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打通政務信息共享的“毛細血管”
企業(ye) 開辦準營、新生兒(er) 出生、扶殘助困、二手房轉移登記……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打造政務服務升級版的指導意見》,提出在2022年年底前實現5項企業(ye) 政務服務和8項個(ge) 人政務服務一次辦,並在2025年年底前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
過去,由於(yu) 辦理一些政務服務事項需要材料較多、不同部門之間係統未銜接、企業(ye) 和個(ge) 人對申辦流程不熟悉等原因,一件事需要幾次辦成的情況並不少見。麵對優(you) 化營商環境、“讓數據多跑路”的要求,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成為(wei) 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必然要求。
以人生第一站“出生”為(wei) 例,新生兒(er) 出生需要辦理出生醫學證明、新生兒(er) 落戶、醫保參保登記和社保卡申領等事項。對需要辦理這些事項的新生兒(er) 父母來說,孩子出生以後產(chan) 婦護理、嬰兒(er) 照料本就忙得焦頭爛額,如果這些政務服務需要幾次跑動才能辦成,無疑會(hui) 牽扯他們(men) 的精力,也在無形之中增加了辦事成本。盡可能簡化程序,切實享受生育友好型社會(hui) 的建設成就,是不少新生兒(er) 父母的美好期待。
推進“一件事一次辦”,兩(liang) 個(ge) “一”字的要求並不簡單。從(cong) 普通人生活的實際需求出發,建立對接不同職能部門的係統,實現多個(ge) 事項“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網辦理”。對於(yu) 涉及麵廣、辦理量大、辦理頻率高、辦理時間相對集中的政務服務事項,要實現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辦事由“多地、多窗、多次”向“一地、一窗、一次”轉變。把多個(ge) 部門相關(guan) 聯的“單項事”,整合為(wei) 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視角的“一件事”,視角變了流程才會(hui) 跟著變,辦事過程中的堵點難點才會(hui) 打通。
有關(guan) 部門此前介紹,“掌上辦”“最多跑一次”在全國已經廣泛實踐,“一網通辦”“跨省通辦”深入推進;近90%的省級行政許可事項實現網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平均承諾時限壓縮了一半以上。很多此前要求公民必須本人上門辦理的業(ye) 務,實現網上受理、遠程審核,政務服務“24小時在線”,充分發揮了“數字中國”的力量。
在感受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成果的同時,各地區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係統對接深度不夠,數據共享難,不同地區集成化辦理服務的名稱、標準、規則不一致等問題。對於(yu) 政府部門來說,尤其要打通政務信息共享的“毛細血管”,推進係統互聯互通、數據按需共享應用,時刻適應技術迭代,為(wei) “互聯網+政務服務”打開更多可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