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杜琪峯:一定會繼續拍,但新作品急不來

發布時間:2022-08-09 14:49:00來源: 羊城晚報

  電影《七人樂(le) 隊》由洪金寶、許鞍華、譚家明、袁和平、杜琪峯、林嶺東(dong) 和徐克七位知名香港導演共同創作。從(cong) 20世紀50年代一直到2020年,以十年為(wei) 一個(ge) 時代,每位導演抽簽認領一個(ge) 時代,用膠片回望1950年以來的香港流金歲月。算是命題作文,卻不限製發揮。七個(ge) 單元,反響各異,但杜琪峯交出的《遍地黃金》獲得了大部分觀眾(zhong) 的肯定。

  三個(ge) 小市民,始終懷抱一夜暴富的美夢,卻總是錯過發達的機會(hui) 。精巧的故事結構、經典的杜琪峯式命運論,賦予這個(ge) 短片深度和可看性。杜琪峯近年產(chan) 量減少,而《遍地黃金》讓影迷更加期待杜琪峯能早日出山再執導長片。他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的時候承諾:“一定會(hui) 計劃自己的導演作品,隻要可以拍,我一定會(hui) 拍下去。”

  《遍地黃金》源自親(qin) 身體(ti) 驗,真的“虧(kui) 了好多錢”

  杜琪峯抽中的是2000年代。很多人對香港2000年代的記憶可能是“非典”疫情、港澳自由行開放等標誌性事件,杜琪峯卻選擇金融作為(wei) 故事的主題。影片中三個(ge) 角色時常聚在茶餐廳裏討論投資大計,見證了IT熱、SARS帶來的經濟下行、港股直通車啟動前夕三個(ge) 重要事件。杜琪峯笑言,故事的靈感來自親(qin) 身經曆:“2000年到2010年這段時間經曆了兩(liang) 次金融危機,我也是在這期間虧(kui) 了好多錢。”

  不可否認,金融和投資就是香港市民的日常,這也讓《遍地黃金》有了非常濃的“港味”。杜琪峯說:“大家都知道香港是經濟比較單一的城市,我的成長過程中經曆的金融起伏超過三次。每一次經濟不景氣就會(hui) 令一些人傾(qing) 家蕩產(chan) ,就好像很多人都被時代操控著。”

  《遍地黃金》由徐浩昌、胡子彤和伍詠詩三位新人演員挑大梁,故事靠三個(ge) 角色的對話來推進。杜琪峯說,設計這三個(ge) 角色,就是為(wei) 了表達一種命運無常的感覺。三個(ge) 人的性格和功能都非常鮮明:徐浩昌負責慫恿,胡子彤負責分析,伍詠詩負責謹慎。“比如‘非典’的時候房價(jia) 跌到穀底,他們(men) 因為(wei) 恐懼不敢買(mai) ,誰知道後來漲成天價(jia) ;‘港股直通車’的時候,他們(men) 把點菜的號碼當成股票的號碼,買(mai) 錯都賺錢。”

  影片原名《八部半》,沒有想過有多少導演會(hui) 參加

  在《七人樂(le) 隊》裏,杜琪峯身兼多職:他不僅(jin) 是其中一個(ge) 單元的導演,也是影片的監製、創意源起和組局者。一開始,杜琪峯想的是要再用膠片拍一部電影:“2010年,當我們(men) 開始不用膠片去拍電影的時候,我覺得有點可惜。正因為(wei) 有膠片的存在,有電影的存在,才有我們(men) 這一批導演。我覺得,我們(men) 是不是應該對膠片表達致敬呢?”而在2007年,杜琪峯與(yu) 林嶺東(dong) 、徐克就合拍過一部《鐵三角》,他一直希望可以再做一次類似的事,“於(yu) 是我想到,可以找一群導演,用膠片再拍一次,可能也是最後一次”。

  至於(yu) 拍什麽(me) ,杜琪峯很快就決(jue) 定:要拍香港。從(cong) 20世紀50年代一直到2020年,以十年為(wei) 一個(ge) 時代,每位導演抽簽選擇自己要拍的時代。“從(cong) 我出生到現在,我都很喜歡香港。這次抽到2000年,我覺得很幸運,因為(wei) 當時發生的事情我記憶很深刻,比較容易寫(xie) 。但我不介意抽到任何一個(ge) 年代,每個(ge) 年代我都有一些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裏麵。”

  很多人都知道這部影片原名《八部半》。除了如今的七位導演之外,吳宇森原本也要參加,可惜因為(wei) 身體(ti) 原因退出。杜琪峯說,最開始沒有設定要邀請多少人,也沒有想過有多少導演會(hui) 參加。有趣的是,如今參與(yu) 的七位導演裏,許鞍華、徐克、譚家明是香港新浪潮的佼佼者,洪金寶、袁和平是功夫片的代表人物,杜琪峯和林嶺東(dong) 又是類型片翹楚,正好反映了香港電影最為(wei) 人熟知的三麵。七位導演風格鮮明,讓這部影片成為(wei) 觀眾(zhong) 了解香港電影的一本索引。

  七個(ge) 單元裏,林嶺東(dong) 的《迷路》是頗為(wei) 特別的一部。他幾乎完全擯棄了其擅長的暴力寫(xie) 實風格,轉而拍了一部溫情脈脈的父子故事。作為(wei) 好友和同行,杜琪峯很欣賞《迷路》,也因此對林嶺東(dong) 的離世更加感到遺憾:“我們(men) 自1972年就認識,很少見他拍《迷路》這種類型,我覺得是他拍過的片子中最文藝的一部。看到他用不同的視角拍電影,我其實很興(xing) 奮。很可惜這是他的遺作。如果他沒過世,我相信他下一部電影會(hui) 很特別。他太太說,他之前有寫(xie) 一個(ge) 新劇本,可惜還沒完成。”

  不需要學我們(men) ,時代會(hui) 給予年青導演靈感和方向

  在杜琪峯看來,香港電影人作為(wei) 個(ge) 體(ti) 而言各有特色,但“團結”算得上是一種共同的品格。拍《七人樂(le) 隊》的另一個(ge) 原因,就是希望體(ti) 現出團隊團結的精神,由此激勵新生代的電影人。

  雖然《七人樂(le) 隊》的主旨之一是懷念膠片,但杜琪峯不去評價(jia) 膠片和數碼孰好孰壞,“每一個(ge) 時代會(hui) 有不同的處境。我們(men) 的年代是用膠片表達,當下則是數碼的表達。不同人、不同年代,要思考如何運用不同的工具去表達。年青一代導演應該迎接他們(men) 的時代,每個(ge) 時代都有自己的責任。我覺得近十年來出現了很多不錯的新導演,他們(men) 不需要學我們(men) 老一輩,他們(men) 有自己的表達方式和工具,時代會(hui) 給予他們(men) 靈感和方向。我們(men) 作為(wei) 老一輩,支持他們(men) 就夠了。”

  對很多年輕導演而言,他們(men) 在當下或許都麵臨(lin) 著這樣的問題:當電影市場陷入低迷時,堅持拍電影的意義(yi) 是什麽(me) ?杜琪峯認為(wei) ,既然從(cong) 事了這個(ge) 職業(ye) ,每一位導演肯定都是熱愛電影的。不管周邊環境如何變化,熱愛的人肯定會(hui) 用心去從(cong) 事這個(ge) 事業(ye) 。“我看到之前許鞍華導演也談過這個(ge) 問題,有記者問她為(wei) 何到了70多歲還要拍電影。作為(wei) 電影創作者來說,肯定會(hui) 有思維枯竭的時候,不過在枯竭之前,如果有想去表達的故事,就肯定會(hui) 一直拍下去。”

  至於(yu) 杜琪峯自己,他坦言一定會(hui) 繼續拍,但是會(hui) 慢下來。“我現在都67歲了,很多時候想快一點,但思想未必追得上。我知道這個(ge) 情況一定會(hui) 出現的,但這不是一個(ge) 問題。快和慢已經不再是我會(hui) 考慮的事情,如果靈感多,就拍快點、多點;如果需要沉澱,我就會(hui) 靜下來。”他透露,希望今年內(nei) 可以開拍自己的新作品:“一定會(hui) 計劃自己的導演作品,但不知道什麽(me) 時候拍完,也不知道什麽(me) 時候開拍,希望今年內(nei) 可以。隻要可以,我一定會(hui) 拍下去。”

  記者 胡廣欣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