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談科技文化】以科教振興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把手談科技文化】
作者:劉寧(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dang) 委書(shu) 記)
科技興(xing) 則民族興(xing) ,教育強則國家強。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科技和教育事業(ye) 發展,圍繞科技創新和教育工作作出一係列重要論述,強調要突出“四個(ge) 麵向”,深入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ti) 係,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非常關(guan) 心廣西科教事業(ye) 發展,2021年4月考察廣西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加大創新支持力度,優(you) 化創新生態環境,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ye) 集聚,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這為(wei) 我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科教興(xing) 桂和人才強桂戰略,賦能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堅決(jue) 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緊跟偉(wei) 大複興(xing) 領航人踔厲篤行,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廣西工作係列重要指示要求,把優(you) 先發展科教事業(ye) 作為(wei) 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壯美廣西的先手棋,大力推動科教振興(xing) ,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和教育現代化工作,推動全區科教綜合實力和整體(ti) 水平邁上新台階。
一是強化科教協同創新。加強平台建設空間布局、產(chan) 業(ye) 布局、學科布局的統籌規劃,打破平台單位所有、部門所有、地方所有等體(ti) 製機製障礙,促進高校、企業(ye) 與(yu) 科研院所資源整合,積極爭(zheng) 取國家布局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創新綜合體(ti) 、新型研發機構、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建共建更具影響力的區域性創新平台。以建設麵向東(dong) 盟科技創新合作區為(wei) 依托,積極探索與(yu) 東(dong) 盟國家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建科研院所、實驗室,推動區域科技創新協作,國際優(you) 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2021年,全區新增國家級創新平台15家,自治區重點實驗室21家,以龍頭企業(ye) 為(wei) 盟主組建創新聯合體(ti) 4家。
二是積極推動產(chan) 教融合。落實好廣西與(yu) 教育部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進中國-東(dong) 盟教育開放合作試驗區建設,加強與(yu) 國內(nei) 外高水平智庫的交流合作,大力推進麵向新時代的職業(ye) 教育,推動構建產(chan) 業(ye) 、教育、智庫“三位一體(ti) ”的產(chan) 教集聚示範區,促進與(yu) 東(dong) 盟合作提質增效,更好助力中國-東(dong) 盟命運共同體(ti) 建設。對接打好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攻堅戰的需要,有針對性地調整優(you) 化高校、科研院所的學科專(zhuan) 業(ye) 設置和科研主攻方向,推動高校與(yu) 行業(ye) 企業(ye) 特別是產(chan) 教融合集團和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共建產(chan) 業(ye) 學院。探索構建“產(chan) 業(ye) 立題、企業(ye) 出題、人才答題、科技解題”的協同機製,推行重點項目“揭榜掛帥”“賽馬”等機製。深化校企院企合作,集中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ye) 三方力量在鋁和蔗糖等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新能源與(yu) 智能網聯汽車、機械製造與(yu) 高端裝備、新一代人工智能、高端金屬新材料、現代特色農(nong) 業(ye) 和大健康產(chan) 業(ye) 等方麵開展關(guan) 鍵技術聯合攻關(guan) ,推動人才鏈與(yu) 創新鏈、學術鏈、產(chan) 業(ye) 鏈深度融合。2021年,聚焦重點支柱產(chan) 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立項實施科技重大專(zhuan) 項和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6個(ge) ,突破關(guan) 鍵技術50項,高新技術企業(ye) 突破3200家,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達81家。
三是支持高校“雙一流”建設。搶抓去年9月國家出台《關(guan) 於(yu) 新時代振興(xing) 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見》傾(qing) 斜支持西部高校發展的機遇,進一步加大對區內(nei) 高校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紮實推進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一流專(zhuan) 業(ye) 和一流課程建設,著力提高高校科創實力,打造一批有領先能力的科創團隊;加大對廣西大學土木工程學科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支持力度,立項建設一批新一輪廣西一流學科建設項目,推動A類學科力爭(zheng) 達到國際國內(nei) 一流水平,引領帶動區內(nei) 高校學科高質量發展。2021年,全區新增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ge) ,19個(ge) 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60個(ge) 專(zhuan) 業(ye) 點入選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zhuan) 業(ye) 建設點。
四是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大理工科人才培養(yang) 力度,著力培養(yang) 一批卓越工程師。積極構建以行業(ye) 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職業(ye) 技術院校為(wei) 基礎、政府推動與(yu) 社會(hui) 支持相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打造一批高水平職業(ye) 院校,培養(yang) 更多廣西工匠、大國工匠。以《國家“十四五”期間人才發展規劃》編製出台為(wei) 契機,堅持“帶土移植”“厚土培植”,大力引進培養(yang) 科技領軍(jun) 人才和創新團隊。2021年,全區獲得國家級人才稱號科技創新人才93人,廣西大學王雙飛教授成功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專(zhuan) 家當選國際歐亞(ya) 科學院院士和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
五是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合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ye) 聯合設立成果轉化、技術轉移機構,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平台,推動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員深入企業(ye) 開展對接活動,明確成果轉移轉化流程和辦法,著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生產(chan) 力轉化的通道,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2021年,全區布局認定成果轉化中試研究基地11家,轉化科技成果累計超過1300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