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如何縛住年年作妖的“紙螃蟹”

發布時間:2022-10-26 10:23:00來源: 光明網-時評頻道

  作者:龍之朱

  “秋風起,蟹腳肥”,正值吃大閘蟹的時節,商家們(men) 紛紛搞起優(you) 惠促銷,蟹黃膏肥的大閘蟹也頻頻出現在各大直播間。然而,消費者又遇到了買(mai) 易難兌(dui) 、缺斤少兩(liang) 等等“蟹坑”,有人質疑:“為(wei) 什麽(me) 兌(dui) 換個(ge) 螃蟹這麽(me) 難?要麽(me) 時間過了通道關(guan) 閉,要麽(me) 係統維護通道關(guan) 閉,要麽(me) 周末節假日係統關(guan) 閉……係統還有正常的時候嗎?”

  蟹券問題由來已久,屢屢出現兌(dui) 現難、品質差,幾乎每年這個(ge) 時候,都會(hui) 引發關(guan) 注。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這種情形,原本鮮美的螃蟹何以每每侵害消費者權益,如何縛住年年作妖的“紙螃蟹”?

  其實,作為(wei) 一種預約消費,蟹券的出現確實滿足了某種現實需求。蟹與(yu) 蟹券分離,讓消費更方便、更體(ti) 麵,也緩解了供需之間的緊張矛盾。遺憾的是,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或者弊就在利中,若不多一些防範與(yu) 約束,看似不錯的商業(ye) 模式也會(hui) 下墜成為(wei) 一個(ge) 個(ge) 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坑”。

  蟹券之所以年年被吐槽,成為(wei) 一道難解的消費難題,問題恰恰出在預約消費上。這種消費的特點是三個(ge) “分離”:購買(mai) 者與(yu) 使用者分離、購買(mai) 時間與(yu) 使用時間分離、購買(mai) 價(jia) 格與(yu) 券麵價(jia) 格分離,這就使得消費存在一個(ge) 漏洞,往往是購買(mai) 者無從(cong) 約束經營者履行承諾,而實際使用者因為(wei) 券並非來自本人消費,維護權益的意願並不強。兩(liang) 相疊加,必然弱化經營者的誠實守信。

  這中間,即便有個(ge) 別較真的人,但總體(ti) 而言,並不能成為(wei) 推動經營者履責的強大壓力。這種過於(yu) 寬鬆的自主經營,顯然不會(hui) 傳(chuan) 遞給經營者更積極的信號。因為(wei) ,信用不會(hui) 自然而然產(chan) 生,很多情況下,是主客觀共同作用的結果。

  對此,市場監管部門雖然年年開展整治行動,但實際效果有限。經營者發多少券、如何定價(jia) 、發什麽(me) 蟹,並無硬性約束,都是自己說了算。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每年總會(hui) 有商家要麽(me) 不兌(dui) 現、拖著兌(dui) 現,要麽(me) 直接卷款跑路。

  也因此,必須強化硬性約束,以保障這一消費方式能夠真正方便民眾(zhong) 。一方麵,監管方麵應該多一些精準打擊與(yu) 靶向治理,比如對發放商家記錄在案,做到有底數、可追溯,避免出現卷款跑路的情形;再如對產(chan) 品的標準也應有一個(ge) 相對清晰的界定。

  據報道,近日,江蘇省昆山市陽澄湖大閘蟹產(chan) 業(ye) 研究院、中國水產(chan) 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ye) 研究中心編製了《陽澄湖大閘蟹品質等級評定技術規範》,這標誌著昆山地產(chan) 陽澄湖大閘蟹品質有了行業(ye) 評判標準。此外,不少地方針對規範螃蟹市場價(jia) 格秩序發布了通知,對價(jia) 格、產(chan) 地、計價(jia) 單位等作出明確規定。下一步,應鼓勵各地完善標準,以此帶動行業(ye) 規範化發展。

  另一方麵,也應強化行業(ye) 約束。部分不法商家坑害消費者,最終損害的是這個(ge) 行業(ye) 的整體(ti) 利益。當然,消費者也要積極維權投訴,保護好自身權益。

  說到底,“紙螃蟹”年年作妖,病根在行業(ye) 治理。惟有提升監管效能,依法用好、用足法律賦予的市場準入、行政指導和行政監管權力,才能保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龍之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