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灣古鎮紅學文化論壇暨馮其庸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辦
人民網北京8月3日電 (鮑聰穎侯爽)聽專(zhuan) 家觀點的相互激蕩,聞紅學文化的積厚流光,感曆史重鎮的深邃魅力,知運河發展的源遠流長……8月2日,生機勃發的通州區張家灣設計小鎮迎來四十餘(yu) 位紅學大師、專(zhuan) 家學者,共議張家灣古鎮紅學文化。北京市和通州區、張家灣鎮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到場探討千年古鎮張家灣保護開發新路徑,暢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新思考,深挖紅學與(yu) 漕運古鎮曆史文化價(jia) 值,在更高起點、更高質量上推動城市副中心蓬勃發展,講好張家灣文化故事。
通州區委副書(shu) 記陳江華在開幕式上指出,張家灣鎮一直將“保護曆史風貌、彰顯時代風采”視為(wei) 己任,注重發掘、傳(chuan) 承深厚的紅學文化和古鎮底蘊,堅持“河為(wei) 線、鎮為(wei) 珠、線串珠、珠帶麵”方針,努力打造漕運古鎮和設計小鎮古今同輝的人文盛景,促進大運河文化璀璨繁榮。
針對張家灣特色小鎮建設,中國紅學會(hui) 會(hui) 長張慶善提出要加強曹雪芹、《紅樓夢》與(yu) 大運河文化與(yu) 張家灣關(guan) 係研究,並呼籲修建曹雪芹墓、將馮(feng) 其庸先生故居建成“馮(feng) 其庸故居紀念館”,還提出了辦好“張家灣紅學大講堂”,擴充張家灣博物館藏品品類,創設曹雪芹、《紅樓夢》與(yu) 張家灣文化旅遊線等具體(ti) 建議。
實現張家灣曆史文化與(yu) 時代發展同頻共振還需做好文化的文章。北京廣播電視台副總編輯李秀磊表示,北京廣播電視台將充分發揮融媒優(you) 勢,探索新的文化表達與(yu) 傳(chuan) 播方式,通過多領域、多角度、多層次全悉報道,推動張家灣鎮漕運、紅學文化資源高質量利用。
活動現場還揭曉了“曹雪芹在京遺跡標識征集大賽”獲獎結果。該征集活動旨在打造世界級中國名人視覺形象工程、構建識別體(ti) 係、梳理文化脈絡。一經推出,便受到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廣泛關(guan) 注和積極響應,共收到165件投稿方案,曆經層層篩選、專(zhuan) 業(ye) 評審,10件突顯曹雪芹身份、紅樓夢氣質、北京特色的設計方案脫穎而出,讓文脈綿延永續。
張家灣鎮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點建設的三個(ge) 特色小鎮之一,現已成為(wei) 城市副中心經濟發展新引擎。通州區張家灣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鄒海濤在主旨發言中表示,通州區將按照“古今同輝、中西合璧”理念構建全區文化產(chan) 業(ye) 布局,高標準建設張家灣鎮,將其塑造成為(wei) 我國對外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平台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文化的重要殿堂。
據了解,張家灣鎮將從(cong) 頂層設計到落地執行全麵落實市第十三次黨(dang) 代會(hui) 上提出的“推動張家灣設計小鎮精彩亮相,實施張家灣古鎮保護工程”精神,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漕運、紅學、古鎮等文化瑰寶,圍繞“創新設計+城市科技”產(chan) 業(ye) 定位,努力建設彰顯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一流特色小鎮,打造運河文化帶的璀璨明珠,讓不朽名著《紅樓夢》在千年文脈中奔湧不息,切實擦亮張家灣紅學文化這張“金名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