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製作人陳珀:香港流行樂是不可取代的

發布時間:2022-11-14 10:03:00來源: 羊城晚報

  近日,粵港音樂(le) 人陳珀登上中國郵政《時代篇章》珍藏郵冊(ce) 。該郵冊(ce) 包含一套以陳珀為(wei) 主題的郵票、明信片及紀念封等,頗具紀念意義(yi) 。

  陳珀在內(nei) 地成長、求學,畢業(ye) 後深度參與(yu) 到許多香港流行歌曲的製作中,其作品包括《富士山下》《吳哥窟》《不如不見》等經典香港流行歌曲。陳珀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能以青年藝術家身份成為(wei) 這本郵冊(ce) 的主角,她倍感榮幸。

  星海畢業(ye) 香港成名,在香港樂(le) 壇得到成長

  陳珀畢業(ye) 於(yu) 星海音樂(le) 學院作曲係,主修作曲、交響樂(le) 寫(xie) 作、鋼琴和指揮。畢業(ye) 後,她轉向流行音樂(le) 領域。得益於(yu) 紮實的音樂(le) 功底,她既能作曲、編曲,又懂錄音和樂(le) 器演奏,還擅長交響樂(le) 編寫(xie) ,可以說是音樂(le) 幕後製作的多麵手。

  陳珀與(yu) 香港流行樂(le) 壇淵源頗深:從(cong) 星海音樂(le) 學院畢業(ye) 不久,她就獲得了香港知名音樂(le) 人梁榮駿的賞識,參與(yu) 到陳奕迅2006年專(zhuan) 輯《what's going on》的製作,由此闖出名堂。很多人都通過陳奕迅的代表作《富士山下》認識了陳珀——她擔任了這首歌的錄音製作、鋼琴演奏和管弦樂(le) 編配。此後,她相繼與(yu) 林子祥、容祖兒(er) 、陳慧琳、吳雨霏等歌手合作,製作出多首港樂(le) 經典。值得一提的是,她11年前為(wei) 吳雨霏作曲和編曲的《吳哥窟》最近又在網絡上翻紅。

  陳珀坦言,與(yu) 香港音樂(le) 人的合作經曆讓她獲益良多:“香港樂(le) 壇有許多大師級人物,每個(ge) 領域都臥虎藏龍。無論是對音樂(le) 作品的規劃宣傳(chuan) ,還是對製作的追求,都讓我感到震撼。比如,他們(men) 為(wei) 了錄出滿意的鼓的音色,光是調試就可以調四個(ge) 小時。而且他們(men) 很包容新人,當時我隻是個(ge) 內(nei) 地來的小女孩,他們(men) 很願意教我。香港讓我成長了很多。”

  從(cong) 事音樂(le) 行業(ye) 20餘(yu) 年,陳珀如何看待自己過去的成就?她說,她的成功離不開良好的環境:“流行音樂(le) 產(chan) 業(ye) 是集體(ti) 作業(ye) 。一首作品的誕生,前前後後需要上百號人的努力,要有策劃團隊、運營團隊、製作團隊,還要有歌手來演唱……我不過是其中的一個(ge) 角色,但我會(hui) 把自己的那部分做好。”在她看來,機會(hui) 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平時做的東(dong) 西要對得起別人的信任,機會(hui) 沒到時就練好功。當機會(hui) 來臨(lin) ,你才能交出好的東(dong) 西。”

  與(yu) 炎明熹合作新歌,感受新生代港樂(le) 力量

  隨著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港樂(le) 複興(xing) ”成為(wei) 今年熱議的話題。在陳珀看來,香港流行音樂(le) 有其不可取代性:“很多人問香港流行樂(le) 要怎樣才能重新流行起來,其實我覺得隻要音樂(le) 人做好自己的分內(nei) 事就可以。香港流行樂(le) 有著自己獨特的味道,它是不可取代的。”

  今年7月1日,陳珀為(wei) 香港新生代歌手炎明熹打造了一首歌曲《最牽掛的》。這首歌以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為(wei) 主題,從(cong) 香港青年的角度抒發對祖國的愛。這首歌大受歡迎:歌曲和MV上線僅(jin) 兩(liang) 天,在網絡平台總播放量便超過500萬(wan) 次;上線一周,登上QQ音樂(le) 香港地區榜周榜首位。

  談及這首新作,陳珀表示,這首歌想表達“愛是一種本能”。在旋律創作上,她沒有使用常見的ABC三段式結構,而是在重複中追求副歌的高潮感。歌手炎明熹在音樂(le) 綜藝節目《聲生不息》中大放異彩,在合作《最牽掛的》的過程中,陳珀也感受到這位年輕歌手身上的潛力:“炎明熹非常有靈氣。雖然隻有17歲,但她在音樂(le) 上的演繹很成熟,工作態度也很認真。”

  羊城晚報記者 胡廣欣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