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四風”不止步 | 整治“四風”隱形變異新表現“吃公函”
央視網消息:昨天(8月28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公布了7月份全國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的情況,共查處問題5434起,批評教育幫助和處理8185人,其中黨(dang) 紀政務處分5626人。
從(cong) 最新數據來看,今年前7個(ge) 月,違規吃喝問題在個(ge) 別地方仍然較為(wei) 突出。此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曾刊文指出,“吃公函”是當前“四風”問題隱形變異的重要表現之一,那麽(me) 什麽(me) 是“吃公函”,主要表現又有哪些呢?
根據《黨(dang) 政機關(guan) 國內(nei) 公務接待管理規定》的要求,公務外出確需接待的,派出單位應當向接待單位發出公函,告知內(nei) 容、行程和人員。接待費報銷憑證應當包括財務票據、派出單位公函和接待清單。無公函的公務活動和來訪人員一律不予接待。可以說,“無函不接待”“無函不報銷”是公務接待中的“硬杠杠”。
所謂“吃公函”其實就是利用公函進行違規吃喝的“四風”問題。從(cong) 通報的案例來看,“吃公函”的表現形式多樣,有的黨(dang) 員幹部使用空白公函、虛假公函等進行違規吃喝或套取公款用於(yu) 其他支出,比如今年6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發布了第三批執紀執法指導性案例,其中第一個(ge) 案例就是某地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支隊長姚某,向外單位索要多份“空白公函”,虛構接待事項,報銷該支隊的超標準公務接待費用以及私人用餐費用的問題。2022年4月,姚某受到黨(dang) 內(nei) 嚴(yan) 重警告、政務記大過處分,並退賠違紀違法所得。
除了“空白公函”吃喝外,有的單位搞“一函多餐”,一次公務接待安排多次用餐,將超支的餐費進行拆分,“削峰填穀”掛到其他接待函下進行報銷。少數單位還存在“不吃本級吃下級”,將吃喝費用轉嫁下屬單位的情況。比如,浙江省溫嶺市教育局安全管理科原科長王連生利用職務之便,以下屬溫嶺市某學校名義(yi) ,多次報銷無公函、超標準違規公務接待及個(ge) 人宴請餐費2.7萬(wan) 餘(yu) 元。王連生因還有其他違紀違法行為(wei) 被“雙開”。
今年以來,按照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部署,各級紀檢監察機關(guan) 緊盯“吃公函”暴露出的問題強化監督檢查,嚴(yan) 防“四風”反彈回潮。
從(cong) 各類“吃公函”的案例查處情況看,一些地方的公函為(wei) 各單位自製自發,管理隨意,存在虛開、濫開、亂(luan) 開現象;有的單位之間互換空白公函,需要時自主填寫(xie) 報銷;公務接待手續先吃後補、先吃後審問題較為(wei) 突出。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shu) 長 孫大偉(wei) :“吃公函”暴露出公務接待工作中依然存在監督盲區和管理漏洞,相關(guan) 配套製度不夠精細、製度執行也不夠嚴(yan) 密,這給虛假接待、超標準接待和隱形變異接待留下了可乘之機。
“吃公函”實質上仍然是違規吃喝問題,這些違規違紀的黨(dang) 員幹部之所以願意掏空心思,借公務接待的名義(yi) 大吃大喝,不僅(jin) 僅(jin) 是為(wei) 了滿足口腹之欲,其中一部分人還希望通過飯局來經營、維護自己的“小圈子”,借機進行利益勾兌(dui) 。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shu) 長 孫大偉(wei) :“吃公函”暴露出來的問題絕非小事小節,其背後往往隱藏著作風問題和腐敗問題,以及由風及腐、由風變腐、風腐交織問題。“吃公函”與(yu) 公函接待製度設立的初衷背道而馳,公然違反了糾治“四風”的具體(ti) 要求,是一種改頭換麵、有意規避監督的頂風違紀行為(wei) 。
對此,今年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guan) 立足職能職責,通過查閱資料、實地查看等方式強化對“吃公函”問題的監督檢查。浙江省紀委監委緊盯相互出具虛假公函“幫著吃”、跑到下級單位“蹭著吃”等違規吃喝問題,在明察暗訪的基礎上,健全與(yu) 相關(guan) 部門的協作配合機製,利用數字手段強化對公務接待的監督。江西、湖北等地通過推動建立網絡監管平台,強化公務接待費用報銷流程的線上監管,著力斬斷違規吃喝資金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