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易仕和:創新為魂,丹心鑄劍

發布時間:2022-08-10 16:3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最美新時代革命軍(jun) 人】

  光明日報記者 劉小兵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照星 顧 瑩

  夏日的清晨,陽光透過窗子灑滿桌麵。國防科技大學空天科學學院教授易仕和正在伏案工作,電腦前攤著幾本材料,旁邊是厚厚一摞書(shu) 。正值暑假,校園裏安靜了許多,但易仕和依然把日程安排得很滿——出差、開會(hui) 、做實驗……這已成為(wei) 他從(cong) 教30餘(yu) 年的常態。聚焦高速飛行器基礎創新研究領域,易仕和帶領團隊不斷突破,取得了多項國際領先研究成果。

  那一年,易仕和即將研究生畢業(ye) ,海灣戰爭(zheng) 的爆發讓他見識到了高科技武器的強大威力。“我們(men) 國家何時能擁有更先進的武器裝備?”物理專(zhuan) 業(ye) 出身的易仕和產(chan) 生了參軍(jun) 的強烈想法,帶著“以身報國”的使命,他來到了國防科技大學工作。

  在搞好教學的同時,易仕和聚焦高速飛行器相關(guan) 基礎研究,尤其關(guan) 注高速空氣動力學與(yu) 光學交叉領域。漸漸地,易仕和在實驗和理論研究中作出了一些成績,學院也建設了空氣動力學實驗室。

  “這個(ge) 研究領域能不能出成果不好說。”當年,易仕和將研究方向聚焦在高速飛行器基礎創新研究上,身邊不少人這樣提醒他。但易仕和首先考慮的不是個(ge) 人成敗得失,他一心一意投入研究中。然而,擺在他麵前的是一道世界性難題——高速飛行帶來的嚴(yan) 酷高溫輻射和光學畸變,這如同罩在高速飛行器“眼前”的迷霧,使其無法看清目標。該如何解決(jue) ?易仕和與(yu) 團隊進行了多輪試驗測試,但都未獲成功。一次開車時,因車輛前擋風玻璃起霧,易仕和習(xi) 慣性地按下空調吹風開關(guan) ,這使他產(chan) 生了靈感:高速飛行器“眼前”的迷霧可否用氣流“吹”走呢?細致的數值仿真和實驗測試結論驗證了易仕和的想法,就這樣,他很快找到了突破的方向,迎來勝利的曙光。

  之後,通過夜以繼日的攻關(guan) ,易仕和帶領團隊在新一代高速飛行器基礎創新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突破,在打贏路上交出了自己的合格答卷。

  “科技創新的路永無止境。”易仕和時常這樣對學生們(men) 說,也一直這樣要求自己。參加工作以來,易仕和將主要精力用在自主創新上,他帶領團隊研究的都是“卡脖子”難題。在新一代高速飛行器基礎創新研究領域,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實驗設備,在從(cong) 無到有的突破過程中,都凝結著易仕和團隊的創新智慧,他們(men) 在奔跑追夢的路上,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突破多項核心關(guan) 鍵技術,捧回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軍(jun) 隊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

  如今,年過半百的易仕和每天依舊堅守在科技創新第一線。他深有感觸地說:“國家和軍(jun) 隊還有很多關(guan) 鍵技術等著我們(men) 去突破,自主創新的步伐一刻不敢停歇。”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