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老年人冬季進補被忽悠成濫補

發布時間:2022-11-15 15:39:00來源: 北京晚報

  “冬令進補,來年打虎”,進入冬季,不少中老年人喜歡買(mai) 些中藥材在家煲湯煮茶。

  然而,並非所有中藥材都能當作食品。即使是藥食同源的中藥材,也不意味著可以盲目濫用。

  現象

  養(yang) 生湯料以中藥材為(wei) 賣點

  以中藥材為(wei) 賣點的補品,正成為(wei) 不少餐館的招牌菜。

  在主打參雞湯的餐館裏,一款漢方參雞湯的介紹中特意強調“配入十二種名貴中草藥材,熬製十多個(ge) 小時,含有豐(feng) 富的氨基酸”,但未標明具體(ti) 成分、適宜人群和禁忌提醒。另一家同類餐館裏,十全參雞湯也以加入多種中藥材為(wei) 特色,被推薦給廣大食客。

  “應季滋補,全家養(yang) 生”……在電商平台上,各類應季養(yang) 生湯料正在熱銷中。

  以一款滋補套餐為(wei) 例,其中有11種搭配好的煲湯料,如人參玉竹湯、蟲草花幹貝湯、當歸黨(dang) 參湯等,成分涉及多種中藥材。從(cong) 商家給出的產(chan) 品介紹來看,這些湯料既能改善氣血差、脾胃虛的問題,又能起到清燥、祛濕的功效,適合全家使用。

  仔細查看每種料包說明,記者發現包含當歸、黨(dang) 參、薏米等成分的料包說明下麵,商家用小字標有“孕婦禁止食用此湯”;而包含人參、蟲草花等成分的料包說明下麵,則用小字標有“嬰幼兒(er) 、兒(er) 童、孕婦、哺乳期婦女、食用真菌過敏者不宜食用”,同時給出“蟲草花每天不多於(yu) 2克,人參每天不多於(yu) 3克”的限量說明,以及“不宜與(yu) 藜蘆、五靈脂、蘿卜同食”的提醒。

  “經常熬夜,頭暈乏力,一碗靚湯,帶走疲憊”……在另一個(ge) 店鋪裏,煲湯材料包的種類更為(wei) 複雜。以一款豪華全家套餐為(wei) 例,其中多達30種湯料包,如西洋參蟲草花湯、天麻黨(dang) 參乳鴿湯、巴戟杜仲健腎湯、茯苓淮山薏米湯、黃芪當歸氣血湯、人參枸杞燉雞湯等,成分同樣涉及多種中藥材。但產(chan) 品介紹中,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禁忌人群,也沒有限量說明。記者詢問客服這些湯料是否全家都能用,對方答複稱“可以的”。

  “工作壓力大,身體(ti) 有點力不從(cong) 心,好像是時候補一補了。”步入中老年,程雲(yun) 開始加入“養(yang) 生派”,對各類補品格外關(guan) 注,“其實也不太懂這些成分具體(ti) 有什麽(me) 講究,隻想著多多益善吧,喝起來有股中藥味,就覺得對身體(ti) 有好處。”

  除了滋補煲湯料以外,還有部分商家推出養(yang) 生中藥茶,宣稱由老中醫專(zhuan) 門為(wei) 三高人群配製,選用絞股藍、羅布麻、辣木葉等22味中藥材,可以起到調理改善血壓、血糖、血脂的作用。記者詢問客服該產(chan) 品的性質,對方稱“不是藥品也不是保健品,是食品”。

  問題

  濫用中藥材可能傷(shang) 害身體(ti)

  中藥材真的可以隨意添加且老少鹹宜?

  國家衛生健康委此前在答複政協委員相關(guan) 提案時曾經提到,《食品安全法》規定“生產(chan) 經營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同時,為(wei) 兼顧我國的傳(chuan) 統飲食文化,對少數在民間長期且廣泛作為(wei) 食材使用的中藥材,又特別規定“可以添加按照傳(chuan) 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根據《食品安全法》,《藥典》中的物質隻有納入了食藥物質目錄,才能作為(wei) 食品原料使用。

  事實上,原衛生部在2002年就發布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規範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並附上“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可用於(yu) 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單”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單”。2021年11月,國家衛健委又發布《按照傳(chuan) 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目錄管理規定》,要求“產(chan) 品標簽標識和經營中不得聲稱具有保健功能、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

  違規使用中藥材會(hui) 有怎樣的後果?日前,浙江一家月子會(hui) 所在這上麵栽了跟頭。

  記者在“信用中國”官方網站查詢到,當地執法人員在該月子會(hui) 所現場檢查發現後廚放有益母草、鹽杜仲、麥冬、黨(dang) 參等中藥各一罐。在月子會(hui) 所的套餐服務項目上有“補氣血湯”,雞湯內(nei) 加了黨(dang) 參、陳皮,給產(chan) 婦服用。市場監管部門認為(wei) ,黨(dang) 參不屬於(yu) 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物質,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第一款第(六)項,對這家月子會(hui) 所罰款3萬(wan) 元。

  事實上,不當使用中藥材造成健康受損甚至死亡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深圳,一名年輕小夥(huo) 聽說吃何首烏(wu) 可以強身健體(ti) 、補腎,還能令頭發烏(wu) 黑,於(yu) 是買(mai) 來“首烏(wu) 丸”服用。然而,20多天後,小夥(huo) 全身蠟黃,經常惡心嘔吐,四肢無力。就醫過程中,醫生發現小夥(huo) 的肝功能異常,轉氨酶和總膽紅素嚴(yan) 重超標。最終,小夥(huo) 被診斷為(wei) 何首烏(wu) 導致的藥物性肝損傷(shang) 。

  陝西省安康市寧陝縣政府也曾在官網專(zhuan) 門發文稱,當地每年都有食用草烏(wu) 中毒的案例。2017年1月9日,一家三人食用燉食的草烏(wu) ,導致一人死亡。

  然而,記者在電商平台上發現,目前依然有不少商家宣稱何首烏(wu) 用來煲湯或泡茶可以解決(jue) 脫發問題,並使白發變黑。

  提醒

  使用中藥材前先谘詢藥師

  “藥材、藥食兼用食材和普通食品的基本特性不同,使用對象不同,安全性也不同。”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食品科學與(yu) 營養(yang) 工程學院副教授範誌紅談道,食品用來供應營養(yang) ,提供感官愉悅,適合絕大多數人食用;藥品用來治療疾病,不求營養(yang) 和美味,隻適用於(yu) 需要它的某些疾病狀況或特定體(ti) 質的人。所謂“是藥三分毒”,藥品僅(jin) 對部分患者的治療有益,還有嚴(yan) 格的數量限製,對另外一部分人,則可能帶來不良作用,擾亂(luan) 代謝平衡。藥食兼用食材居於(yu) 兩(liang) 者中間,即便能吃,吃的量也是有限製的。

  “按照中醫的思路,健康人是需要陰陽平衡、寒熱平衡、髒腑平衡的,並不是簡單吃一種藥材就能促進健康的。藥膳食療需要有醫師來給出配方,而且要按照病人的身體(ti) 狀況來調整配方。”在範誌紅看來,餐飲店的外行人為(wei) 了招攬食客,在飯菜和湯品中亂(luan) 加中藥材,很可能讓部分體(ti) 質不合的食客體(ti) 質變得更不平衡,有害無益。

  “開店給別人製作食物並從(cong) 中獲利,胡亂(luan) 添加中藥材有可能傷(shang) 害到別人的身體(ti) ,違法行為(wei) 應該受罰。遺憾的是,很多時候這些情況並未得到有效的管理。”範誌紅建議,在外就餐時,不要因為(wei) 某款菜品宣傳(chuan) “滋陰壯陽”“大補氣血”就趨之若鶩。自家想要在食品中加入各種藥材的時候,最好谘詢醫師或藥師,了解藥材是否適合自己和家人的身體(ti) 情況,加多少量是安全的,並注意觀察食用後的身體(ti) 反應。

  北京友誼醫院藥學部主任鄢丹介紹,對於(yu) 中藥材,首先要考慮本身的質量,比如中藥材是從(cong) 哪兒(er) 買(mai) 來的,品質如何。此外,中藥材儲(chu) 存還有環境要求和保質期。如果儲(chu) 存不當,可能會(hui) 發黴或生蟲。即使中藥材質量沒問題,也要辨證施治,考慮是否適合服用。“藥品都是有適應症和適應人群的,具體(ti) 用什麽(me) 方式服用,用法用量是多少,這些都有講究。”

  選擇中藥材進補,並不是多多益善。如果使用不當,不僅(jin) 起不到補的作用,還可能產(chan) 生副作用。特別是一些有基礎疾病的人,如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平時已經在服藥,更要關(guan) 注補品中有沒有對藥效產(chan) 生影響的成分。鄢丹提醒,在使用中藥材時,還要充分考慮中藥材跟其他藥品和食品之間的相互作用,看是否存在配伍禁忌,也就是中醫裏常說的“十八反”和“十九畏”。“哪怕是藥食同源的中藥材,也不能盲目濫用,還是要在藥師指導下正確使用,這樣才能確保安全有效。”(記者 宗媛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