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六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發布時間:2022-11-02 15:23:00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題: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六論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

  新華社評論員

  “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鬥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著眼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任務,對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作出重要部署。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實現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

  治國有常,利民為(wei) 本。為(wei) 民造福是立黨(dang) 為(wei) 公、執政為(wei) 民的本質要求。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奮鬥目標,深入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從(cong) 人均預期壽命增長到78.2歲,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從(cong) 城鎮新增就業(ye) 年均1300萬(wan) 人以上,到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醫療衛生體(ti) 係,基本養(yang) 老保險覆蓋10.4億(yi) 人……10年來,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征程波瀾壯闊,初心曆久彌堅。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是一項偉(wei) 大而艱巨的事業(ye) ,前途光明,任重道遠。前進道路上,無論是風高浪急還是驚濤駭浪,人民永遠是我們(men) 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始終堅持一切為(wei) 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與(yu) 人民風雨同舟、與(yu) 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wei) 現實。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關(guan) 鍵在於(yu)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緊緊抓住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深入群眾(zhong) 、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ju) 措,著力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為(wei) 政貴在行,民生重在實。分配製度是促進共同富裕的基礎性製度。要完善分配製度,堅持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製度體(ti) 係。就業(ye) 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健全就業(ye) 促進機製,健全就業(ye) 公共服務體(ti) 係,完善重點群體(ti) 就業(ye) 支持體(ti) 係,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製度。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hui) 運行的穩定器。要健全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xiang) 、公平統一、安全規範、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強盛的重要標誌。要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you) 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把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各項工作之中,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幹,我們(men) 就能讓群眾(zhong) 看到變化、得到實惠,不斷把為(wei) 民造福事業(ye) 推向前進。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一路走來,我們(men) 黨(dang) 緊緊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載入史冊(ce) 的答卷。麵向未來,隻有依靠人民才能創造新的曆史偉(wei) 業(ye) 。堅持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維護和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著力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就一定能匯聚起14億(yi) 多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磅礴力量,共同創造更加燦爛的明天。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