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書寫人類文明譜係的中國篇章

發布時間:2022-10-12 15:26:00來源: 新華網

 

  北京,天安門廣場。迎著10月1日的晨光,超過20萬(wan) 名市民和遊客早早來到這裏,觀看莊嚴(yan) 的升國旗儀(yi) 式,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

  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眾(zhong) 人齊唱國歌,歌聲響徹天空。人們(men) 說,這是屬於(yu) 中國人的浪漫。

  國際社會(hui) 從(cong) 中讀出了中國人的自信與(yu) 榮耀。《今日巴基斯坦報》當天發表的評論說:“在當今充滿動蕩的國際局勢下,中國確切地知道自己的前進方向在哪裏,而且中國人擁有實現其目標的戰略和途徑。”

  在不懈的奮鬥與(yu) 求索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發展壯大,不僅(jin) 從(cong) 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也深刻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高舉(ju)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新時代中國與(yu) 世界各國攜手並進。中國開創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從(cong)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汲取滋養(yang) 、形成特色,凝聚團結、和平、進步的共同追求,為(wei) 變亂(luan) 交織的世界帶來更多和諧與(yu) 安寧,在21世紀奔湧的時代大潮中書(shu) 寫(xie) 人類文明譜係的中國篇章。

  激揚貫通古今的文明力量

  今年5月底6月初,來自南部非洲6個(ge) 國家的120名中青年幹部齊聚坦桑尼亞(ya) 。這裏的尼雷爾領導力學院正在舉(ju) 辦主題為(wei) “新時代新發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南部非洲六姊妹黨(dang) 的探索與(yu) 交流”研討班。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為(wei) 何總能劈波斬浪、不斷前進?14億(yi) 多中國人民為(wei) 何能創造舉(ju) 世矚目的發展奇跡?這是近年來外國政界、學界熱衷於(yu) 討論的話題。

  在研討班上,來自納米比亞(ya) 人組黨(dang) 的納坦格·伊泰特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和發展思想令人讚歎,“通過學習(xi) ,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偉(wei) 大與(yu) 力量”。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當代中國正進行著人類曆史上最為(wei) 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十四個(ge) 堅持”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方略……今日之中國,正以更加堅定從(cong) 容的步伐踏上新征程,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上不斷產(chan) 生新的發展、新的創造。

  今日之中國,向世界呈現的是一派充滿生機活力的文明新氣象。自強不息、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激勵14億(yi) 多中國人民“擼起袖子加油幹”;“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與(yu) 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把以人民為(wei) 中心貫穿治國理政全過程各方麵;“舉(ju) 賢任才,立國之本”,選賢任能的製度設計,努力建設一支政治過硬、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推進理論、製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麵創新,讓中國大踏步走在時代前列……傳(chuan) 承幾千年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神,在當代中國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

  英國著名學者馬丁·雅克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成功在於(yu) 有能力反映和闡釋中華文明,“如果不了解中華文明的重要性,就不可能了解現在的中國”。

  “為(wei) 了在當代世界發展繁榮,中國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這條道路是中國自己開辟的,而不是循著舊路趕超。”塞爾維亞(ya) 前總統鮑裏斯·塔迪奇說。

  中國開辟的這條現代化道路、開創的人類文明新形態,立足自身國情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實踐,博采古今中外各家之長,是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而產(chan) 生的重大文明成果,是人類文明進步事業(ye) 中具有劃時代意義(yi) 的嶄新篇章。

  波蘭(lan) 國際問題專(zhuan) 家沙法什說,新時代中國是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聯係實際”的積極範本,提供了可以靈活適用於(yu) 其他地區並拯救人類文明的真正的解決(jue) 方案。

  秉持和合共生的價(jia) 值追尋

  “有著5000多年曆史的中華文明,始終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於(yu) 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2014年3月,習(xi) 近平主席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hui) 發表重要演講,這樣闡釋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文明底蘊。

  “以和為(wei) 貴”“和而不同”“國雖大,好戰必亡”的古訓箴言,“國泰民安”“化幹戈為(wei) 玉帛”“天下太平”的社會(hui) 觀念,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深深印刻著崇尚和平、追求正義(yi) 的思想理念,至今仍是中國處理國際關(guan) 係的基本準則,為(wei)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極為(wei) 重要的精神滋養(yang) 。

  環顧全球,這個(ge) 世界並不太平。聯合國統計數據顯示,過去10年,戰亂(luan) 和動蕩等造成全球流離失所者人數連年上升,受新冠疫情和烏(wu) 克蘭(lan) 危機等因素影響,2022年這個(ge) 數字可能首次突破1億(yi) 。

  “曆經苦難,中國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國一道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zheng) ,隻會(hui) 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

  過去十年間,習(xi) 近平主席多次在重大國際場合闡釋中國的和平主張和安全觀念。平實有力的話語,反映了世界絕大多數人民的共同願望,道出了中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的珍視與(yu) 追求。

  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中國是世界上唯一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載入憲法的國家,是五個(ge) 核武器國家中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家,是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和聯合國安理會(hui) 常任理事國中派遣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為(wei) 維護全球戰略穩定作出重要貢獻。

  2022年4月,習(xi) 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呼籲國際社會(hui) 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堅持尊重各國主權、領土完整,堅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堅持重視各國合理安全關(guan) 切,堅持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jue) 國家間的分歧和爭(zheng) 端,堅持統籌維護傳(chuan) 統和非傳(chuan) 統安全,為(wei) 各國在亂(luan) 局變局中守護和平安寧明確努力方向。中國文化中的“和合”理念,在“六個(ge) 堅持”中得到了充分的體(ti) 現。

  “全球安全倡議蘊含東(dong) 方智慧,發出了要和平不要戰爭(zheng) 、要合作不要對抗的清晰聲音。”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國際關(guan) 係中心教授馬丁內(nei) 斯說。

  麵對烏(wu) 克蘭(lan) 危機、伊朗核、朝鮮半島核、巴以衝(chong) 突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中國堅持公平正義(yi) 、獨立自主,從(cong) 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斷,始終勸和促談,主張標本兼治,倡導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全球和地區安全架構,為(wei) 消弭和平赤字、信任赤字持續貢獻“和能量”。

  克羅地亞(ya) 前總統伊沃·約西波維奇說,中國對外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對所有合作夥(huo) 伴一視同仁、公平對待。今天的中國為(wei) 國際政治格局注入穩定性,深刻影響著全球安全局勢。

  肩負共促發展的時代擔當

  發展,人類社會(hui) 永恒主題。為(wei) 何發展?為(wei) 誰發展?如何發展?在百年變局風雲(yun) 激蕩的當下,這些重大問題亟待解答。人類文明演進到今天,迫切需要找到通往共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廣闊大道。

  “有恒產(chan) 者有恒心”“不富無以養(yang) 民情”,人們(men) 對發展的追求從(cong) 未停歇。習(xi) 近平主席多次強調,發展是解決(jue) 中國所有問題的關(guan) 鍵,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的第一要務。在國際舞台上,中國始終堅持把發展置於(yu) 國際議程中心位置,倡導共同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構建全球發展命運共同體(ti) ,為(wei) 世界通往繁榮未來提供新方案。

  中國倡導的發展,建立在“天下一家”的情懷擔當之上。

  “在人類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都不能少。世界上所有國家、所有民族都應該享有平等的發展機會(hui) 和權利。”習(xi) 近平主席這番話,飽含著新時代中國希望與(yu) 各國人民並肩走上幸福之路的真誠意願。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9年多來,一條條“幸福路”、一座座“連心橋”、一道道“發展帶”在共建國家不斷湧現。習(xi) 近平主席去年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以廣大發展中國家麵臨(lin) 的最緊迫問題為(wei) 切入點,獲得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和100多個(ge) 國家的熱烈響應。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說,全球發展倡議是一種“寶貴貢獻”,有利於(yu) 應對共同挑戰,加速向更可持續和更具包容性的未來邁進。

  中國倡導的發展,建立在“四海流通”的開放精神之上。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世界各國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yi) ,堅持拆牆而不築牆、開放而不隔絕、融合而不脫鉤,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無論是推動中國自身發展,還是解決(jue) 全球發展難題,習(xi) 近平主席始終強調在開放中謀發展的重要性。

  更短的負麵清單,更優(you) 的營商環境,密集舉(ju) 辦的國際展會(hui) ……中國正在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越來越多的國家搭上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

  麵對少數國家鼓吹“脫鉤”“斷鏈”,挑動分裂對抗,幹擾全球發展大局,習(xi) 近平主席言辭堅定:“曆史長河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但總會(hui) 奔湧向前。盡管國際形勢風雲(yun) 變幻,但開放發展的曆史大勢不會(hui) 變,攜手合作、共迎挑戰的願望也不會(hui) 變。”

  中國倡導的發展,建立在“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之上。

  從(cong) 建設美麗(li) 中國到共建美麗(li) 地球,中國傾(qing) 聽來自綠水青山的呼喚,追求人與(yu) 自然的和諧共生。中國的節水梯田模式在埃及得到應用,有效涵養(yang) 水源;中國技術助力非洲“綠色長城”計劃,阻止撒哈拉沙漠南侵;中老鐵路建設過程中多次延長隧道、以橋代路,以保護動物家園……多米尼加共和國科學院院士愛德華多·克林格說,中國深知自己在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領域肩負的責任,並采取了果敢的舉(ju) 措。

  正如巴基斯坦《國家報》的文章所說:“曆史得以見證:中國不是通過武器和戰爭(zheng) 贏得世界尊重,而是通過幫助其他國家改善基礎設施以及尊重他們(men) 的生活方式贏得自己的聲譽。”

  追求天下一家的大同願景

  2022年2月20日,中英文“天下一家”字樣造型的焰火在國家體(ti) 育場上空絢麗(li) 綻放,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閉幕式留下美好的永恒瞬間。

  “天下一家”,是中國人民對八方賓朋的熱情祝願,更是麵向人類未來,一個(ge) 有五千多年曆史的文明國度深沉而恒遠的價(jia) 值追求。

  習(xi) 近平主席說:“世界各國人民應該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張開懷抱,彼此理解,求同存異,共同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而努力。”這是新時代中國對人類共同未來的呼喚與(yu) 期待,展現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人類謀進步、為(wei) 世界謀大同的情懷與(yu) 擔當,描繪出美美與(yu) 共、和衷共濟的人類文明新圖景。

  不同文明如何和諧共處,是習(xi) 近平主席始終關(guan) 注的問題。習(xi) 近平主席指出:“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鑒,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li) 、各國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在習(xi) 近平主席倡導下,中國舉(ju) 辦亞(ya) 洲文明對話大會(hui)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世界政黨(dang) 高層對話會(hui) 等國際會(hui) 議,與(yu) 多國舉(ju) 辦“文化交流年”、開展經典作品互譯等,以實際行動踐行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希臘前總統帕夫洛普洛斯說:“如果世界各國都秉持這樣的理念,人類前行之路將越走越寬廣。”

  紛繁複雜的百年變局下,能否走好前行之路,取決(jue) 於(yu) 各國人民能否同舟共濟、權責共擔。著眼全人類前途命運,習(xi) 近平主席係統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思想,倡導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li) 的世界。這一重要思想,反映各國人民的根本追求,昭示曆史演進的正確路徑,已成為(wei) 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前進方向的鮮明旗幟。

  白俄羅斯前副總理托濟克說,中國正是基於(yu) 對21世紀人類文明發展狀態和規律的深刻理解,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一帶一路”等重要倡議。“這是來自一個(ge) 偉(wei) 大國家的誠摯呼籲,各國應相互幫助、共建家園。”

  在習(xi) 近平主席引領下,中國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yi) 、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guan) 係,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yu) 國交往新路;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在國際上提出和倡導人民至上、開放包容的民主觀,平衡協調、普惠共贏的發展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等一係列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

  這些中國理念、中國方案,無不繼承和發揚了“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求大同”的中華文明傳(chuan) 統,為(wei) 實現人類千百年來的共同追求開辟出通途大道。實踐表明,中國開創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一條和平發展、共同繁榮之路,是一條攜手同行、命運與(yu) 共之路。

  這個(ge) 新形態,打破了偏頗自負的“西方中心論”,厘清了現代化“單向趨同”的誤區,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在人類現代化道路上點亮盞盞明燈。

  這個(ge) 新形態,秉持協和萬(wan) 邦、和衷共濟的精神追求,超越國強必霸、零和博弈的陳舊邏輯,在人類文明譜係中綻放和平與(yu) 希望之光,為(wei) 應對全球挑戰提供富有中國智慧的思想指引和解決(jue) 方案。

  這個(ge) 新形態,超越意識形態、社會(hui) 製度、發展階段差異,不是任何其他文明形態的簡單模仿或“再版”“翻版”,既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又推動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倡導不同文明交融互鑒、多元共生。

  英國曆史學家湯因比曾斷言,作為(wei) “一直以和平主義(yi) 和世界主義(yi) 為(wei) 取向的天下文明”,中華文明將“為(wei) 未來世界轉型和21世紀人類社會(hui) 提供無盡的文化寶藏和思想資源”。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站在曆史的重要關(guan) 口眺望未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新時代中國信心滿懷,堅毅自強,將繼續同世界一切進步力量一道,守衛和平薪火,推動共同發展,讓文明的光芒更加熠熠生輝,推動曆史車輪向著光明的未來繼續前進。(記者韓墨、鄭漢根、韓梁、韓冰、陳杉)

  海報設計:趙丹陽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