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遷移工程開啟 全球規模最大

發布時間:2022-09-15 16:11:00來源: 光明網

  近日,“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ti) 打撈遷移工程主作業(ye) 船“大力號”駛離停泊碼頭,起航前往“長江口二號”古船遺址現場,迄今全球規模最大的古船整體(ti) 打撈遷移工程開啟海上施工。

  “長江口二號”古船為(wei) 一艘清同治年間的木質帆船,是我國水下考古發現的體(ti) 量最大、保存最為(wei) 完整、船載文物數量巨大的木質帆船。7月6日,在完成古船整體(ti) 打撈遷移工程海上預處理階段作業(ye) 後,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與(yu) 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組成的“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ti) 打撈遷移項目團隊即刻投入海上打撈的前期準備工作。此次古船打撈遷移工程采用的是世界首創“弧形梁非接觸文物整體(ti) 遷移技術”,在海上現場作業(ye) 時,“大力號”將在古船四周下放22根巨型弧形梁,形成一個(ge) 巨大的半圓柱沉箱,把古船及其附著的厚厚泥沙與(yu) 海水“滴水不漏”地包裹起來。因此,端板—縱梁框架整體(ti) 組裝是前期陸上準備工作的重點。端板—縱梁框架整體(ti) 是由22根弧形梁連接形成一個(ge) 長48米、寬19米的半圓柱箱體(ti) 基座,其組裝精度將直接影響海上弧形梁穿引。為(wei) 了海上現場施工順利推進,項目團隊對端板—縱梁框架進行了陸地整體(ti) 組裝。曆經50多天奮戰,最終2個(ge) 端板、4根縱梁共16節短梁完成組裝。同時,順利完成了端板下沉輔助裝置調試、發射架組裝、管線連接調試、控製室傳(chuan) 感器調控、樁筒焊接、吊梁安裝等準備工作。

  此次“大力號”再次出海,標誌著“長江口二號”古船考古與(yu) 文物保護項目最核心的環節——古船整體(ti) 打撈遷移工程正式全麵啟動,進入海上施工“總攻時刻”,也意味著離揭開古船“身世”越來越近。

  “大力號”整個(ge) 海上作業(ye) 時間預計花費2至3個(ge) 月,隨後將由專(zhuan) 用打撈工程船“奮力”輪將總重量1萬(wan) 餘(yu) 噸的古船沉箱同步提升出水,再“懷抱”古船沉箱送入“奮力”輪中部開口處。

  為(wei) 了確保古船能整體(ti) 打撈出水、平安運輸到達“新家”,上海打撈局項目團隊創新性地為(wei) 古船專(zhuan) 門設計建造了一艘中部開口的打撈專(zhuan) 用工程船“奮力”輪。船上裝有46套液壓提升係統,通過同步提升技術將包裹古船的沉箱提升進入中部開口,再直接經海上運輸,整體(ti) 駛入船塢坐底,最後將古船沉箱卸載,安全搬進“新家”。目前,已選定楊浦上海船廠舊址作為(wei) “長江口二號”古船出水後的“新家”。

  在前期水下調查和整體(ti) 遷移預處理階段,已經提取、清理了部分古船相關(guan) 出水文物。在最近預處理階段中,古船北部同時發現了船舵和鐵錨。其中,鐵錨為(wei) 四爪錨,長3.3米(不含鐵環),是目前國內(nei) 發現較大的古代四爪鐵錨。此外,目前已經清理的600多件出水瓷器大多產(chan) 自景德鎮,其中高60厘米的豆青地堆白青花鬆下高士圖雙耳瓶中藏了50件製作精良的青花團龍紋杯。

  古船整體(ti) 打撈出水後,文物考古工作人員將根據古船考古和文物保護方案,圍繞古船遺址形成過程、建造技術、航線等課題展開全方位研究,揭開“長江口二號”古船蘊藏的大量謎題。(記者 曹玲娟)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