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融入開放式公共空間的藝術 釋放著城市美學的光彩

發布時間:2022-08-02 09:58:00來源: 文匯報

  BFC外灘金融中心廣場空降巨型“藍兔子”,美羅城巨型3D球幕中飛來“火鳳凰”,今潮8弄新添“無邊界電台”……這個(ge) 夏天,藝術的氣息從(cong) 藝術場館漫溢至廣場、街區、地下通道等開放式公共空間,隨時隨地激發著大眾(zhong) 的藝術靈感。而以藝術為(wei) 入口,市民也獲得了探索城市空間的另一種方式。

  藝術本是無邊界的,隻需一個(ge) 走近的契機,或許人人都將感受到藝術帶給生活的美好。誠如“無邊界電台”的發起方之一劉海粟美術館館長鮑薇華所言:“在疫情常態化的當下,我們(men) 想在實體(ti) 藝術展覽之外,探索更多適合藝術傳(chuan) 播的方式,邀請更多公眾(zhong) 參與(yu) 。”在藝術評論家沈奇嵐看來,藝術是另一種意義(yi) 上的“語言”,讓人們(men) 可以自由地去感受、表達,看見生活的熱情以及更多生命的可能性。

  商圈連通藝術,雲(yun) 集的戶外裝置拚湊出“遊藝地圖”

  因為(wei) 十餘(yu) 件戶外藝術裝置的裝點,這些天人們(men) 大可換一種方式打量BFC外灘金融中心。它們(men) 拚湊出一份全新的“遊藝地圖”,邀請市民遊客按圖索驥、逐一解鎖。

  一隻高達6.5米的巨型“藍兔子”蹲坐在北區戶外廣場的地上,饒有趣味地用手指著前方,引起觀者的好奇與(yu) 遐想。這是張權創作的雕塑作品《KARORO》。藝術家希望每一個(ge) 身處紛擾環境中的人,都能秉持如這隻“藍兔子”一般的真實與(yu) 簡單,以輕鬆隨性的心態去麵對生活。距離“藍兔子”不遠處,“坐”著一隻懷抱雙腿、低下頭來的純白色泡泡瑪特玩偶雕塑,看起來有些憂傷(shang) 。這是泡泡瑪特首個(ge) “DIMOO孤獨症”巨型裝置,由藝術家Ayan創作。褪去冗餘(yu) 色彩的潔白之身,象征著孤獨症或自閉症兒(er) 童,呼籲更多人關(guan) 注特殊群體(ti) 並給予耐心和理解。

  廣場毗鄰的楓涇路上,兩(liang) 座金燦燦的秋千吸引著路人參與(yu) 。秋千頂部的造型靈感來源於(yu) 米開朗基羅《創世紀》中上帝和亞(ya) 當指尖相觸的元素。藝術家劉毅借這件《嘿,人類!》希望觀眾(zhong) 與(yu) 作品能夠產(chan) 生密切互動,成為(wei) 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

  以“旅程”為(wei) 創意靈感,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也正在開啟精彩紛呈的多重藝術之旅。隻見戶外廣場上空降了一隻開放式巨型行李箱。箱子如書(shu) 頁般打開,展露出琳琅滿目的藝術項目索引,人們(men) 可以在此領取一份“藝術地圖”,漸次走入藝術家們(men) 的夢想世界——貫通展覽、藝術裝置、藝術表演、潮流快閃、創作互動等多重站點的體(ti) 驗。其中,巨型行李箱背後那扇未來感十足的“元宇宙之門”最為(wei) 吸睛。這是荷蘭(lan) 知名跨界藝術家Don Diablo的“實體(ti) 數位”戶外雕塑《HΞXAVΞRSΞ》,以實體(ti) 與(yu) 數位相融合的創新藝術形式,將電子音樂(le) 巧妙平衡於(yu) 視覺藝術中。步入這扇打破虛實邊界的門,人們(men) 大可盡情暢想未來。展覽現場,圍繞這件戶外雕塑開啟的主題燈光秀亦每日定時呈現,帶來聲、光、樂(le) 多重感官結合的沉浸式體(ti) 驗。

  這幾天夜幕降臨(lin) 之時,踱步於(yu) 徐家匯商圈,人們(men) 則將看到一隻火紅的鳳凰從(cong) 美羅城巨型3D球幕中騰空而起,華麗(li) 登場。作為(wei) 全球首個(ge) 裸眼3D球幕,這顆“美羅球”正在探索城市藝展新模式——將藝術作品通過球幕投射出立體(ti) 動態效果,讓市民在夏夜逛街時,也能欣賞到炫目的藝術畫作。

  此次呈現的數字藝術作品,以藝術家王冰《鳳凰涅槃》係列油畫為(wei) 原型,融合上海市花白玉蘭(lan) ,加以數字動態化,為(wei) 傳(chuan) 統作品賦予科技新生命,讓藝術表現更加震撼。如此投射出來的,又何嚐不是商圈的活力,城市美學的魅力。

  藝術破牆敞開,無邊界推送對於(yu) 美好生活的暢想

  今潮8弄新添的“無邊界電台·弄堂聲音”是由劉海粟美術館社會(hui) 美育項目“粟上海”和“今潮8弄”聯合創辦的一檔全新的播客類文化藝術傳(chuan) 播和互動節目,一方麵呈現上海當代文化藝術的鮮活,另一方麵通過主持人推出的各類趣味小欄目,引入更多嘉賓,建立文化實踐與(yu) 社會(hui) 生活的對話。“聽說你想寫(xie) 一本書(shu) 關(guan) 於(yu) 上海當代生活指南?”“我爸媽特別熟悉各個(ge) 商店賣些什麽(me) 好吃的,比如南風肉。這讓我想起明代人寫(xie) 的書(shu) ,什麽(me) 酒樓賣什麽(me) 食物,就像張岱的《夜航船》。這樣的記錄很有意思。”在一期主題為(wei) “地鐵坐過站”的節目中,作家、譯者btr與(yu) 作家、畫家顧湘無邊界聊起上海的日常。“無邊界電台·弄堂聲音”已更新6期節目,累計播放量數萬(wan) ,在評論區收獲很多溫暖的回響。以電波為(wei) 原點,從(cong) 本地的文化和曆史出發,這個(ge) 電台還將輻射出聯結今潮8弄海派弄堂等曆史建築的沉浸式文化藝術體(ti) 驗場。

  行色匆匆的人們(men) ,走過婁山關(guan) 路地鐵站2號口連通現所·創邑MIX的地下通道,會(hui) 發現最近這裏變身開放式展館,正在舉(ju) 辦“平凡攝影”展。這是通過“平凡攝影大賞”而脫穎而出的一係列街拍,以“愛情”“當我們(men) 老了”“電影感”“動物”“光”“偶然”“親(qin) 情”“我的生活城市”等主題,呈現平凡生活裏的獨特與(yu) 美。

  展開雙手的爺爺,追著飛起來的小氣球跑;坐在室內(nei) 長椅上休憩的老姐妹,看著落地窗外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肆意自拍的小姐妹……公共場合再平常不過的瞬間,一一被鏡頭捕捉,再結合街景和光影的搭配,誕生了動人心扉的特別幀。這樣的街頭攝影,有一種不經意的力量,不僅(jin) 能發現生活裏的蛛絲(si) 馬跡、哲學現場,也傳(chuan) 遞著人與(yu) 人之間美好的互動,建構著城市頑強的生命力。

  有意思的是,這些藝術破牆敞開,大多與(yu) 城市生活息息相關(guan) ,最終也是為(wei) 了喚起日常縫隙裏豐(feng) 富多元的文化藝術感受與(yu) 生產(chan) 。(範昕)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