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支草根社團如何構建“專業思政”育人共同體

發布時間:2022-11-15 11:0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不久前,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公布2022年“清潔美麗(li) 中國行”全國高校小額資助項目名單,武漢紡織大學綠色環保協會(hui) 《長江“牌”淨化器》從(cong) 82所高校的134份方案中脫穎而出,入圍“20強”。這是湖北省唯一入選的團隊。

  這一項目涉及水體(ti) 汙染物調查、汙染途徑、如何減少水體(ti) 汙染等內(nei) 容。“在設計理念上,我們(men) 將54張帶有節水護水元素、趣味性強的‘環保牌’融入桌遊之中,用青少年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宣傳(chuan) 環保知識。”項目負責人、環境科學12001班學生張珺介紹。

  利用課餘(yu) 與(yu) 假期走訪調查江河湖泊生態數據,為(wei) 河湖“體(ti) 檢”。開展環保宣教,將誌願服務、創新實踐、科學研究與(yu) 專(zhuan) 業(ye) 知識深度融合,17年來足跡遍布11個(ge) 省份、27個(ge) 城市、67個(ge) 江河湖泊——是這支“專(zhuan) 業(ye) +公益”新型大學生社團誌願者的日常。

  2005年,武漢紡織大學幾名愛好生態環保的大學生,在一間小教室組建起一個(ge) 保護環境的小團體(ti) ,起名“綠色環保協會(hui) ”。

  協會(hui) 成立之初,缺乏固定經費來源,發展受限。幾名創始人收集飲料瓶出售、義(yi) 賣舊書(shu) 籌集經費,用廢舊材料變“時裝環保秀”,在校內(nei) 號召“光盤行動”,還印製自己編撰的環保手冊(ce) ,向師生傳(chuan) 遞環保理念。

  漸漸地,協會(hui) 成員由幾人擴充至100餘(yu) 人,覆蓋全校12個(ge) 院係。協會(hui) 還與(yu) 部分社會(hui) 環保公益組織建立起了聯係。

  每個(ge) 周末,協會(hui) 誌願者結隊來到武漢周邊的江河湖泊,開展水樣檢測。他們(men) 在東(dong) 湖、湯遜湖、南湖、梁子湖等取樣點取水,記錄經緯度、天氣、溫度及周邊環境,以及水體(ti) 顏色、PH值、溶解氧、硝酸鹽等數據,並將檢測結果反饋給相關(guan) 管理部門。

  怎樣進一步發揮出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2009年,時任環境工程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張紅鑫找到協會(hui) 負責人,提議將協會(hui) 作為(wei) 學院第二課堂建設,納入學生活動規範管理。

  自此,協會(hui) 開展活動與(yu) 專(zhuan) 業(ye) 實踐聯係更加緊密。聚焦國家戰略、社會(hui) 熱點及地方實際需求,“環保誌願服務、環保科學研究、環保公益創業(ye) ”三大模塊逐步形成。隨後,學院又選派出教師團隊“智囊團”,長期進行項目製指導。

  智囊團中,有專(zhuan) 割汙染“黑尾巴”的產(chan) 業(ye) 教授,有用泔水沼渣“治”廢水的科研團隊,有ESI高被引論文的學術教授,構建起“專(zhuan) 業(ye) 思政”育人共同體(ti) 。綠色環保協會(hui) 的育人實踐也正式納入學院環境工程專(zhuan) 業(ye) 培養(yang) 體(ti) 係。

  多位教師接力護航,綠色環保協會(hui) 的社會(hui) 舞台越來越大,朋友圈也越來越大。

  湖北是“千湖之省”,隨著城市建設加快,部分湖泊一度麵積減少、水質惡化。暑假裏,協會(hui) 成員頭頂烈日、四處奔走,繪製“綠地圖”送到市民手中;夜晚冒雨徒步10餘(yu) 公裏,摸查巡司河排汙口。

  在院長潘飛的帶領下,協會(hui) 師生走進十堰丹江口水庫,收集南水北調源頭第一手資料提交環保部門;到鄂州洋瀾湖觀察鳥類棲息、調研養(yang) 殖對水質的影響,獲評世界自然基金會(hui) “最佳組織社團獎”。

  湖泊保護“清單”在同學們(men) 手中不斷延伸。探尋湯遜湖水質惡化原因,到梁子湖勘測水環境,對洪湖開展“湖泊大數據監測及修複”,開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調研”“一帶一路城市河湖長製調研與(yu) 宣教”……伴隨這些來自河湖一線係統開展的調查研究、水質測試等專(zhuan) 業(ye) 化活動,一批又一批環保生力軍(jun) 、協會(hui) 科研項目和成果接連湧現。

  協會(hui) 成員結合實踐成果參與(yu) 課外科技競賽,在全國“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競賽、全國BIM大賽等大賽中屢獲佳績。協會(hui) “水汙染治理創新”團隊摘取“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獎,登上人民大會(hui) 堂領獎;自2019年起,協會(hui) 連續三年榮獲知行計劃“榜樣100”全國最佳(優(you) 秀)大學生社團。

  “專(zhuan) 業(ye) 引領、實踐育人、黨(dang) 建領航”,從(cong) 一支草根興(xing) 趣社團“單打獨鬥”,到配備專(zhuan) 業(ye) 老師,變身集專(zhuan) 業(ye) 性、公益性、科學性為(wei) 一體(ti) 的專(zhuan) 業(ye) 團隊,再到成立團支部、黨(dang) 支部,創新建設理論研究、誌願服務、科學研究等功能型黨(dang) 小組……在第十五屆會(hui) 長張燚看來,協會(hui) “一步一個(ge) 腳印、越走越穩”。

  近年來,協會(hui) 黨(dang) 員帶頭,這些大學生走進中小學開辦“環保大課堂”;走進社區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宣傳(chuan) 國家《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來到武漢格林美城市礦山低碳產(chan) 業(ye) 園、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開展支部共建、社區共治、校企合作,用實際行動凝聚大眾(zhong) 的環保力量,也錘煉自身黨(dang) 性。

  最近,協會(hui) 又領到了新任務:入選團中央“強國有我 ‘核’你一起”大學生誌願宣講團,並受聘為(wei) 武漢市節水護湖誌願團隊。

  不斷前行的同時,這支社團不忘成立之初的共識:“環保不是一句空話,要從(cong) 影響身邊的人做起”。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娟娟 雷宇 通訊員 劉園美 姚瑤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