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慘”營銷?本土機甲科幻類型電影爭議中開局
“賣慘”營銷下,票房不斷逆襲
本土機甲科幻類型電影爭(zheng) 議中開局
號稱“中國第一部科幻機甲爽片”的《明日戰記》在上映20多天後,票房終於(yu) 突破6億(yi) 元大關(guan) 。這部投資大、回本壓力更大的片子,能實現上座率和票房的持續逆跌,與(yu) 影片團隊和主演古天樂(le) 的“賣慘”營銷、持續不斷的票房爭(zheng) 議事件不無關(guan) 係,作為(wei) 本土首部機甲爽片,《明日戰記》在科幻類型片上確實有其自身的突破性,影片票房的戰績如何,或許對此類影片接下來的創作有一定的參照和影響作用。
一直被關(guan) 注
8月5日《明日戰記》上映後,首周末累計票房破2億(yi) ,對於(yu) 普通題材影片來說,這個(ge) 票房成績並不差,但對於(yu) 特效非常燒錢的機甲大片來說,這個(ge) 成績並不理想。據說《明日戰記》投資4.5億(yi) 港幣,影片票房超十億(yi) 元才能談回本,麵對上映後並不很理想的票房成績,身兼影片製片人、主演的古天樂(le) 開始賣力地營銷和宣傳(chuan) ,試圖逆轉戰局。
古天樂(le) 為(wei) 宣傳(chuan) 電影,除了正常的全國跑映後見麵會(hui) ,跑電影節,還多次做客帶貨直播間,跟帶貨主播尬聊,隻求電影打開更大的市場和關(guan) 注度。古天樂(le) 為(wei) 宣傳(chuan) 這部電影,最關(guan) 鍵的操作是聚焦於(yu) “賣慘”話題。
古天樂(le) 跑宣傳(chuan) ,不斷地表現出對影片票房不理想的委屈、失望,甚至在一次活動上掩麵拭淚,呈現心中的不甘。其實,對於(yu) 這部影片最不甘的的確應該是古天樂(le) ,為(wei) 了完成這部他喜愛的機甲片,古天樂(le) 成立公司、拉投資,甚至花費近十年心血來做這件事。古天樂(le) 宣傳(chuan) 電影時不斷地抹淚“賣慘”的畫麵被配上煽情的文案和音樂(le) ,迅速出圈,成為(wei) 各大短視頻平台上的熱點話題。“別人隻看到他表麵有多開心,隻有我知道他背後有多痛”“這世界就是這麽(me) 殘酷,努力10年就是沒有回報”“古天樂(le) 守護了那麽(me) 多孩子的夢想,這一次也該輪到我們(men) 來守護他的夢想了”等描述古天樂(le) 電影慘狀的營銷文案,確實贏得了觀眾(zhong) 的一些同情分,拉升了排片率和上座率。
此外,古天樂(le) 在宣傳(chuan) 場合所說的“隻要看過《明日戰記》就是我老婆”“華語科幻夢”等也被瘋狂營銷。而網上一些好事之人“道德綁架”劉德華、李若彤等明星,要求他們(men) 幫忙宣傳(chuan) 電影,以及質疑同檔期影片“偷票房”烏(wu) 龍事件等,也都讓《明日戰記》這部電影一直被關(guan) 注,一直在破圈。
“賣慘”營銷、過度營銷、碰瓷式營銷打法、“偷票房”罵戰等鋪天蓋地的電影宣傳(chuan) ,在短視頻平台上幾乎成為(wei) 一場情緒狂歡。雖然這讓一些觀眾(zhong) 產(chan) 生抵觸心理和質疑聲,卻為(wei) 《明日戰記》帶來持續的熱度。這讓《明日戰記》上映的第三個(ge) 周日票房,超過第二個(ge) 周日,呈現逆跌趨勢。
但理性來看,在自媒體(ti) 平台發力,方式方法都有點不顧及演員形象的破釜沉舟式營銷,對《明日戰記》這部科幻爽片來說,有可能是最優(you) 選擇。在當下,觀眾(zhong) 對機甲科幻大片的認識,可能還停留在《變形金剛》《複仇者聯盟》《環太平洋》等好萊塢大片上,觀眾(zhong) 對於(yu) 本土首部機甲科幻爽片品質到底如何並沒有一定的認知,而古天樂(le) 的“賣慘式”營銷,起碼讓全年齡段、下沉市場用戶對首部機甲科幻類型大片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帶動了機甲科幻迷之外的觀眾(zhong) 走進影院看電影。
精準、出奇、有效的電影營銷策略當然能增加電影的熱度,但決(jue) 定電影最終票房體(ti) 量的還是作品的品質。
特效上有巨大提升
作為(wei) 本土第一部科幻機甲爽片,《明日戰記》有著長達五年的後期製作。作為(wei) 本土科幻在題材、特效上的又一次探索,影片的優(you) 點明顯,但缺點也不容忽視。
在劇情上,《明日戰記》就是一部打外星怪物、拯救百姓的大爽片,影片已經把文戲刪減到最少,同時為(wei) 了減少大場麵戰鬥特效場景,把故事的主要矛盾集中於(yu) 人與(yu) 人的鬥爭(zheng) 主線上,而非更大宇宙空間中人類與(yu) 外星生物的大場麵戰鬥上。影片定位於(yu) 劇情簡單的爽片、集中突出幾場大場麵戰鬥的做法是對的,但拉胯、幼稚的劇情成為(wei) 觀眾(zhong) 眼中的硬傷(shang) 。
在機甲科幻元素、特效以及各種元素的雜糅上,《明日戰記》有其可圈可點之處。電影特效後期耗時五年,有超過1700個(ge) 特效鏡頭,是製作規模頗大、技術難度很高的一部電影。電影全實景搭建空軍(jun) 基地、裝甲車、戰機機艙,重工打造動力裝甲、機器人特種部隊、各類硬核機甲、冷兵器等,讓電影盡顯科幻影片的未來感,呈現了本土電影工業(ye) 化的水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精彩的機甲元素,該片並沒有丟(diu) 掉經典港片的優(you) 勢,融入了傳(chuan) 統武術武打格鬥、警匪戲等元素,呈現出本土科幻的特色。影片不斷切換的主觀、客觀視角等,也讓觀眾(zhong) 很具有代入感。
有網友認為(wei) 該片與(yu) 好萊塢大片相比,還不夠硬核,並批評影片是雜糅了好萊塢科幻大片的“縫合怪”,但不可否認的是,與(yu) 之前的《未來警察》《機器俠(xia) 》《機甲核心》《昆塔:反轉星球》等本土帶有機甲元素的影片相比,《明日戰記》在投資體(ti) 量、重視特效上做到了中國機甲題材的第一,在特效上的巨大進步和提升,讓影片有極高的科技含量和特效品質,該片的最大貢獻是拓展了本土科幻片的題材。
作為(wei) 本土機甲科幻的起步作品,《明日戰記》的特效值得肯定,這類具有開拓性的電影,最好的結果是獲取更多票房,實現回本,讓這類電影能夠繼續拍下去,實現有效的生產(chan) 製作循環。
記者 師文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