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觀察】二十五次提及深圳的深意
近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引人注目的是,施政報告提及“深圳”10次,“港深”13次,“深港”2次,累計25次。香港特區施政報告為(wei) 何如此看重深圳?
從(cong) 報告中提及深圳的章節來看,集中在科技人才及口岸交通方麵,體(ti) 現出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提升科技實力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施政方向。
在跨境互動方麵,香港規劃建設的“北部都會(hui) 區”擁有區位優(you) 勢,在產(chan) 業(ye) 規劃、土地使用、生態保育等方麵,都可以與(yu) 內(nei) 地產(chan) 生協同效應。香港與(yu) 內(nei) 地在粵港、港深合作架構下已成立專(zhuan) 班,探討融合方案。香港特區將分別成立特首牽頭的督導委員會(hui) 和財政司司長牽頭的谘詢委員會(hui) ,加快推進“北部都會(hui) 區”建設。
“北部都會(hui) 區”位於(yu) 新界北部,是香港與(yu) 深圳的毗鄰區域。長期以來,新界北部被視為(wei) “邊緣地帶”,用於(yu) 修建墓地、垃圾填埋場、牲畜屠宰地等設施。如今,“邊緣地帶”變成深港合作前沿,香港與(yu) 深圳從(cong) 輻射帶動進入協同發展的新階段。
施政報告提出,建成後的“北部都會(hui) 區”,將以“國際創科新城”為(wei) 主題。港深創科園是港深創科合作的橋頭堡,香港會(hui) 與(yu) 深圳深度合作,構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近日發布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三年排名全球第二位。香港擁有5所世界百強大學,原始創新能力雄厚。深圳則具有完備的產(chan) 業(ye) 鏈和廣闊市場,應用創新和科技轉化能力強。目前,深港兩(liang) 地的創科合作互補效應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因為(wei) 創新要素的跨境流動和高效配置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合作機製並不斷優(you) 化調整。創科合作是施政報告涉及深圳章節中著墨最多的部分,已經細化到了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人員通關(guan) 等環節。深圳方麵也出台了口岸建設、交通設施、人才交流等多項舉(ju) 措對接“北部都會(hui) 區”建設。這種“雙向奔赴”的態勢必將加快“北部都會(hui) 區”成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的施政報告中還提到一係列明顯有深圳特色的舉(ju) 措。比如,成立全新“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產(chan) 業(ye) ,吸引和助力更多企業(ye) 在港發展。而深圳國資係統的各大股權投資平台以實力雄厚和眼光精準聞名全國,其中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資產(chan) 超過9000億(yi) 元,擁有全資、控股企業(ye) 45家。再比如,宣布成立由政務司司長負責的“人才服務窗口”和由財政司司長負責的“引進重點企業(ye) 辦公室”,積極開展招商引才。在民生方麵,施政報告也宣布了一係列具體(ti) 舉(ju) 措,與(yu) 深圳及內(nei) 地很多城市的“民生實事”相似,其中一個(ge) 章節題目就直接命名為(wei) “精準扶貧”。
香港長期奉行“積極不幹預”“大市場小政府”的理念,這些措施標誌著特區政府的施政理念已經轉向追求“有為(wei) 政府”與(yu) “高效市場”更好結合。25次提及深圳的深意,反映出新一屆香港特區政府搶抓機遇融入大局的緊迫感和奮發有為(wei) 破解民生經濟難題的主動性,也是新時代“一國兩(liang) 製”實踐創新進取的嶄新氣象!(本文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