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田間連車間 農企勇擔當

發布時間:2022-08-19 11:25:00來源: 人民日報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

  “對糧食生產(chan) ,我一直都很關(guan) 注,基層調研時也經常到田間地頭看一看”;

  “決(jue) 不能在吃飯這一基本生存問題上讓別人卡住我們(men) 的脖子”;

  “保障好初級產(chan) 品供給是一個(ge) 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

  從(cong) 東(dong) 北“糧倉(cang) ”到黃土高原,從(cong) 魚米之鄉(xiang) 到巴山蜀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牽掛糧食安全,關(guan) 心農(nong) 業(ye) 企業(ye) 。深入田間地頭,細察莊稼長勢,跨越山水的足跡,凝聚了總書(shu) 記對於(yu) “中國飯碗”的深情牽掛。

  “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的諄諄告誡,化為(wei) “糧食生產(chan) 年年要抓緊”的紮實行動。這十年,廣大農(nong) 業(ye) 企業(ye) 牢記殷殷囑托,心懷“國之大者”,深耕廣袤沃野,努力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探路農(nong) 業(ye) 現代化。這十年,廣大農(nong) 業(ye) 企業(ye) 帶動千家萬(wan) 戶,推動糧食產(chan) 業(ye) 提檔升級,糧食產(chan) 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10年再上一個(ge) 千億(yi) 斤新台階。穩穩當當的“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為(wei) 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權。

  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對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有著14億(yi) 人口的大國來說,農(nong) 業(ye) 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於(yu) 安思危,道出糧食安全舉(ju) 足輕重的分量。

  三江奔湧,沃野延綿,良田縱橫。成長於(yu) 黑土地的北大荒農(nong) 墾集團有限公司,是我國耕地規模最大、綜合生產(chan) 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後備基地,年糧食產(chan) 量可滿足1.6億(yi) 城鄉(xiang) 居民一年的口糧供應。

  2018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黑龍江農(nong) 墾建三江管理局(現北大荒農(nong) 墾集團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考察調研。七星農(nong) 場萬(wan) 畝(mu) 大地號一望無垠,總書(shu) 記走進稻田,拿起一把稻穗,看稻粒、觀成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感慨道:“半個(ge) 多世紀過去了,北大荒發生了滄桑巨變,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發展很了不起,非常鼓舞信心、鼓舞鬥誌。”

  在現場聆聽的農(nong) 場農(nong) 機手陸向導心潮澎湃:“總書(shu) 記是打心底裏關(guan) 心糧食,關(guan) 心咱這黑土地!”

  總書(shu) 記的深情關(guan) 懷,大家夥(huo) 兒(er) 牢記心間,鉚足勁頭種好糧。陸向導說:“咋樣種地效率高,咋樣能增產(chan) ,我們(men) 全身心鑽研。如今天上有衛星、地上有‘鐵牛’,‘雲(yun) ’裏還跑著大數據,黑土地勁兒(er) 更足,糧食產(chan) 量更穩。”

  “牢記囑托,強責任、穩麵積、提產(chan) 能、保供應,讓北大荒成為(wei) 保障糧食安全的‘大糧倉(cang) ’。”北大荒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王守聰說。目前北大荒集團每年糧食調出量穩定在400億(yi) 斤以上,75年來已累計為(wei) 國家交售1萬(wan) 億(yi) 斤商品糧。

  端穩“中國飯碗”,農(nong) 業(ye) 企業(ye) 責無旁貸。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廣大農(nong) 業(ye) 企業(ye) 牢記囑托,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找準角色定位,履行社會(hui) 責任,為(wei) 糧食安全保駕護航。

  勇於(yu) 創新,爭(zheng) 做科技種糧的生力軍(jun) 。

  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guan) 鍵。今年4月1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海南省三亞(ya) 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強調:“要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集中攻關(guan) ,實現種業(ye) 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用中國種子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海南南繁基地的光和熱,孕育一粒粒新種子。“總書(shu) 記的勉勵,為(wei) 我們(men) 育出更多中國種子注入了強勁信心。”每到南繁季,中國中化下屬先正達集團育種專(zhuan) 家張鵬就像候鳥一樣,準時出現在田頭,“團隊種植育種材料兩(liang) 萬(wan) 餘(yu) 份,測配組合5000多個(ge) ,創製3000多份育種新材料,就是為(wei) 了找綠色優(you) 質水稻品種。”2021年先正達集團選育優(you) 良品種180個(ge) 。

  “我們(men) 始終堅持把論文寫(xie) 在黑土地上,讓中國糧用上中國種。”作為(wei) 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國家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主任,李曉輝和同事們(men) 深耕在種源研發、良種繁育等領域,累計推廣優(you) 質水稻麵積達3100萬(wan) 畝(mu) ,水稻的平均單產(chan) 由原來不足400公斤提高到620公斤。

  企業(ye) 是創新的主體(ti) ,是實施藏糧於(yu) 技的重要力量。廣大農(nong) 業(ye) 企業(ye) 瞄準種子繁育、新品推廣、農(nong) 藝改進等關(guan) 鍵環節,開展攻關(guan) ,為(wei) 農(nong) 業(ye) 插上科技翅膀。目前我國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已超過61%。

  敢於(yu) 擔當,爭(zheng) 做耕地保護的探路者。

  “農(nong) 田就是農(nong) 田,而且必須是良田。”藏糧於(yu) 地,大國糧倉(cang) 根基不斷夯實。

  “立體(ti) 種養(yang) ,綠色循環,讓土壤吃上‘營養(yang) 餐’,地力得到恢複。”中農(nong) 創達(北京)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楊陽介紹,“我們(men) 在有機固廢膜式堆肥技術、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減碳固氮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新技術可實現畝(mu) 均化肥減量10%以上,糧食畝(mu) 產(chan) 提升5%至10%。”

  恢複黑土肥力、改良鹽堿地、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處處都有農(nong) 業(ye) 企業(ye) 的身影。瞄準短板弱項發力,保護好耕地生態,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wei) 豐(feng) 收的沃土。

  加快構建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體(ti) 係

  “帶動廣大小農(nong) 戶多種糧、種好糧”

  稻田裏,綠浪翻騰,禾苗茁壯。

  “靠農(nong) 機,咱不僅(jin) 會(hui) 種地,更‘慧’種地。有訂單,種下去就知道能賣出好價(jia) 錢,如今種地更有奔頭。”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nong) 場水稻種植戶張景會(hui) 感慨,“糧食收得多、快、好,這幾年連著增收。”

  三室一廳的新家,寬敞亮堂,與(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合影掛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每每回憶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七星農(nong) 場考察時的場景,張景會(hui) 都倍感溫暖與(yu) 振奮,“俺向總書(shu) 記報告,自家大米有了品牌,銷路挺不錯。總書(shu) 記點了點頭,說挺好。”

  “跟著農(nong) 場幹,種地管得好,就連地裏每平方米挖多少穴、每個(ge) 穴裏插多少秧都有指導。”從(cong) 2018年9月至今,張景會(hui) 的品牌大米銷量翻了番。

  大國小農(nong) ,“誰來種地”“地怎麽(me) 種”,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洞察、把脈定向。

  “要加強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推廣應用和技術培訓,把種糧大戶組織起來”;

  “積極培育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發展壯大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鼓勵和支持廣大小農(nong) 戶走同現代農(nong) 業(ye) 相結合的發展之路”;

  “希望種糧大戶發揮規模經營優(you) 勢,積極應用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帶動廣大小農(nong) 戶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wei) 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廣大農(nong) 業(ye) 企業(ye) 牢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發揮資金、技術和人才優(you) 勢,把小農(nong) 戶納入現代農(nong) 業(ye) ,讓廣大農(nong) 民真正挑上“金扁擔”。

  龍頭引領,聯農(nong) 帶農(nong) 力度大。

  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國家隊”,農(nong) 墾企業(ye) 紛紛行動。“統一供種,統一防治,統一收割,帶著農(nong) 民闖市場,60多萬(wan) 畝(mu) 耕地每年直接增收1.3億(yi) 多元。”安徽農(nong) 墾龍亢農(nong) 場有關(guan) 負責人馬振輝說。

  “和北大荒簽訂托管協議,耕種收都有大農(nong) 機,咱當上了‘甩手掌櫃’。”黑龍江省北安市趙光鎮前進村村民張振東(dong) 說。北大荒集團在黑龍江省組建10家區域農(nong) 服中心,2021年對周邊農(nong) 村的土地托管1080萬(wan) 畝(mu) 次,為(wei) 農(nong) 民節本增收6.4億(yi) 元。

  龍頭企業(ye) 等新型經營主體(ti) 蓬勃發展,充分發揮聯農(nong) 帶農(nong) 作用。截至2021年底,全國縣級以上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超過9萬(wan) 家,其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e) 1959家。

  利益聯結,惠農(nong) 富農(nong) 實打實。

  “新糧上市,我們(men) 每天收購量保持在400噸左右,收購價(jia) 達1.55元上下。”山東(dong) 省嘉祥縣鑫源麵粉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取亮說,“企業(ye) 小麥年加工能力13萬(wan) 噸,發展訂單麥2萬(wan) 多畝(mu) ,帶動種植大戶30多個(ge) 。”

  訂單糧食、土地托管……越來越多的農(nong) 業(ye) 企業(ye) 發揮帶動引領作用,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製。龍頭企業(ye) 牽引、農(nong) 民合作社和家庭農(nong) 場跟進、廣大農(nong) 戶參與(yu) ,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形成7000多個(ge) 產(chan) 業(ye) 化聯合體(ti) 。

  把“大糧倉(cang) ”打造成“大廚房”

  “建設現代農(nong) 業(ye) 大基地、大企業(ye) 、大產(chan) 業(ye) ”

  告別“有沒有”的煩惱,又遇“好不好”的挑戰。城鄉(xiang) 居民消費升級,既要保數量,也要保質量,糧食生產(chan) 麵臨(lin) 新挑戰。

  2016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深化國有農(nong) 墾體(ti) 製改革,建設現代農(nong) 業(ye) 大基地、大企業(ye) 、大產(chan) 業(ye) 。”

  產(chan) 自黑土地的大米帶著稻香走進千家萬(wan) 戶。一顆顆大豆變身豆油、豆粉等產(chan) 品,擺上超市貨架。“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為(wei) 我們(men) 的工作指明方向。”王守聰表示。北大荒集團調優(you) 品種、提升品質、塑造品牌,抓好“糧頭食尾”和“農(nong) 頭工尾”,讓更多的“原字號”變成“新字號”。

  “現在講糧食安全,實際上是食物安全”;

  “要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礎上,著力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結構”;

  “發揮自身優(you) 勢,抓住糧食這個(ge) 核心競爭(zheng) 力,延伸糧食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nong) 業(ye) 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nong) 業(ye) 相統一”;

  …………

  一次次考察調研,一次次重要講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糧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擘畫藍圖,指明方向。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大江南北,一座座“糧倉(cang) ”探索向“廚房”轉型。廣大農(nong) 業(ye) 企業(ye) 盯著市場促轉型,種加銷環環相扣,一、二、三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讓有效供給跟上來,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快起來,新動能強起來。

  提升品質,供給更豐(feng) 富。

  蓼蘭(lan) 小麥,籽粒飽滿,色澤光亮。“新品種畝(mu) 產(chan) 連續3年過800公斤。”山東(dong) 省青豐(feng) 種子有限公司總經理侯元江介紹,“我們(men) 將良種繁育與(yu) 品種示範相結合,帶動30多個(ge) 村莊5000多戶農(nong) 民種上優(you) 質小麥,收購價(jia) 高出市場10%。”

  優(you) 品種、提品質,優(you) 質糧食工程深入實施,目前,全國已遴選236個(ge) “中國好糧油”產(chan) 品,直接帶動增加優(you) 質糧食逾5000萬(wan) 噸。

  延鏈強鏈,田間連車間。

  “一年消化約11萬(wan) 噸麵粉,約6萬(wan) 噸糯米粉,約2萬(wan) 噸糯米,研發生產(chan) 500多個(ge) 品種,居民餐桌更豐(feng) 富了。”思念食品首席執行官王鵬說。如今,1/3的方便麵、3/5的湯圓產(chan) 自河南。

  放眼全國,2020年,糧食產(chan) 業(ye) 年實現工業(ye) 總產(chan) 值3.2萬(wan) 億(yi) 元。產(chan) 業(ye) 強、糧食安,糧食產(chan) 業(ye) 邁向高質量發展,實現穩產(chan) 與(yu) 增收互促共進,促進了國家糧食安全向更高層次躍升。

  擦亮品牌,市場更廣闊。

  “標準化、綠色化生產(chan) ,擦亮‘魚台大米’區域公用品牌,讓好米賣上好價(jia) 錢。”山東(dong) 省魚台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趙興(xing) 華介紹。目前,縣裏發展優(you) 質特色大米種植2.65萬(wan) 畝(mu) 。

  越來越多優(you) 質的糧油品牌走上居民餐桌,不斷滿足多元化、個(ge) 性化的消費需求。“十四五”時期,全國將形成一批主營業(ye) 務收入過百億(yi) 元的糧食龍頭骨幹企業(ye) 和具有市場競爭(zheng) 力的知名糧油品牌,優(you) 質糧食增加量年均增長10%以上。

  廣袤田野生機勃發,農(nong) 業(ye) 企業(ye) 奮勇前行。新征程上,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廣大農(nong) 業(ye) 企業(ye) 正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為(wei) 端穩中國飯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