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向前!江河奔騰看中國

發布時間:2022-10-11 10:5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萬(wan) 古江河,奔騰如斯。如果說水是生命之源,江河就是承載生命流動的血脈。人類文明源於(yu) 江河、興(xing) 於(yu) 江河,也就成了亙(gen) 古不變的鐵律。在世界上,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底格裏斯河、恒河、密西西比河等知名大河,為(wei) 流域人民帶去豐(feng) 收與(yu) 安定;在中國,長江、黃河、鬆花江、珠江等人們(men) 耳熟能詳的名字,勾勒出中華大地的骨架,凝聚起炎黃子孫的精神。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許多圍繞江河闡述道理的諺語,都抓住了水流不息的特征。這種流動甚至奔騰,給人力量,給人希望,更為(wei) 時代前進賦予源源不斷的能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從(cong) “摸著石頭過河”,到百舸爭(zheng) 流、千帆競渡,增長了探索未知的經驗與(yu) 技術,積累了大步向前的實力和信心。長江黃河不會(hui) 倒流,改革開放永不停步,滔滔江水教會(hui) 人們(men) 的真理,伴隨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中華民族很早就理解與(yu) 江河和諧共生的深刻哲理,從(cong) 大禹治水的傳(chuan) 說,到聞名世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遵循規律、因勢利導是人們(men) 與(yu) 江河相處的樸素原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水利事業(ye) 發生曆史性變革,隨著一係列重大水利工程的建成投用,水利治理能力實現係統性提升。江河奔騰看中國,看的就是中國人善待自然、效法自然的經驗,看的就是江河流域中國人的努力和奮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wan) 物而不爭(zheng) ,對於(yu) 隻有付出不計回報的“母親(qin) 河”,我們(men) 沒有理由辜負。

  江河之變折射時代之變,江河之興(xing) 折射時代之興(xing) 。有曆史學者概括影響中國命運的三大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時而潤澤大地、時而泛濫成災的黃河”。新中國成立以來,黃河治理取得巨大成就,千裏黃泛區從(cong) 饑荒連年、“一杯茶水半杯泥”的貧瘠之地,變成全國現代農(nong) 業(ye) 的示範區。有人總結道:“曆史上沒有一個(ge) 政府曾經把一個(ge) 政令一個(ge) 運動、一個(ge) 治水的工作深入普遍到這樣家喻戶曉的程度,這是一個(ge) 空前的組織力量。”直到今天,我們(men) 仍能感受到老一輩治黃人的精神與(yu) 意誌。

  一條大河波浪寬,曾經泛濫不寧的黃河、淮河歸於(yu) 平靜,“兩(liang) 年一小災、三年一大災”局麵徹底改變,其功不在禹下。隨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漸入人心,“為(wei) 河流讓出空間”體(ti) 現出當代人對生態文明的更深刻認知。“每條河流要有‘河長’了”,從(cong) “九龍治水”到“河長管水”,河湖長製凝聚起強大治水合力,各個(ge) 部門協調聯動,實現每條江、每一片湖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

  大運河延綿千裏,在中國的水係中占有特殊地位。這條貫穿南北五大水係、流經8個(ge) 省市的千年水脈,雖然一開始是人工開鑿的運河,卻隨著歲月磨礪顯露渾然天成的風姿。中華大地上一代代居民千百年來繁衍生息的河流,不僅(jin) 是大自然的美好饋贈,也是祖先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遺產(chan) 。江河奔騰看中國,從(cong) 中也能看到流動的文化,無論是驚濤拍岸的大江大河,還是婉約內(nei) 斂的小橋流水,都是傳(chuan) 承曆史的文脈,記錄著中華民族精神的深層基因。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風高浪急更見砥柱中流。萬(wan) 川東(dong) 去,終有匯入大海的時候,但入海口的潮水更顯磅礴。我們(men) 站在江河匯入大海的前哨,看潮漲潮落,看日升日落,看星河璀璨,看煙火人間,感受江海一體(ti) 的遼闊與(yu) 偉(wei) 岸,體(ti) 會(hui) 弄潮逐浪的激情與(yu) 澎湃。麵向新時代的新征程,我們(men) 淩波踏浪,砥礪前行,必將書(shu) 寫(xie) 屬於(yu) 未來的江河奇跡。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