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當航空航天技術走進千家萬戶——探訪中國航展上的民用先進科技成果

發布時間:2022-11-15 11:20: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廣州11月13日電 題:當航空航天技術走進千家萬(wan) 戶——探訪中國航展上的民用先進科技成果

  新華社記者胡喆、陳席元、陳宇軒

  近日在廣東(dong) 珠海舉(ju) 行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hui) (中國航展)上,記者觀察到,一些來自航空航天領域的先進科技成果,已逐步走向民用市場,在醫療設備、城市管理、先進製造、導航定位等多個(ge) 領域實現應用,賦能諸多行業(ye) 。

  中國電科14所、中電國睿展出了阿爾茨海默症一體(ti) 化無創診療係統、S波雙偏振相控陣氣象雷達、能夠用“意念”操控的智能機械手等民用產(chan) 品,吸引不少觀眾(zhong) 參觀體(ti) 驗。

  “我們(men) 開發了深度學習(xi) 算法,能夠對操縱者的神經肌肉電信號進行快速分類識別,進而根據人的意圖完成手部動作。”中電國睿副總經理孫磊說,這種智能機械手已通過多項國際檢測,並麵向殘障人士提供試用。未來,該產(chan) 品不僅(jin) 能幫助殘障人士改善生活品質,還可用於(yu) 工業(ye) 工程輔助等領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18所在研製“人工心髒”的基礎上,聯合多家醫院開展純國產(chan) 便攜式ECMO專(zhuan) 項技術攻關(guan) ,目前已經完成樣機研製,並成功開展20多例動物實驗,即將進入臨(lin) 床應用階段。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18所所長曾思表示:“我們(men) 將致力於(yu) 實現更多‘從(cong) 0到1’的突破,進一步推動長征火箭相關(guan) 先進技術向民用高端醫療領域轉化。”

  越來越多的航空航天技術已經來到我們(men) 身邊。無人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就離不開精準可靠的導航控製。長期研究慣性導航係統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33所此次帶來的地圖匹配導航設備,能夠充當無人車的“眼睛”和“耳朵”,精確測量無人車的航向和位置信息,即便在衛星導航條件不佳的情況下,也能連續提供亞(ya) 米級精度的定位信息。

  此外,一款僅(jin) 有火柴盒大小的微機電組合導航係統,集成了慣性、衛星、磁場、氣壓等多種傳(chuan) 感器,已經在無人車、相機穩定平台等領域實現批量化應用。

  在本屆航展上,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25所新研製的反無人機光電探測雷達,創新采用邊搜索邊測距體(ti) 製,能夠對多個(ge) 目標實施三維跟蹤探測,為(wei) 後續處置爭(zheng) 取時間。

  展覽現場,銳科激光演示了高能量單模塊1000瓦清洗脈衝(chong) 激光器對圓筒內(nei) 壁的清洗效果。在航空航天領域,激光經常被用來3D打印鏤空晶格結構件、火箭發動機再生式尾噴管等精密部件,與(yu) 此同時,高精度、高能量的激光還能用於(yu) 清洗船舶螺旋槳,與(yu) 傳(chuan) 統的噴砂、化學試劑及機械等清洗方式相比,激光清洗的質量高、成本低,而且綠色環保。

  “航空航天是‘大國製造’高精尖領域的代表行業(ye) ,對產(chan) 品加工的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等方麵有著嚴(yan) 苛的標準要求,這也正是航空航天產(chan) 品能夠走向民用的內(nei) 在優(you) 勢。”銳科激光市場策劃主管段琦說,“我們(men) 將堅持走創新之路,加大高新技術、工藝攻關(guan) ,服務國家社會(hui) 需要。”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