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文學大獎作品”品讀會帶領讀者走過溫暖“三幕式人生”
中新網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 應妮)“在細膩的思緒中尋找自我——‘韓國文學大獎作品’品讀會(hui) 暨《願》新書(shu) 發布會(hui) ”日前在京舉(ju) 行。接力出版社以創新的“人生三幕劇”形式,向讀者展現暢銷成長小說《願》、《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成名作《晚安,高漫妮》,以及豆瓣9.1分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同名原著中飽含的細膩情感。
作為(wei) “韓國文學大獎作品”係列新書(shu) ,《願》不僅(jin) 獲得了韓國創批青少年文學獎、今日作家獎,而且受到中日韓多位心理醫師、教育專(zhuan) 家的推薦。該書(shu) 是作者白溫柔的處女作,在韓國上市兩(liang) 年,銷量突破70000冊(ce) ,由《願》改編的舞台劇在韓國熱映。白溫柔也被稱為(wei) “韓國版的薩莉·魯尼”。
活動現場,作家笛安談到主題時認為(wei) ,“細膩”是一個(ge) 形容詞,可以指作家在創作時將人物的思維或情緒處理得特別細膩,讓讀者能夠沉浸到故事中。這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不是作家故意為(wei) 之,因此也讓作品更加真誠和有溫度。
韓國文學作品資深讀者葉葉坦言,在接力“韓國文學大獎作品”中她最喜歡新書(shu) 《願》,不久前還是學生的她,自己也曾在青春期遭遇“我是誰”“我和身邊人如何相處”的問題。“和父母、同學、朋友的關(guan) 係出現裂痕,對我們(men) 來說就會(hui) 產(chan) 生很多的困惑。”
高三女生劉願背負著沉重的“成長加鎖”,故事中的她用勇氣打開一扇扇心靈的禁閉之門,用友誼衝(chong) 破一層層童年的禁錮,放下內(nei) 心沉重的壓力,最終獲得心靈的救贖。每個(ge) 讀者都可以感同身受地和劉願一起經曆一場救贖,彌補成長中的缺失和遺憾,使內(nei) 心充滿力量。
《晚安,高漫妮》是韓國暢銷書(shu) 《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的成名作,獲得第二屆韓國“黃山伐青年文學獎”,入選韓國“2016年世宗圖書(shu) 優(you) 秀圖書(shu) ”。簡體(ti) 中文版出版時,除了得到作家笛安的推薦,書(shu) 評人、編劇史航也做了大力推薦。
作為(wei) 首爾底層市民,高漫妮一家沒能趕上經濟騰飛的時代腳步,最終賣掉老房離開首爾,但他們(men) 仍然像千萬(wan) 樂(le) 觀的草根組一樣,積極地迎接平凡的每一天。
“比起《82年生的金智英》,我是真的更喜歡這位作家寫(xie) 的《晚安,高漫妮》,我喜歡更加強烈的文學性。我一直相信,大部分好的文學作品講的都是失敗者,或者在日常生活裏有挫敗感的人。文學是天生照顧失敗者,關(guan) 照失落者的。”笛安說,“盡管我很希望高漫妮能獲得幸福,但她如果是幸福結局,這個(ge) 小說就難看了,所以看到結尾我鬆了一口氣,高漫妮還是一個(ge) 失敗者,運氣沒有降臨(lin) 到她身上,但你會(hui) 相信未來會(hui) 有幸福在等著她。一個(ge) 作品給讀者造成這樣的困境是成功的,這是作者厲害的地方。”
《我是遺物整理師》第一作者金璽別是韓國第一位遺物整理師,從(cong) 業(ye) 已14年。年輕時,他曾因無業(ye) 窮困潦倒,在尋找人生方向的時候,好友因意外去世,他在好友的葬禮現場“除了哭什麽(me) 都做不了,反而是入殮師把好友體(ti) 體(ti) 麵麵地送走”,因此他成了一名入殮師。14年間,金璽別親(qin) 身經曆1000餘(yu) 個(ge) 死亡現場,通過遺物講述人生故事,總結出人人受用的“幸福人生七大守則”——人死後真正留下來的,不是房子、金錢、名譽,而是與(yu) 所愛之人的共同回憶。這些真實的遺物整理故事和闡釋的人生哲理,被原封不動地搬入豆瓣9.1分大熱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感動全球萬(wan) 千觀眾(zhong) 。
據悉,接力出版社的“韓國文學大獎作品”係列在2023年將繼續擴充,熱門韓劇《安娜》同名原著、大獎作品《小書(shu) 廚房》(暫定名)等都將陸續出版,屆時還將繼續舉(ju) 辦相關(guan) 作品品讀會(hui) 。(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