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 脫貧地區農民生活持續改善
央視網消息: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底線任務,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wei) 基本方略,組織開展了脫貧攻堅人民戰爭(zheng) 。經過八年接續奮鬥,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絕對貧困得以消除,區域性整體(ti) 貧困得到解決(jue)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打贏脫貧攻堅戰後,各地區各部門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脫貧縣農(nong) 村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生活質量繼續提高。
一、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把貧困地區作為(wei) 脫貧攻堅重點區域,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ti) ,優(you) 化政策供給,下足“繡花”功夫,到2020年底,現行標準下的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區域性整體(ti) 貧困得到解決(jue) ,為(wei) 世界減貧事業(ye) 貢獻了中國力量。
(一)農(nong) 村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脫貧
2013—2020年,全國農(nong) 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9899萬(wan) 人,年均減貧1237萬(wan) 人,貧困發生率年均下降1.3個(ge) 百分點。2020年,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組織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落實基本生活兜底保障,年初剩餘(yu) 的551萬(wan)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如期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貧困人口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兩(liang) 不愁三保障”全麵實現。國家脫貧攻堅普查結果顯示,中西部22省(自治區、直轄市)建檔立卡戶全麵實現不愁吃、不愁穿,義(yi) 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飲水安全也有保障,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麵勝利。
(二)區域性整體(ti) 貧困得到解決(jue)
一半以上農(nong) 村減貧人口來自西部地區。分地區看[1],2013—2020年,西部地區農(nong) 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5086萬(wan) 人,減貧人口占全國減貧人口的51.4%,年均減少636萬(wan) 人;中部地區農(nong) 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3446萬(wan) 人,減貧人口占全國減貧人口的34.8%,年均減少431萬(wan) 人;東(dong) 部地區農(nong) 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1367萬(wan) 人,減貧人口占全國減貧人口的13.8%,年均減少171萬(wan) 人。
區域性整體(ti) 減貧成效顯著。從(cong) 不同貧困區域看,貧困人口相對集中、貧困程度相對較深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等地區同全國一起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2013—2020年,貧困地區[2]農(nong) 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6039萬(wan) 人,年均減貧755萬(wan) 人,減貧規模占全國農(nong) 村減貧總規模的61.0%。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nong) 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5067萬(wan) 人,年均減貧633萬(wan) 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nong) 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5105萬(wan) 人,年均減貧638萬(wan) 人。
(三)我國脫貧事業(ye) 為(wei) 世界減貧作出突出貢獻
中國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七成。改革開放以來,按照世界銀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我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據世界銀行公開數據,我國貧困發生率從(cong) 1981年末的88.3%下降至2016年末的0.5%,累計下降了87.8個(ge) 百分點,年均下降2.5個(ge) 百分點,同期全球貧困發生率從(cong) 42.7%下降到9.7%,累計下降33.0個(ge) 百分點,年均下降0.9個(ge) 百分點,我國減貧速度明顯快於(yu) 全球,貧困發生率也大大低於(yu) 全球平均水平。
中國助力提高全球減貧治理成效。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脫貧攻堅成效顯著,為(wei) 全球減貧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世界銀行2018年發布的《中國係統性國別診斷》報告提出,中國在減少貧困方麵取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就。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在2021年祝賀中國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曆史性成就的致函中指出“中國取得的非凡成就為(wei) 整個(ge) 國際社會(hui) 帶來了希望,提供了激勵。這一成就證明,政府的政治承諾和政策穩定性對改善最貧困和最脆弱人群的境況至關(guan) 重要”。中國不僅(jin) 以自身的減貧成就直接貢獻於(yu) 世界減貧事業(ye) ,同時也積極支持廣大發展中國家減貧事業(ye) 發展,實施惠及民生的國際減貧合作項目,開展多種形式的減貧經驗分享交流,積極助力其他國家加快減貧步伐。
二、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貧困地區發展,不斷加大支持力度,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生活消費水平明顯提高,與(yu) 全國農(nong) 村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
(一)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收入增長持續快於(yu) 全國農(nong) 村
2020年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8元,2013—2020年年均增長11.6%[3],比全國農(nong) 村年均增速快2.3個(ge) 百分點;扣除價(jia) 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9.2%,比全國農(nong) 村年均實際增速快2.2個(ge) 百分點。特別是2020年,麵對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各地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把貧困勞動力穩崗就業(ye) 擺在優(you) 先位置,切實解決(jue) 貧困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滯銷賣難問題,多措並舉(ju) 幫助貧困戶穩定增收渠道,全年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收入實現平穩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國農(nong) 村平均水平的73.5%,比2012年提高11.4個(ge) 百分點,與(yu) 全國農(nong) 村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分區域看,2020年,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20元,2013—2020年年均增長11.6%,比全國農(nong) 村快2.3個(ge) 百分點。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99元,2013—2020年年均增長11.9%,比全國農(nong) 村快2.6個(ge) 百分點。
(二)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收入結構持續優(you) 化
就業(ye) 扶貧成效顯著,工資性收入成為(wei) 收入首要來源。2020年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4444元,2014—2020年年均增長12.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wei) 35.3%,比2013年提高3.7個(ge) 百分點。經營淨收入穩定增長,非農(nong) 經營收入占比提高。2020年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人均經營淨收入4391元,2014—2020年年均增長6.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wei) 34.9%。其中,人均二三產(chan) 經營淨收入1192元,年均增長12.8%,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比2013年提高1.0個(ge) 百分點。財產(chan) 、轉移淨收入快速增長,收入來源更加多元。2020年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人均財產(chan) 淨收入、轉移淨收入分別達到185元和3567元,2014—2020年年均分別增長16.8%、15.4%,合計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wei) 29.8%,比2013年提高7.3個(ge) 百分點。
(三)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消費水平明顯提高
2020年,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到10758元,2013—2020年年均增長10.9%,扣除價(jia) 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8.6%。2020年,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是全國農(nong) 村平均水平的78.5%,比2012年提高了8.0個(ge) 百分點。分結構看,吃、穿等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占比縮小,恩格爾係數進一步下降。2020年,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支出為(wei) 3632元,2014—2020年年均增長8.4%,占消費支出比重(恩格爾係數)為(wei) 33.8%,比2013年下降4.4個(ge) 百分點;人均衣著支出588元,2014—2020年年均增長8.4%,占消費支出比重為(wei) 5.5%,比2013年下降0.7個(ge) 百分點。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le) 和醫療保健等發展改善型消費支出較快增長,2020年人均支出分別達到1261元、1128元和1061元,2014—2020年年均分別增長13.7%、12.3%和13.8%;占消費支出比重分別為(wei) 11.7%、10.5%和9.9%,分別比2013年提升2.2個(ge) 、1.2個(ge) 和1.9個(ge) 百分點。
三、貧困地區生產(chan) 生活條件顯著改善,整體(ti) 麵貌煥然一新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貧困地區農(nong) 村基礎設施顯著改善,“四通”覆蓋麵不斷擴大,社會(hui) 事業(ye) 長足進步,文化教育衛生資源逐漸豐(feng) 富,人民吃穿不愁,上學難、就醫難、居住難以及吃水難、行路難、用電難、通信難等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jue) 。
(一)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持續完善
國家脫貧攻堅普查[4]結果顯示,貧困地區中,通硬化路的行政村[5]比重99.6%,其中具備條件的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動力電的行政村比重99.3%,其中大電網覆蓋範圍內(nei) 行政村全部通動力電;通信信號覆蓋的行政村比重99.9%;通寬帶互聯網的行政村比重99.6%;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的行政村比重99.9%;有村級綜合服務設施的行政村比重99.0%;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的行政村比重62.7%。
(二)貧困地區教育文化設施及服務水平提升
國家脫貧攻堅普查結果顯示,貧困地區有小學的鄉(xiang) 鎮比重98.5%,所有的縣均有初中,有初中的鄉(xiang) 鎮比重70.3%,有寄宿製學校的鄉(xiang) 鎮比重94.1%。非義(yi) 務教育方麵,貧困地區有中等職業(ye) 教育學校的縣比重82.4%,有技工院校的縣比重18.7%,有職業(ye) 技能培訓機構的縣比重84.5%。文化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有公共圖書(shu) 館的縣比重98.1%,有綜合文化站的鄉(xiang) 鎮比重99.4%,有圖書(shu) 室或文化站的行政村比重98.9%。
(三)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不斷健全
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麵提升,實現貧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醫生、有醫療保險製度保障,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有效解決(jue) 。國家脫貧攻堅普查結果顯示,貧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所在轄區縣、鄉(xiang) 、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健全。貧困地區中,至少有一所縣級公立醫院(含中醫院)的縣比重99.8%,其他縣符合基本醫療有保障標準。所在鄉(xiang) 鎮有衛生院的行政村比重99.8%,符合基本醫療有保障標準可不設置的行政村比重0.2%。所在鄉(xiang) 鎮衛生院服務能力達標的行政村比重98.9%,符合基本醫療有保障標準不作要求的行政村比重1.1%。有衛生室或聯合設置衛生室的行政村比重96.3%,符合基本醫療有保障標準可不設置的行政村比重3.7%。衛生室服務能力達標的行政村比重95.3%,符合基本醫療有保障標準不作要求的行政村比重4.7%。
(四)貧困地區農(nong) 村居住條件明顯改善
貧困人口居住環境持續向好,村莊環境基本幹淨整潔有序,村容村貌顯著提升。2020年貧困地區居住在竹草土坯房、炊用柴草的農(nong) 戶比重分別為(wei) 0.8%、29.3%,分別比2012年下降7.0個(ge) 、31.8個(ge) 百分點。使用管道供水、獨用廁所的農(nong) 戶比重為(wei) 91.0%、97.2%,分別比2012年提高34.6個(ge) 、6.2個(ge) 百分點。國家脫貧攻堅普查結果顯示,貧困地區中,全部實現集中供水的行政村比重65.5%,部分實現集中供水的行政村比重31.9%;全部實現垃圾集中處理或清運的行政村比重89.9%,部分實現垃圾集中處理或清運的行政村比重9.0%。
四、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脫貧地區農(nong) 村居民生活質量繼續提升
打贏脫貧攻堅戰後,各地區各部門繼續認真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健全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製,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加強脫貧勞動力就業(ye) 幫扶,脫貧縣農(nong) 村居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消費水平繼續提高。
(一)脫貧縣農(nong) 村居民收入增長繼續快於(yu) 全國農(nong) 村
2021年,脫貧縣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1元,比上年名義(yi) 增長11.6%,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10.8%,名義(yi) 增速和實際增速均比全國農(nong) 村快1.1個(ge) 百分點。其中,脫貧縣農(nong) 村居民工資、經營、轉移三項收入增速均快於(yu) 全國農(nong) 村該項收入增速。人均工資性收入5129元,增長 15.4%,增速比全國農(nong) 村快1.3個(ge) 百分點;人均經營淨收入4791元,增長9.1%,增速比全國農(nong) 村快1.1個(ge) 百分點;人均轉移淨收入3929元,增長10.1%,增速比全國農(nong) 村快2.6個(ge) 百分點。從(cong) 收入結構看,工資性收入仍是脫貧縣農(nong) 村居民第一收入來源,占比繼續提升。2021年脫貧縣農(nong) 村居民工資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wei) 36.5%,比上年提升1.2個(ge) 百分點。
(二)脫貧縣農(nong) 村居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
2021年脫貧縣農(nong) 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311元,比上年名義(yi) 增長14.4%,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13.6%。其中,衣食消費支出較快增長,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4206元,增長 15.8%;人均衣著消費支出696元,增長18.5%。居住及生活用品支出穩定增長,生活質量穩步提高,人均居住消費支出2453元,增長7.1%;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697元,增長11.1%。發展型消費支出穩步恢複,人均交通通信、文教娛樂(le) 、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分別為(wei) 1436元、1409元和1208元,分別增長13.9%、24.9%和13.8%。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全麵打響脫貧攻堅戰,取得了重大曆史性成就,創造了彪炳史冊(ce) 的人間奇跡。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我們(men) 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高舉(ju)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偉(wei) 大旗幟,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zhong) 生活改善,朝著逐步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
注:
[1]東(dong) 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dong) 、廣東(dong) 、海南。中部地區:包括山西、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區:包括內(nei) 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yun) 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2]貧困地區,包括原832個(ge)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2017年開始將享受片區政策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7個(ge) 市縣納入監測範圍。
[3]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wei) 名義(yi) 增速。
[4]國家脫貧攻堅普查結果數據中所有縣比重和“有小學的鄉(xiang) 鎮比重”“有初中的鄉(xiang) 鎮比重”“有綜合文化站的鄉(xiang) 鎮比重”數據為(wei) 2019年末時點的數據,其他數據均為(wei) 普查登記時點的數據。
[5]普查中的行政村,包括國家貧困縣的全部行政村和有建檔立卡戶的居委會(hui) 、社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