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美麗中國建設再出發 鹽堿地飄滿稻花香

發布時間:2022-10-27 10:17: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各地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精神,正在開展新一輪生態文明建設實踐。

  最近在吉林省大安市鹽堿地綜合治理基地,三萬(wan) 畝(mu) 水稻收割已接近尾聲,當地將收割後的秸稈粉碎還田,同時施加有機肥,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近幾年,通過不斷改良土壤生態,昔日荒涼的土地重現了稻花飄香的景象。今年水稻的平均畝(mu) 產(chan) 達到了550公斤,已經接近當地良田水平。

  大安市過去有鹽堿地近100萬(wan) 畝(mu) 。這張衛星照片拍攝於(yu) 2020年7月,圖片中偏白的部分是已經嚴(yan) 重鹽堿化的土壤。而從(cong) 近期拍攝到的衛星圖可以看到,今年這片鹽堿地上已經種滿了莊稼。近年來,當地采用新技術進行生態保護修複,逐步降低土壤鹽堿度,新增水田近50萬(wan) 畝(mu) 。

  我國的鹽堿地主要分布在西北、東(dong) 北、華北等地,其中具有開發利用價(jia) 值的鹽堿地近1.5億(yi) 畝(mu) ,但急需創新鹽堿地開發利用的思路和技術。近年來,我國分別針對環渤海灘塗鹽堿地、東(dong) 北蘇打鹽堿地、西北幹旱半幹旱地區鹽堿地進行了多個(ge) 生態治理關(guan) 鍵技術的研發和示範應用,初步形成了一批適用技術。通過種植玉米、小麥、大豆、水稻等農(nong) 作物,拓展了鹽堿地開發利用的前景。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