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陪診服務如何“走得更遠”?

發布時間:2022-11-16 11:18: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1月15日電 題:陪診服務如何“走得更遠”?

  新華社記者俠(xia) 克、劉方強

  兒(er) 女在外地的空巢老人、單身在異鄉(xiang) 的都市白領,生病後到醫療機構就診,常常因為(wei) 無人陪伴帶來諸多困難和不便。由此,陪診服務悄然興(xing) 起,提供掛號、取號、代取藥品、取報告、陪伴就診等服務,並從(cong) 一線城市向各城市逐漸擴展。

  記者在北京、安徽等地調研發現,新興(xing) 的陪診服務的確滿足了一定的現實需求,但由於(yu) 其準入門檻低、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有的機構或人員甚至以“陪診”之名,行“黃牛”之實,妨礙醫療公平。對此,監管和行業(ye) 規範需同步跟上,在保障供需雙方和醫院合法權益的基礎上,讓陪診服務更加規範安全,“走得更遠”。

  花錢請來的“看病幫手”

  在北京工作的胡女士親(qin) 屬都在外地,到醫院看病通常是孤身一人,有時強忍著病痛走在醫院裏讓她倍感孤獨。數月前,胡女士因胃腸鏡檢查前往醫院就診,並聯係了陪診服務。

  就診當天,陪診師王女士提前幫忙取了號,全程陪同就診,還引導胡女士做檢查前的各種準備,並幫忙拿藥,直至就診完成離開醫院。

  胡女士說,自己不經常到醫院看病,很多醫院都沒去過,甚至就診的流程都不了解,陪診師對醫院很熟悉,“這次檢查還需要打麻藥,一個(ge) 人根本無法完成,有人陪診真是解決(jue) 了大問題。”

  陪診師王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客戶許多都是老人和單身的白領,也有外地患者。他們(men) 沒有家人陪伴,或對醫院不熟悉,希望有人帶著,心裏更踏實。

  安徽合肥一家陪診公司的運營經理王暉表示,如今醫療服務信息化、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老年人群就醫時難免會(hui) 麵臨(lin) 一些困難,如果兒(er) 女不在身邊或工作太忙,就隻能找人來陪診。家庭結構的變化和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速,以及異地就醫的現實需要和人們(men) 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都使得陪診服務需求越來越強烈。

  記者了解到,目前提供一對一陪診服務的主要是一些公司和個(ge) 人。各地價(jia) 格不同,基本都在半天200至300元、全天300至500元不等,多為(wei) 與(yu) 陪診師麵談,並沒有相應的價(jia) 格標準。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社會(hui) 學研究所科研助理宋煜表示,陪診服務的需求是真實存在的,一些醫院也進行了探索,比如專(zhuan) 門設置導醫台或者通過線上谘詢為(wei) 新入院患者提供引導,通過護工為(wei) 患者和家屬提供陪診服務,還有部分醫院獨自或與(yu) 社會(hui) 服務機構合作,組織人員在院內(nei) 為(wei) 患者和家屬提供陪診導醫等服務。

  采訪中,許多患者表示,即便醫院配備有誌願者或護工進行引導,但終究無法和陪診師這樣一對一的服務相比擬。

  陪診服務尚存諸多隱患

  記者調研發現,雖然陪診服務的確滿足了部分患者的現實需求,但由於(yu) 該新興(xing) 行業(ye) 發展迅速,行業(ye) 規範和監管製度還處於(yu) 缺位狀態,仍然存在一些風險隱患。

  ——準入門檻低,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陪診師高月表示,這個(ge) 行業(ye) 的門檻確實不高,各醫院的就醫流程大同小異,隻要熟悉各大醫院的布局就行,因此從(cong) 事這個(ge) 行業(ye) 的也是什麽(me) 人都有。胡女士說,自己曾約過兩(liang) 次陪診服務,第二次的服務僅(jin) 僅(jin) 是提前幫忙取號並帶到診室門口候診,陪診師便以還有其他客戶在醫院就診為(wei) 由先行離開,服務差異較大。

  ——規範和監管缺位,一些名為(wei) “陪診”實為(wei) “黃牛”。記者調研發現,一些陪診服務聲稱可以幫忙加號,還能提前預約檢查,但需要額外加價(jia) 。曾兼職幹過幾個(ge) 月陪診工作的李楓告訴記者,還有陪診師故意扣留患者的就診卡和檢查報告,“強行”留住客戶。

  此外,由於(yu) 沒有相關(guan) 行業(ye) 規定和監管,陪診師和患者雙方的權利、責任並不清晰。就診過程中出現突發情況責任如何認定,費用該如何計算,對陪診質量不滿如何處理等問題都還未明確。

  ——沒有“靠譜”平台,服務“真假”難辨。記者以“陪診師”為(wei) 關(guan) 鍵詞,在多個(ge) 網絡平台搜索,均顯示數百條甚至上千條相關(guan) 內(nei) 容,廣告繁多,讓人無法分辨和選擇。

  陪診服務需加強規範和監管

  受訪專(zhuan) 家認為(wei) ,相關(guan) 部門要及時關(guan) 注陪診行業(ye) 的特點,從(cong) 服務保障患者就醫的層麵完善相關(guan) 行業(ye) 規範和監管製度。

  安徽大學社會(hui) 與(yu) 政治學院副教授王雲(yun) 飛認為(wei) ,相關(guan) 部門可出台指導性文件,規範其準入門檻、服務內(nei) 容、收費標準等,讓陪診師和患者均有章可循。另外,陪診服務開始前,雙方應簽訂合同,明確各自權利和義(yi) 務,保護患者隱私,避免患者、陪診師以及醫院之間產(chan) 生糾紛。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趙紅表示,若陪診師以“插隊看病”為(wei) 賣點,必然影響醫療公平。相關(guan) 部門要予以監管,避免出現假借陪診之名,行黃牛、醫托之實。

  宋煜認為(wei) ,在陪診服務過程中出現糾紛,同樣會(hui) 加劇醫患矛盾。對此,可發揮醫療服務機構的主體(ti) 作用,提升自身專(zhuan) 業(ye) 化導醫服務的規模和質量,並對在院內(nei) 開展陪診服務的人員加強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yu) 個(ge) 性化的有償(chang) 陪診服務,應當在不影響醫療機構服務過程的情況下,維護好供需雙方的權益,加強監督管理,依法依規處理矛盾,避免造成社會(hui) 問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