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射準備時間進一步縮短 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實現新突破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 題:發射準備時間進一步縮短 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實現新突破
新華社記者胡喆、宋晨
9月13日晚,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中星1E”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於(yu) 為(wei) 用戶提供高質量的話音、數據、廣播電視傳(chuan) 輸服務。
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的主力構型,是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和長征三號甲係列運載火箭三子級基礎上、通過組合化設計形成的高軌三級液體(ti) 捆綁式運載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不低於(yu) 7噸,填補了我國運載火箭地球同步轉移軌道5.5至7噸運載能力的空白,可適配直徑4.2米和3.7米兩(liang) 種整流罩,具備一箭一星和一箭雙主星發射能力。
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主任設計師魏遠明介紹,本次執行任務的長征七號改遙五運載火箭,采用整流罩直徑4.2米的構型,全箭高度60.1米,與(yu) 2021年3月12日發射的長征七號改遙二運載火箭高度一致。
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作為(wei) 我國首型采用助推器與(yu) 芯一級集束式分離技術的捆綁火箭,相比通常先分離助推器、再分離芯一級的方式,減少了一次分離環節,使火箭捆綁連杆結構更加簡化。同時,集束式分離也減少了一個(ge) 助推器落區,整個(ge) 組合體(ti) 都在一個(ge) 落區內(nei) ,更加有利於(yu) 控製火箭殘骸落區。
目前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狀態正在逐步固化,同時為(wei) 進入高密度發射階段提前準備。魏遠明介紹,型號隊伍針對火箭技術設計進行了多項優(you) 化改進,在確保測試覆蓋性的前提下,通過優(you) 化流程順序、並行工作、合並測試等方法,將發射技術流程由32天縮減至26天。
“以前,隊員們(men) 需等所有部段都準備齊備,再一鼓作氣完成垂直總裝。但火箭芯三級吊裝要先完成火工品安裝、氦檢漏、噴管延伸段安裝等多項工作,比助推器和一二級準備時間長。”魏遠明說。
魏遠明介紹,這次任務中團隊進一步改進總裝模式,優(you) 化總裝時間,先吊裝好助推器和一二級,在等待芯三級的過程中,插空進行助推器和芯二級的伺服機構安裝工作,等三級具備條件再進行吊裝。再加上儀(yi) 器設備上箭安裝等分係統測試前準備工作優(you) 化了1天,算下來,本階段比以往模式可以節省3天時間。
增補壓測試是分係統動力係統測試的最後一項測試,緊接著就是進行第一次總檢查測試。經過研究分析,團隊找出兩(liang) 個(ge) 測試存在的差別,在增補壓測試中加強了對測量係統的驗證,讓測試更全麵,實現用更少的時間達到相同測試效果。
此外,根據高軌衛星整體(ti) 發展態勢,以及高軌衛星配置大尺寸天線的迫切需求,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未來還將研製5.2米整流罩的新構型,進一步提高火箭的任務適應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