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中國美術教育奠基人 近日在頤和園開辦主題藝術特展

發布時間:2022-08-23 10:29: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今年是藝術家戴澤先生百歲誕辰,8月18日,“期頤春和——戴澤先生頤和園主題藝術特展”在頤和園開展。展覽以古建、風景、花卉寫(xie) 生作品為(wei) 展陳主體(ti) ,匯集戴澤先生筆下34件藝術作品,其中繪畫作品32件,雕塑作品2件,向公眾(zhong) 展示了充滿暖意與(yu) 生趣的頤和園四季景致。

  在這次展覽中,最為(wei) 引人注目的是戴澤繪製的《慈禧畫像》複製品。這幅畫背後是他與(yu) 頤和園以及恩師徐悲鴻之間的不解之緣。

  作為(wei) 新中國第二代油畫家的代表人物、新中國美術教育奠基人,戴澤先生90歲之前卻從(cong) 未開過個(ge) 人畫展,直到2018年,96歲的戴澤先生才開啟了人生首次大型個(ge) 人畫展。

  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專(zhuan) 訪了百歲藝術家戴澤的長孫戴夢。從(cong) 戴夢的講述中,人們(men) 可以一窺戴澤先生樸實本真的藝術追求和他傳(chuan) 奇、自洽的人生。

  如何與(yu) 頤和園結緣?

  從(cong) 1979年複製“慈禧像”說起

  說起戴澤和頤和園的緣分,還要追溯到1979年。

  在頤和園德和園裏展出的油畫《慈禧像》高234.5厘米,寬144厘米,畫中的慈禧坐在硬木靠椅上,神態安詳,栩栩如生,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這幅畫有兩(liang) 張一模一樣的,其中一幅是荷蘭(lan) 肖像畫畫家華士·胡博所繪的肖像原作,另一幅則是經戴澤先生之手臨(lin) 摹的複製品。

  慈禧畫像原作年代久遠,破損嚴(yan) 重,1979年,頤和園管理處找到中央美院,希望能找人修複這幅畫像。

  “中央美院經評估認為(wei) ,院裏在1979年之前有過實際操作經驗和理論的,隻有戴先生。”戴夢介紹說,戴澤1950年參觀過蘇聯的油畫修複工廠,1953年,徐悲鴻先生突然去世,要做一個(ge) 徐悲鴻先生遺作展。“這個(ge) 時候需要徐悲鴻先生的幾件重要代表作,就發現缺失了一件,這件代表作叫《徯我後》。”《徯我後》是徐悲鴻先生傑出的代表作,但由於(yu) 戰爭(zheng) 的原因,在南京發現這張畫的時候已經破損嚴(yan) 重。作為(wei) 徐悲鴻的得意弟子,戴澤對恩師很有感情,覺得自己對修複老師這部作品有責任,決(jue) 定試一試。之後,戴澤花了整整一周時間,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修補這幅作品。

  後來,在徐悲鴻遺作展中,這幅徐悲鴻先生的精品力作以全新的麵貌與(yu) 廣大藝術愛好者見麵了。當時日理萬(wan) 機的周總理在參觀徐悲鴻遺作展的時候感慨地說:要好好保護這批畫。修複《徯我後》是中國油畫修複史上一件很特別的事情,如果說沒有戴澤先生當時的勇敢與(yu) 擔當,《徯我後》這幅巨作就有可能不複存在了。

  這個(ge) 修複經驗讓中央美院認為(wei) 戴澤是修複慈禧畫像的最佳人選。但在現場看過原畫之後,經過慎重考慮,戴澤認為(wei) 自己沒有修複此畫的能力,向頤和園方麵提出可以複製一張等大作品供展出使用。原畫小心保存,以防因繼續展出使畫麵情況加劇惡化。經過三個(ge) 月的努力,戴澤在頤和園中完成了此幅作品。

  直到2007年,頤和園才與(yu) 荷蘭(lan) 方麵取得聯係,由荷蘭(lan) 文物保護修複專(zhuan) 家來華修複原畫。戴澤先生複製的這幅慈禧畫像,成為(wei) 修複原作的重要參考資料。

  “住在頤和園,修複是他的工作,工作之餘(yu) 他就在園子裏轉,並且他還帶了學生,當時有學生跟著他學修複或者學畫,都畫了大量的頤和園的寫(xie) 生。”戴夢透露,在畫頤和園的時候,戴澤感受到了未來的中國會(hui) 不一樣,充滿希望,所以他的畫畫得越來越好,顏色也非常漂亮,而且很生動,這成為(wei) 了戴澤人生中一段寶貴的經曆。自此之後,戴澤就和頤和園建立了很好的聯係。他經常去頤和園創作,直到晚年,寫(xie) 生已經很困難了,戴澤還會(hui) 把頤和園的創作拿出來跟戴夢講述其中的故事。“對他來說,頤和園有很多愉快的回憶。”

  怎麽(me) 走上繪畫道路?

  為(wei) 省學費報考國立中央大學

  如果戴澤沒有盡力地去修複老師徐悲鴻的作品,很可能他便失去了複製《慈禧畫像》的機會(hui) 。這也折射了徐悲鴻與(yu) 戴澤之間的那種“緣分”。

  戴澤走上繪畫之路完全出於(yu) 偶然。戴澤1922年3月出生,四川雲(yun) 陽人。父親(qin) 是雲(yun) 陽當地有名的鄉(xiang) 紳。受父親(qin) 的影響,戴澤從(cong) 小立誌要實業(ye) 救國,然而高中時,父親(qin) 去世,家道中落,為(wei) 了緩解經濟壓力,1942年,從(cong) 未學過畫的戴澤選擇報考學費較低的國立中央大學,並順利通過,從(cong) 此走上了一條美育救國之路。“他從(cong) 上大學開始,身邊就全是我們(men) 中國美術史上的超級明星。”戴夢介紹說,戴澤大學一年級的老師是留法名家秦宣夫,大二教他美術史的老師是傅抱石,謝稚柳則教他中國線條勾勒課。大三的老師有中國近現代工筆巨匠陳之佛、留法領軍(jun) 人物呂斯百。大四的班主任則是徐悲鴻,教了他一年。“可以說整個(ge) 大學時期,戴先生是在一個(ge) 中國美術史頂級大師們(men) 的教育下成長起來。”

  恩師徐悲鴻帶來哪些影響?

  繼承寫(xie) 實主義(yi) 繪畫理想

  其中對戴澤影響最大的就是徐悲鴻。徐悲鴻一生致力於(yu) 中國美術教育,成就顯著。作為(wei) 徐悲鴻的得意弟子,戴澤繼承了老師寫(xie) 實主義(yi) 的繪畫理想,創作了大批主題性繪畫作品,是寫(xie) 實主義(yi) 畫派的第二代畫家。

  戴澤清楚地記得徐悲鴻先生的第一堂課。“徐先生的第一堂課是一次入學講座,當時他剛從(cong) 新加坡抗戰回來,穿得非常精神,一身白西裝,拿了一根文明棍,頭戴白禮帽。講座的內(nei) 容主要是怎麽(me) 用藝術來救我們(men) 的民族。”徐悲鴻的繪畫理念對戴澤的影響很深,而最令戴澤佩服的是徐悲鴻的人品,“徐先生是發自內(nei) 心地想為(wei) 中國做事兒(er) ,想為(wei) 民族振興(xing) 奉獻自己一生,這是戴先生最欽佩的。”

  作為(wei) 徐悲鴻的重要弟子之一,戴澤1949年協助徐悲鴻等人建立中央美術學院,並與(yu) 吳作人、董希文、韋啟美、李斛、宗其香、孫宗慰等先生,作為(wei) 中央美院的骨幹教師,參與(yu) 了新中國高等美術教育體(ti) 係的構建。作為(wei) 中國近現代美術的“活化石”和第二代油畫家的代表人物,戴澤先生見證了現代中國美術教育和中央美術學院的發展,並培養(yang) 出了靳尚誼、詹建俊、孫為(wei) 民等一批美術家,為(wei) 新中國的美術事業(ye) 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術界認為(wei) ,戴澤長期跟隨徐悲鴻,是徐悲鴻教育體(ti) 係最重要的擁護者和參與(yu) 者,在他早期的作品中都能看到這樣的特點。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教育學院、中法學院副院長、博導趙力教授認為(wei) ,“徐悲鴻雖然強調寫(xie) 實主義(yi) ,但他對中西方文化的體(ti) 會(hui) 是非常深刻的,所以我們(men) 可以看到戴澤先生早期的水彩畫、水墨作品,都是反映了他對中國水墨的繪畫理念和方法並不陌生,也反映了一種融合性。通過對西方繪畫技法的學習(xi) ,和中國文化的結合,帶有很強的革新意願。”

  徐悲鴻倡導的現實主義(yi) 道路對戴澤的影響深遠。在戴澤看來,真正的現實主義(yi) 不光是繪畫的追求和理想,而是用來指導人生的,要走到現實當中去,遇到挫折不會(hui) 氣餒。

  《馬車》是戴澤從(cong) 助教升為(wei) 講師的最重要的一幅畫,這幅畫也曾得到徐悲鴻的誇讚。“戴先生對人特別好,很能換位思考,他能夠體(ti) 會(hui) 到勞動人民的不容易,據他晚年回憶,他在早年創作有這麽(me) 一個(ge) 理念,他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他覺得中國的民族精神和動力,體(ti) 現在這些頑強的、不服輸的、有黃牛精神的馬車夫身上。”

  對哪些作品最為(wei) 珍視?

  “西藏的寫(xie) 生來之不易”

  戴澤八十餘(yu) 年的藝術曆程,畫過無數的畫,他對自己的作品如數家珍,但最讓他珍視的除了早期作品,和他喜歡的豹子之外,西藏、大連等地的寫(xie) 生也讓他非常重視。

  “西藏的寫(xie) 生得來不易。”戴澤是1963年被中國美術協會(hui) 派去西藏創作的,是最早被派去進藏創作的藝術家之一,“當時的西藏不通小汽車,全是坐著騾子和馬上山。如果帶著很多的畫具,根本沒辦法行走,隻能精簡畫具,跟著藏族民眾(zhong) 們(men) 走。”據戴澤回憶,吃的東(dong) 西主要是青稞混著沙子,“為(wei) 什麽(me) 要混沙子?戴先生說,因為(wei) 高原溫度上不去,沒有沙子,青稞根本煮不熟。沙子導熱好,青稞勉強能熟。”與(yu) 戴澤同去西藏的還有一位是中央美院著名教授潘世勳,他曾對戴夢回憶說,“我跟你爺爺一起去西藏很害怕,這一路上,他一度人都要沒了。因為(wei) 長期發燒,找不到醫生,有一次他暈倒了,叫了他半天,最後終於(yu) 醒過來了。”

  從(cong) 上世紀50年代起,戴澤多次參與(yu) 國家重大曆史題材美術創作活動,曾創作了《畫家徐悲鴻》《勝利的行列》《義(yi) 和團》《太平軍(jun) 大敗洋槍隊》《張獻忠》《大澤鄉(xiang) 起義(yi) 》等重要作品。趙力認為(wei) ,戴澤創作了很多反映時代的主題創作,在主題創作之外,還有很多平凡、樸素的題材,“這些可能都是大家會(hui) 忽略的東(dong) 西,在那個(ge) 時代能夠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美感,通過自己的作品表現出來,體(ti) 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而且他有很多平凡的情感,比如他畫了一係列的關(guan) 於(yu) 他太太的畫,畫題實際上是親(qin) 人的主題,他把這種親(qin) 情、愛情表現得特別樸素,讓人感受到人與(yu) 人之間的溫情,非常動人。”

  為(wei) 什麽(me) 九十歲前沒辦過畫展?

  人生的快樂(le) 就是畫畫

  對於(yu) 畫家來說,以個(ge) 人畫展、出畫冊(ce) 的方式將自己的作品介紹給世人,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然而,身為(wei) 藝術家的戴澤先生卻並不熱衷於(yu) 此。“戴先生在整個(ge) 美術界是非常少見的,既低調,又平和,與(yu) 世無爭(zheng) 。辦畫展、出畫冊(ce) 對他來說無所謂,他人生的快樂(le) 就是畫畫。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藝術界的人對他的看法是他是一個(ge) 會(hui) 畫畫的老教授,至於(yu) 他還畫過什麽(me) ,藝術界一無所知。因為(wei) 他不辦畫展,也並沒有任何畫冊(ce) ,肯定沒有人知道。”即便是生活在一起30多年,戴夢也並不知道爺爺都畫過什麽(me) 。

  然而,這樣一位不辦畫展的藝術家,在退休後卻選擇在中央美術學院的地下室開研修班來滿足社會(hui) 上學習(xi) 美術的熱情,還通過工會(hui) 的方式召集內(nei) 部職工進行交流和教育。

  直到2005年,戴澤教戴夢畫畫開始,戴夢才發現自己的爺爺簡直是中國近現代美術的一枚“活化石”。“爺爺有很多學生,他的徒子徒孫,甚至更小輩的畫家辦展覽,經常給他寄畫冊(ce) ,我發現爺爺從(cong) 沒做過展覽,也並沒有自己的畫冊(ce) ,於(yu) 是我就開始勸說他也做一個(ge) 自己的展覽。”開始,戴澤很反對這個(ge) 提議,表示沒有任何興(xing) 趣。後來戴夢跟爺爺說很想看看爺爺的畫,這讓戴澤來了興(xing) 趣。“他把他很多珍貴的寫(xie) 生一張張翻出來跟我慢慢聊。”

  96歲首次畫展反響幾何?

  繼國博之後多地相繼開展

  與(yu) 很多畫家反複畫同一類繪畫對象不同,戴澤的畫大多是曆史回憶和人生記憶。從(cong) 戴澤的畫中,戴夢不但看到了早已消失的雲(yun) 陽老家的風景,國立中央大學校園裏的小池塘、校舍、籃球場,以及後來成為(wei) 美術史上名人的戴澤的大學同學們(men) ,還看到了豐(feng) 富的中國美術史和中國的人文風貌的變遷,包括西藏、新疆、雲(yun) 南、東(dong) 北、重慶、四川、成都、武漢……甚至還有1950年的莫斯科大劇院、1951年波蘭(lan) 的華沙、1954年的朝鮮戰場、二戰後柏林的廢墟……“他創作的大同江橋,甚至還出現在票房過億(yi) 的電影中,我越發覺得爺爺很神奇,他的繪畫題材涉獵廣泛,時間軸非常長,畫種也非常多,包括水彩、素描、油畫、國畫、色粉等,他很願意我陪他聊這些畫,大概有兩(liang) 年時間,我還跟他錄一些口述史,幫他整理之前的一些回憶錄,慢慢的,我對他的藝術人生有了一個(ge) 全麵的認識。”

  碰巧此時,中國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和戴夢有一次接洽,戴澤重要的學術地位以及豐(feng) 富的人生經曆引發了國博方麵的興(xing) 趣。2018年4月20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中央美術學院、北京靳尚誼藝術基金會(hui) 聯合主辦的“戴澤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西大廳開幕。96歲的戴先生人生中第一次重要的全麵回顧展和第一本畫冊(ce) 就這樣誕生了。

  “那次展覽,戴先生80歲以上的學生去了大概30多人,其中很多80歲以上的老先生都上了主席台,但可惜的是,今天再回看,那些老先生中有數位都去世了,現在再回看當時開幕式的視頻很珍貴。”戴夢說。

  這次展覽讓美術界看到了戴澤的價(jia) 值,從(cong) 此一發不可收拾。同年9月30日至10月21日,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ju) 辦了“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特展:耕耘者——戴澤油畫藝術展”,展出戴澤創作的油畫代表作品約130餘(yu) 件。此後,無錫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都相繼做了戴澤的展覽。

  2022年10月在中央美術學院還將舉(ju) 行戴澤先生百歲展。

  文/本報記者 田婉婷

  攝影/除署名外 本報記者 王曉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