題,把人提到天地鬼神萬(wan) 物的主宰的高度,基於(yu) “天地萬(wan) 物本吾一體(ti) ”的宇宙觀,生發出“人人皆可成聖”“無間於(yu) 聖愚,天下古今之所同”的普遍人性的認知,係統闡發了“人者,天地萬(wan) 物之心”、良知是心之本體(ti) 的觀念,突顯與(yu) 肯定了人的價(jia) 值和尊嚴(yan) 。“知行合一”是陽明心學中最具原創性和獨創性的理論主張,王陽明提出“樂(le) 是心之本體(ti) ”的觀念,反對身與(yu) 心、心與(yu) 理二分,肯定情和欲的存在。王陽明敢於(yu) 對欽定的“朱子學”和佛、道的神學提出質疑和批判,尊重人的個(ge) 性與(yu) 價(jia) 值,這些判定和觀念與(yu) 文藝複興(xing) 的思想原則與(yu) 價(jia) 值追求是一致的。
二
文藝活動是王陽明生命活動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傳(chuan) 奇而又險峻的人生中,王陽明始終與(yu) 文學藝術相伴,留下許多優(you) 秀作品。王陽明的文藝活動,與(yu) 其深厚的家學淵源、險惡崎嶇的政治生涯和征戰南北的軍(jun) 旅生活息息相關(guan) ,與(yu) 王陽明理學家的思想學說不可分割。王陽明的文學創作及其觀念在龍山悟道前後有很大不同,龍山悟道之後又經曆了三次變化,最終融入以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為(wei) 核心的心學體(ti) 係中。已有研究比較重視王陽明龍山悟道之後詩文體(ti) 貌的變化,關(guan) 注王陽明文學觀念與(yu) 其心學、良知說之間的關(guan) 聯。《文藝複興(xing) 時代的王陽明》一書(shu) 通過嚴(yan) 謹詳實的資料考證,精要而又全麵地反映了王陽明一生豐(feng) 富的文藝實踐活動,呈現出王陽明在思想家、哲學家之外文學家的風采與(yu) 成就。
從(cong) 孩提時代起王陽明就表現出對文學藝術的熱愛,創作了詩、賦、散文、散曲和論、記、銘、讚等大量作品。該書(shu) 輯錄和選入王陽明的詩歌作品有七百餘(yu) 首,四言、五言、律詩、絕句等形式多種多樣,抒情詩、哲理詩、山水詩等風格獨特。王陽明的辭賦閎肆雋偉(wei) ,意蘊深厚,李衍柱先生認為(wei) 王陽明可謂“屈原之後最傑出的賦作家之一”(第9頁)。
作為(wei) 山東(dong) 的學者,作者還特別關(guan) 注王陽明在山東(dong) 的文藝創作。王陽明1504年主考山東(dong) 鄉(xiang) 試期間,曾遊覽趵突泉、靈岩寺,拜謁孔廟、周公廟,登泰山,留有詩詠、碑刻和題壁。許多研究沒有提及王陽明在趵突泉的活動軌跡,李衍柱先生參考束景南先生《王陽明年譜長編》,並作實地踏訪,對王陽明題詠趵突泉的詩作特予強調。該詩大意是:趵突泉平地特起,源頭活水不知何處而來,或許泉水下麵是海龜的窟穴,一直連到海上仙山蓬壺吧?觀之讓人又喜又愁,喜的是泉水的神奇迷幻,愁的是地脈也有枯竭的時候……此詩想象豐(feng) 富,情感隨心流轉,不能說沒有體(ti) 現王陽明“人者,天地萬(wan) 物之心”的哲思。
王陽明對藝術創作、審美、批評有著獨特的見解。該書(shu) 選錄了王陽明有關(guan) 藝術家的立誌、立誠、自得的告誡與(yu) 論說,對“詩言誌”“感發起興(xing) ”“明鏡感應”與(yu) “寫(xie) 真傳(chuan) 神”的闡釋,關(guan) 於(yu) 中國書(shu) 法、國畫、聲律、歌唱的理論,以及詩文審美的主張和鑒賞批評的標準、方法等。這些論說雜糅著王陽明的創作理念、批評標準與(yu) 陽明心學體(ti) 係所蘊含的宇宙觀、美學觀,這是由王陽明兼具文學家與(yu) 哲學家、思想家的主體(ti) 特點決(jue) 定的。
《文藝複興(xing) 時代的王陽明》一書(shu) 從(cong) 世界文明史的角度展開對王陽明文藝活動的整理與(yu) 研究,拓寬了王陽明研究的視界。作者李衍柱先生以文藝理論家的深邃眼光觀照王陽明,發現了作為(wei) 文學家的王陽明的獨特性,揭示出王陽明的詩學理論、藝術創作和鑒賞主張,闡釋了王陽明文藝活動始終貫徹與(yu) 踐行其心學思想的特點。總而言之,《文藝複興(xing) 時代的王陽明》是一部用心用力、見解獨到的王陽明研究力作,值得學界關(guan) 注。(李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