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廢棄礦洞成網紅打卡地,“野地探險”該整治了

發布時間:2022-08-18 10:14: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趙誌疆

  有網友發現,浙江杭州建德的廢棄礦洞成了近期某社交平台的熱門打卡點。不少博主打卡推薦時都會(hui) 提到“能玩又清涼”“全新的未知世界”“完美避暑勝地”……以此“種草”,吸引更多網友前往。當地村委會(hui) 工作人員表示,當地一共5個(ge) 礦洞,此前都沒人來探洞,不知道什麽(me) 原因,今年夏天,來礦洞的人開始多了起來,洞是相通的,不僅(jin) 岔路多像迷宮,而且山壁上的石塊和山體(ti) 有裂縫,隨時可能有落石。考慮到存在安全隱患,當地已采取措施,用水泥將洞口進行了封閉。

  郊外的廢棄礦洞經過博主“種草”,搖身一變成為(wei) 極具噱頭的網紅打卡地,在此過程中,既讓人看到了“種草”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也讓人看到了其中隱藏的巨大風險——以新、奇、險、怪為(wei) 看點,一些所謂“攻略”正極力蠱惑人在危險的邊緣試探。

  近年來,網紅探險成為(wei) 高頻詞,原生態的自然景觀成為(wei) 一些人心心念念的“流量池”。實際上,“網紅”和“探險”原本相去甚遠。前者以吸引關(guan) 注為(wei) 目的,後者則是不折不扣的專(zhuan) 業(ye) 極限運動。如果說探險界的“網紅”,是以專(zhuan) 業(ye) 的表現征服觀眾(zhong) ;網紅界的“探險”,更多仰仗的隻是一顆無知者無畏的心。探險之路存在太多難以預料的風險,任何細節上的疏忽,都可能意味著災難的降臨(lin) 。

  “探洞冒險”意外走紅之後,杭州立即封閉了當地的廢棄礦洞,這種防患於(yu) 未然的態度以及立即行動的效率,值得肯定。不過,堵住廢棄礦洞的洞口隻是第一步,更為(wei) 重要的是,要堵住野地探險的風險源頭。這顯然超出了某一地區的具體(ti) 管轄,而需要網絡平台貢獻更多智慧、展現更大力量。

  越來越多的人對探索未知充滿好奇,哪怕是一個(ge) 幽暗的廢棄礦洞,也能令人欣欣然而向往之。問題是,“礦洞探險”絕不僅(jin) 僅(jin) 是戴個(ge) 帽子、拿個(ge) 手電這麽(me) 簡單。作為(wei) 廢棄礦洞,其自身往往都存在著地質隱患和各類危險,當網紅博主為(wei) 了博眼球大肆“種草”的時候,網絡平台不應該視而不見。現實中,有些網絡平台一邊提醒“危險行為(wei) ,請勿模仿”,一邊對此類內(nei) 容大加推廣,這無疑是一種悖論——“廣而告之”本身,就是對危險行為(wei) 的鼓勵和縱容。

  探險既不是在危險的邊緣瘋狂試探,更不應該是隨意鼓勵別人冒險。在引導大家提高安全意識和防範意識的同時,對於(yu) 網絡平台上野蠻生長的“野地探險”類內(nei) 容,是該好好集中整治一下了。這既是維護公共安全的應有之義(yi) ,也是網絡平台健康發展的基本前提。(趙誌疆)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