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演員獨挑55出全本《牡丹亭》大梁
本報記者 王筱麗(li)
“興(xing) 奮”“感動”“想掉眼淚”……昨天,看完全本昆劇《牡丹亭》的彩排場,上海昆劇團“國寶級”老藝術家蔡正仁、嶽美緹、張靜嫻、李小平聚在一起感慨萬(wan) 千,又不約而同為(wei) 獨挑55出大梁的“昆四班”青年演員熱烈點讚。
“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亭》。”明代劇作家湯顯祖曾如是說。自從(cong) 由上海昆劇團傾(qing) 全團之力、重磅推出的昆曲巔峰之作——全本55出昆劇《牡丹亭》將登陸上海大劇院的消息傳(chuan) 出,預訂和求購演出票的消息不斷,記者昨天在彩排現場了解到,第一批求購者最早將於(yu) 今天成功鎖票。
接過傳(chuan) 承重任,“昆四班”挑全本大梁
俞言版、典藏版、交響樂(le) 版……上海昆劇團建團40多年來,對昆劇《牡丹亭》的修改與(yu) 演繹達十餘(yu) 次之多。這一次,上昆探本溯源,創排全本《牡丹亭》,通過上、中、下連續三台大戲的體(ti) 量,深入挖掘經典作品中蘊含的人文價(jia) 值和藝術價(jia) 值,以今人視角,講古典精粹。
此次全本《牡丹亭》凝聚了業(ye) 內(nei) 頂級專(zhuan) 家團隊和主創團隊,匯聚上昆“五班三代”的強大演出陣容,更為(wei) 優(you) 秀青年人才提供舞台展現機會(hui) 。劇中“杜麗(li) 娘”和“柳夢梅”由“昆四班”的羅晨雪、胡維露挑梁全本,“昆三班”梅花獎得主吳雙在劇中飾演“判官”和“完顏亮”。起初聽到年輕人要獨挑55出,老藝術家們(men) 都有些擔心——這些看著長大的孩子能不能完成好這麽(me) 艱巨的任務?彩排結束後,蔡正仁放心了:“選用青年演員,這是一個(ge) 明智的決(jue) 定。”
在這一版《牡丹亭》中,杜麗(li) 娘和柳夢梅的生死愛情被放在更為(wei) 廣闊的社會(hui) 背景下展現,作品的社會(hui) 意義(yi) 和現實意義(yi) 得以提升。除了《驚夢》《尋夢》《寫(xie) 真》《鬧殤》《玩真》等折表現愛情主線外,該劇保留了許多杜父的折目,從(cong) 下鄉(xiang) 勸農(nong) 到苦守揚州,險平李全兵亂(luan) ,成為(wei) 一條副線貫穿全劇。此外,上昆發揮行當齊全、文武兼備的優(you) 勢,用心塑造了杜夫人、春香、陳最良、石道姑、判官等劇中配角,為(wei) 以文雅見長的生旦戲增色增趣。
探源昆曲經典,呈現原著精髓
“全方位感受一次明代社會(hui) 美學。”導演郭小男表示。劇中,郭小男堅持“舊中見新、新中有根”的創作理念,結合昆曲本體(ti) 與(yu) 現代審美,將傳(chuan) 統戲曲的身段程式、誇張表演、科諢武戲等表現手段熔為(wei) 一爐,烘托表現杜麗(li) 娘和柳夢梅多彩壯觀的人生、對自我身份的認同及生命意義(yi) 的追尋,再現湯翁的藝術精神和東(dong) 方式奇幻的“愛情神話”。
與(yu) 此同時,作品充分保留了原著的豐(feng) 富內(nei) 涵和人物性格,堅持文辭典雅、語言秀麗(li) 、詞曲完整,包括原著每出戲結尾的集唐詩,也通過劇中人物首次呈現在舞台上,不僅(jin) 做到原著精神的完整解讀,也體(ti) 現了新穎別致的舞台樣式和藝術表達。作品的唱腔音樂(le) 則根據清代乾隆五十七年成書(shu) 的《納書(shu) 楹曲譜》整理改編,對南曲唱腔柔婉流麗(li) 有餘(yu) 而剛勁跌宕不足等特點進行調整與(yu) 豐(feng) 富。
“這個(ge) 夢一定要圓。”上海昆劇團團長穀好好表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就像杜麗(li) 娘與(yu) 柳夢梅的至情至性,全本《牡丹亭》凝聚著上昆幾代人對昆劇事業(ye) 的執著和熱愛,也是我們(men) 每一個(ge) 昆曲人的守望和夢想,其價(jia) 值意義(yi) 遠超出創排一出戲、一部古典名著的意義(yi) 本身,是一次超越性的回歸與(yu) 創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