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假如孩子可定製,能退貨

發布時間:2022-08-26 11:20: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水晶

  創辦於(yu) 2018年的另類戲劇節——聲囂劇讀節,憑借它的韌性在2022年疫情此起彼伏的夏天終於(yu) 再度與(yu) 觀眾(zhong) 見麵。開場戲是陳然導演的《兒(er) 童使用說明》,這個(ge) 貌似現實主義(yi) 但實際借“輕科幻”指向人類終極困惑的作品,以一對年輕夫妻將要迎來自己的孩子這一“曆史性時刻”為(wei) 主要場景,穿插了另一位已經成為(wei) 母親(qin) 的單身女性與(yu) 她的孩子之間的故事,為(wei) 觀眾(zhong) 揭示了一個(ge) 頗為(wei) 荒誕的未來世界:即便生育本身已經不再必須由人參與(yu) ,但養(yang) 育責任和母親(qin) 自身如何看待自我,仍是巨大的難題。

  在劇中那個(ge) 時代,孩子已經不需要自己生了,可以按需定製、打開盒子就能收貨。但當夫妻雙方真正麵對誓言時,心中的糾結程度,還是大不一樣的。男性需要完成的未來考量隻是賺足夠多的錢、為(wei) 家庭提供合適的居室和第二輛車,最大的心理恐懼也不過是擔心妻子的胸部下垂;但女性就不一樣,她需要思考是否可以放棄未來所有的社交生活,是否會(hui) 讓自己的工作與(yu) 生活變得亂(luan) 糟糟的,是否能夠完成“正確地照料家庭和孩子”這項“兼職工作”——每天工作 4 小時、每周工作7天,也就是每周工作28小時、再乘以52周,沒有假期。

  所以當劇中恩愛的年輕夫妻經曆了各種思考最終進入宣誓環節時,男主角樊尚帶領宣讀:“我發誓把我的愛獻給我的孩子……我發誓我放棄,我永遠放棄可能會(hui) 讓我偏離的一切……我發誓我將永世做牛做馬,我放棄。”女主角納塔莉跟讀:“我發誓把我的愛獻給我的孩子……我發誓我放棄,我永遠放棄可能會(hui) 讓我偏離的一切……我發誓我將永世做牛做馬,我放棄。”這是兩(liang) 種完全不同的質感,前者隻是一種照本宣科,後者卻是一場撕心裂肺的人生預演。

  但作品並沒停留於(yu) 這種簡單的性別分工“悲情”,相反,劇作家用現代社會(hui) 的消費場景和商品屬性,消解了“育兒(er) ”的真實性,讓這一在傳(chuan) 統意義(yi) 上很神聖的生命孕育,變得可選擇和可退貨。譬如因為(wei) 丈夫在訂貨時沒有注意到妻子要的是一個(ge) “亮麵的”、可以映射出自己的孩子,而是訂了一個(ge) 啞光的,導致他們(men) 最終並沒有打開那個(ge) 盒子。而單身媽媽則不斷迷失在自己繁忙的時間表裏,無法抽出兩(liang) 小時把她的孩子康坦從(cong) 代理處接出來玩一會(hui) 兒(er) ,和那對夫妻選擇的“定製”一個(ge) 屬於(yu) 他們(men) 自己的孩子不一樣,隻有當她想把這個(ge) “租”的孩子接出來並且有時間這樣做的時候,她才是康坦的媽媽。

  無論是人造子宮也好,還是像《美麗(li) 新世界》裏批量代為(wei) 養(yang) 育的人類也好,科幻片中所提及的生育方式和養(yang) 育場景,離現實已經越來越近。人類現在是多不願意生孩子了呢?《兒(er) 童使用說明》這部作品,用一種近乎荒誕卻又無比現實的刺痛,提醒觀者,作為(wei) 兒(er) 童的養(yang) 育者,你需要承擔與(yu) 付出的,可能遠超你的想象。

  這種抽絲(si) 剝繭似的靈魂拷問,恰恰解釋了全球發達國家的生育率走低趨勢,當人類越來越重視自身的成長和存在價(jia) 值時,在自己生命中留給下一代的時間與(yu) 空間可能會(hui) 相應地減少。畢竟一個(ge) 人如果無法完成自我實現,他或她也不太可能有自信去孕育一個(ge) 新的生命,並幫助那個(ge) 新的生命成長。

  與(yu) 之相反的案例當然也很多,比如許多未做好準備就成為(wei) 父母的年輕人,失敗的親(qin) 子關(guan) 係和家庭,在缺愛與(yu) 暴力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以及他們(men) 麵對的被拋棄的命運。劇中結尾處,已經被無數與(yu) 養(yang) 育相關(guan) 的生活問題纏繞到瀕臨(lin) 崩潰的單身媽媽,和從(cong) 未在現場出現的孩子康坦,玩起了“數到100你就可以來找我”的遊戲。在孩子讀數的背景音中,媽媽留下了麥克風,悄悄退出了場地和觀眾(zhong) 的視線,似乎寓意著一個(ge) 悲劇正在發生……

  編劇安托涅特·瑞切那(Antoinette Rychner),1979年出生於(yu) 瑞士納沙泰爾,她同時也是一個(ge) 19歲就生了第一個(ge) 孩子的年輕媽媽,被迫“一夜長大”。在寫(xie) 作這部作品時,她腹中正孕育著第二個(ge) 孩子,後來又有了第三個(ge) 。作為(wei) 瑞士法語區最具代表性的劇作家之一,她獲得過瑞士文學獎、米歇爾·丹頓文學獎,在她看來,成為(wei) 父母固然能帶來新鮮感和喜悅,但依然也有“許多模糊的,說不上來的陰暗的情感”。因為(wei) 說不清,她才想要寫(xie) 成戲劇。

  青年導演陳然,稱自己為(wei) “社會(hui) 生物鍾”誤點的人——沒在該結婚的時候結婚,沒在該生孩子的時候生孩子。和很多同類人一樣,身為(wei) 女性,她在此類問題上容易麵對比男性更多的壓力,來自家庭和社會(hui) ,也來自自身。潛藏的生物本能和對自我的深度思考,常常成為(wei) 矛盾的一體(ti) 兩(liang) 麵,如何對自己負責?如何對孩子負責?這雙重的難題,實難逾越。

  創立於(yu) 2018年的聲囂劇讀節,以“讀劇+表演”這樣一種輕盈的方式,實現了新銳寫(xie) 作與(yu) 劇場呈現之間的聯接。一方麵預算的限製使得其所選取的文本無法以最豐(feng) 富完整的形式呈現在劇場或特定空間中;但另一方麵,這種看似簡單而粗線條的“讀劇+表演”,又使得文本自身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充盈著整個(ge) 空間,使觀眾(zhong) 可以不被表演風格或導演技巧所迷惑,而直達核心的精神議題。

  今年劇讀節中同時上演的另外三部作品《豪華,寧靜》《此刻:世界!》和《幽靈也隻是人》分別聚焦於(yu) 自殺、女性認同和老齡時代,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瑞士當代劇作家和作品,試圖與(yu) 當下中國建立某種聯接與(yu) 對話。

  這也是始於(yu) 2020年疫情開始之初的“聲囂國際劇作家翻譯交流項目”在2021年的線上展演之後,重新回到線下的高光時刻。對於(yu) 近期沒有什麽(me) 驚喜的國內(nei) 劇場觀眾(zhong) 而言,隻演一場、隻排了四天的《兒(er) 童使用說明》和聲囂劇讀節,無疑還有著非常大的可能性,它的嚴(yan) 肅、荒誕、幽默與(yu) 輕盈,都值得讓更多觀眾(zhong) 看到。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