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聯動為大學生“搭好橋” 走向社區實踐大課堂
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啟動以來,各地各高校團組織探索完善機製、豐(feng) 富路徑載體(ti) ,幫助一批大學生走進基層,了解社會(hui) 實際、服務人民群眾(zhong) 、增強時代責任、提升社會(hui) 化能力,同時在疫情防控、社區治理等方麵發揮積極作用。有關(guan) 團組織的實踐探索為(wei) 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提質擴麵積累了經驗。
省級團委“畫好圖”,基層組織有方向、有路徑
各省級團委有關(guan) 部門協同配合,多措並舉(ju) 動員地方基層和高校團組織紮實推進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天津、河北、遼寧、黑龍江、浙江、安徽、山東(dong) 、四川、貴州、青海、新疆、兵團等地細化落實要求,製訂本地方案,進一步明確地市、縣區、高校的工作職責。
上海製訂《助力五個(ge) 新城建設區校共青團共建項目工作指引》《助力五個(ge) 新城建設區校共青團共建大學生兼職鍛煉管理辦法》,各區團委與(yu) 高校團委結對共建151對,學校團支部與(yu) 社會(hui) 領域基層團組織結對1076對,65680名大學生參與(yu) 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湖北形成《高校服務社區項目參考清單》《社區需求項目參考清單》,推動全省116所高校結對1379個(ge) 社區,占全省高校數量的90%,其中武漢市結對社區占全市社區總數的69.5%。山西開發共青團員向社區報到小程序,建立了全省55所院校596個(ge) 團組織與(yu) 1324個(ge) 基層街道(社區)團組織的社區實踐崗位供求信息對接渠道。江蘇通過網絡平台實現項目崗位發布,大學生報名,工作內(nei) 容記錄、審核、評價(jia) 等功能,已推動69所省部屬高校與(yu) 區縣對接,近5000個(ge) 高校團組織與(yu) 鄉(xiang) 鎮街道、社區團組織結對,動員6.7萬(wan) 餘(yu) 名大學生。福建引導高校團支部及時記錄活動開展情況,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學生綜合素質評價(jia) 體(ti) 係和“誌願匯”平台誌願服務時長記錄。重慶將校地推進情況逐步納入校地團組織書(shu) 記述職評議,並加強過程指導。
目前共有52所高校參與(yu) 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覆蓋班級團支部達15365個(ge) ,參與(yu) 結對率達47.5%。
校地協同“搭好橋”,結對共建連得緊、有保障
各地高校和地方團委統籌謀劃推動各自下轄團組織結對共建,就近就便形成了優(you) 勢互補、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相對穩定的結對關(guan) 係。
天津科技大學團委與(yu) 團天津濱海新區委簽訂共建協議,建立黨(dang) 委統籌、政府推動、社會(hui) 參與(yu) 、學校主導的常態化結對機製。內(nei) 蒙古工業(ye) 大學團委與(yu) 屬地市區團組織共建基地6個(ge) ,覆蓋16個(ge) 學院,打造“一院一品”項目19個(ge) ,常態化參與(yu) 誌願者5000餘(yu) 人次。沈陽化工大學團委建立了社區、社會(hui) 組織、社工、社會(hui) 資源、社區自治組織“五社聯動”服務模式,形成研究生與(yu) 本科生、高年級與(yu) 低年級傳(chuan) 幫帶服務梯隊。南京江寧區建立校地共建工作聯席會(hui) 議製度,邀請17所常態化聯係高校團委書(shu) 記和各街道團工委書(shu) 記參會(hui) ,通過麵對麵交流,做好工作規劃、隊伍建設、活動組織等工作。湖南師範大學團委全麵推行參與(yu) 實踐基地共建學院與(yu) 社區團幹部雙向兼職製度,促進校地聯係。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團委製訂《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社區實踐計劃實施辦法》,建立“團支部+高校+社區”競標結對製度,探索“專(zhuan) 業(ye) +社工組織+社區”項目運行機製,與(yu) 近200個(ge) 社區結對共建,帶動全校492個(ge) 團支部、1.6萬(wan) 餘(yu) 名團員開展社區實踐,覆蓋範圍超過全校60%的團支部。
各地積極爭(zheng) 取和統籌本地資源,為(wei) 學生走出校園參與(yu) 實踐提供谘詢指導、經費保障、活動陣地等便利條件。在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由工作經驗豐(feng) 富的老同誌與(yu) 學生建立“一對一”結對指導機製;協調解決(jue) 學生食宿、核酸檢測、保險等需求;及時跟蹤了解學生工作情況,注重典型選樹,並向高校反饋。江蘇省東(dong) 台市建立建強一個(ge) 聯絡組織、遴選一支服務隊伍、建立一批交流群組、對接一份保險讚助、發放一個(ge) 報到禮包、建全一項工作機製“六個(ge) 一”青春報到工作體(ti) 係。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統籌自身資源,並爭(zheng) 取文明辦、關(guan) 工委、婦聯等相關(guan) 單位專(zhuan) 項經費支持。湖南理工學院與(yu) 共建單位形成校黨(dang) 委、校團委、學院團總支三級書(shu) 記共同抓、社區黨(dang) 組織書(shu) 記擔任第一責任人的組織機製,並選配15名團總支書(shu) 記帶隊,12名副教授、博士擔任指導老師。四川省宜賓市高縣探索建立“一個(ge) 固定聯絡組織、一支常態服務隊伍、一份個(ge) 性化保險讚助、一份實用實踐禮包”聯動保障機製。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大學投入實踐立項經費近100萬(wan) 元,同時建立社會(hui) 實踐活動疫情防控和安全教育管理預防體(ti) 係,鑄牢安全底線。
強化激勵“加好油”,高校學生有動力、有收獲
各地各高校通過模範激勵、崗位激勵、需求激勵、成長激勵、氛圍激勵等路徑,激發學生服務社會(hui) 的家國情懷和奮鬥成長的深層需求,引導學生走向社會(hui) 基層。
吉林省延邊大學團委發揮學生黨(dang) 員、“青馬工程”學員、學生團幹部、學生會(hui) 組織工作人員模範帶頭作用,輻射帶動全體(ti) 學生。浙江省慈溪市在浙裏辦“青春慈溪”應用建設“實習(xi) 實踐”係統,實現雙向匹配、1秒調劑、星級評價(jia) 等功能,累計推出實踐崗位1800餘(yu) 個(ge) ,促成3900餘(yu) 名大學生參加實踐。山東(dong) 省濟南市曆下區聯合宣傳(chuan) 部、民政局製訂考核細則,月小結、季評估、年考核,將考核結果與(yu) 項目資金支持、項目負責人兼任職務掛鉤,對優(you) 秀學生給予表彰獎勵,並向有關(guan) 單位推薦。中國石油大學(華東(dong) )團委將社區實踐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並開設專(zhuan) 門實踐課程。內(nei) 蒙古自治區集寧師範學院製訂社區實踐全過程製度,並以綜合測評加分等方式激勵學生參與(yu) 。寧夏大學團委選配優(you) 秀學生團幹部擔任基層團建指導員,每屆任期1年,並建立實績考核檔案,期滿後由基層團組織和高校團組織開具實踐證明和工作情況鑒定。
豐(feng) 富項目“送好貨”,服務群眾(zhong) 有內(nei) 涵、有特色
今年以來,疫情防控形勢嚴(yan) 峻複雜,各地各高校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組織學生開展線上流調、醫護人員子女托管、特殊困難群體(ti) 服務等工作,在疫情大考中貢獻青春力量。
北京豐(feng) 台區組織動員北京電子科技學院等多所高校成立由800名大學生組成的流調排查線上誌願服務隊,累計排查5.5萬(wan) 餘(yu) 人次。上海推動20所高校團組織為(wei) 1527名戰“疫”一線人員子女和方艙醫院內(nei) 中小學生等提供雲(yun) 托管陪伴和課業(ye) 輔導服務,大學生誌願者累計上崗34094人次,服務時長超48219課時。
發揮大學生專(zhuan) 業(ye) 特長和高校人力資源優(you) 勢,以老人、兒(er) 童為(wei) 重點人群,圍繞興(xing) 趣培養(yang) 、素質拓展、心理健康、生活照料等為(wei) 社區居民提供服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組建數字愛心助老線上服務群,並為(wei) 老人拍攝金婚紀念照、製作數字生活讀本、製播智能手機操作係列公益短視頻。浙江師範大學組織學生提供文藝演出、金融知識宣傳(chuan) 、愛心義(yi) 賣、回收舊衣物等便民服務,開展社工技能培訓,為(wei)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興(xing) 趣課堂和“一對一”輔導,參與(yu) 大學生人數累計達10萬(wan) 餘(yu) 人次。
團江西贛州章貢區委聯合江西理工大學團委開展“蒲公英”興(xing) 趣課堂誌願服務,常態化為(wei) 中小學生提供“點單式”課後服務,促進學生形成興(xing) 趣團體(ti) ,提升綜合素質,已在全區16個(ge) 社區服務青少年學生1300餘(yu) 人次;聯合江西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定期開展興(xing) 趣啟蒙“我”來教誌願服務活動,為(wei) 社區青少年提供英語、日語、西班牙語、德語等外語興(xing) 趣啟蒙教育,服務青少年200餘(yu) 人次。
以文藝演出、文化課堂等形式,努力豐(feng) 富社區群眾(zhong) 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生活品質。
東(dong) 北大學秦皇島分校開展政策理論宣講,並製訂關(guan) 於(yu) 愛國衛生運動宣講、民族音樂(le) 進社區文藝培訓、科技創新科普活動等實踐項目計劃。北華航天工業(ye) 學院在河北廊坊各社區開展“紅色基因築夢,啟迪航天夢想”宣講、“紅色圖書(shu) 角”捐書(shu) 讀書(shu) 、“航天科普課堂”等活動。張家口職業(ye) 技術學院與(yu) 張家口經開區培育形成“微愛課堂”“垃圾分類進社區”“愛心誌願服務”“專(zhuan) 業(ye) 技能培訓進社區”等一批青社學堂。
把社區治理變成學生社會(hui) 化實踐課堂中的“進階課程”,引導大學生參與(yu) 法製宣傳(chuan) 、環境保護、公共空間營造、治安維護、交通安全治理,培養(yang) 學生觀察社會(hui) 和解決(jue) 實際問題能力。北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開展校園門前交通安全維護和交通擁堵疏導,參與(yu) 誌願者人數達2萬(wan) 餘(yu) 人,服務時長達4000餘(yu) 小時,累計服務小學生15萬(wan) 人次。團福州鼓樓區委聯合閩江學院依托“青春家園”陣地,開展社區公共空間營造、“河小禹”護河行動等生態環境整治活動90餘(yu) 場,水係治理理論等講座30餘(yu) 場,累計服務8500餘(yu) 人次。山東(dong) 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團委成立“菁彩”青春網格員誌願服務隊,輔助社區網格員做好社會(hui) 治安綜合治理,同時參與(yu) 社區議事會(hui) ,選聘一批學生掛職擔任社區團支部書(shu) 記。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沂蒙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