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文字博物館如何提升漢字文化國際影響力?

發布時間:2022-11-17 10:28: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安陽11月16日電 題:中國文字博物館如何提升漢字文化國際影響力?

  作者 王宇

  備受關(guan) 注的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工程和漢字公園16日上午正式麵向公眾(zhong) 開放,這意味著甲骨之鄉(xiang) 的河南安陽又多了一扇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窗口和一個(ge) 國際性漢字文化交流平台。

  中國文字博物館是我國首座以文字為(wei) 主題的大型博物館,分兩(liang) 期建設,一期主要包括主體(ti) 館,2009年11月建成開館以來在繼承、傳(chuan) 播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尤其是漢字文化方麵發揮了獨特的作用。續建工程和漢字公園開放前夕,記者就此采訪了多名中國文字博物館相關(guan) 負責人。

  續建場館和漢字公園有何展陳?

  此次開門迎客的續建工程陳展有“漢字民俗”“字書(shu) 瓊林”“書(shu) 苑英華”“字裏乾坤”四個(ge) 專(zhuan) 題展覽,涉及青銅器、拓片、墓誌、瓷器、書(shu) 法作品等各類展品600餘(yu) 件套。

  據介紹,續建工程專(zhuan) 題展與(yu) 主體(ti) 館基本陳列相得益彰,“字書(shu) 瓊林”的知識性,“書(shu) 苑英華”的審美性,“漢字民俗”的親(qin) 民性,“字裏乾坤”的互動性,每個(ge) 展廳都別具一格,更加全麵地展示博大精深的漢字文化。

  漢字公園位於(yu) 中國文字博物館東(dong) 西兩(liang) 側(ce) ,總占地麵積214畝(mu) ,將漢字文化的多維度表達方式融入到景觀設計之中,通過特色水係、高低錯落的植物和色彩形態各異的建築,把生態、自然、人文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漢字之源”“漢字之變”“漢字之趣”“漢字之美”“漢字之韻”“漢字力量”六個(ge) 漢字文化展示園地,成為(wei) 自然天成、新穎美觀、文化休閑、藝術享受的漢字文化特色主題公園。

  不難發現,續建工程和漢字公園依舊以傳(chuan) 承、發揚漢字文化為(wei) 宗旨。

  值得一提的是,一期主體(ti) 館開館自以來已連續舉(ju) 辦了八屆“中國文字發展論壇”,在文字研究領域已經發展成為(wei) 凝聚文字學研究力量的高端學術平台。

  中國文字博物館副館長魏文萃表示,續建工程開放後,該館將繼續深化館藏研究,關(guan) 注前沿博物館學理論與(yu) 實踐,舉(ju) 措之一就是廣泛合作,進一步加強與(yu) 國內(nei) 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術合作,共同推進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yang) 工作。

  “做好展覽是博物館的核心工作,通過展示文物背後的文化傳(chuan) 統以及通過展覽解讀曆史文明的進程。”中國文字博物館黨(dang) 委書(shu) 記、常務副館長劉紀獻介紹,今後將積極探索並實踐中國故事的國際表達方式。

  如何提升國際傳(chuan) 播力?

  如今,開館的二期續建東(dong) 西兩(liang) 個(ge) 場館,與(yu) 主體(ti) 館形成合抱之勢,猶如漢字的“合”字,體(ti) 現了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傳(chuan) 統文化理念。

  那麽(me) ,續建工程和漢字公園作為(wei) 一期工程的延續和補充,如何與(yu) 主體(ti) 館形成“合”力量,提升中國文字博物館的漢字文化國際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呢?

  中國文字博物館宣傳(chuan) 教育部主任於(yu) 笑瑩表示,該館將融合新舊功能區屬性及特點,使新舊功能區各有所長、互為(wei) 補充、協同發展,構建係統化、立體(ti) 化、層次化的功能體(ti) 係,打造更具活力、創造力和影響力的國際性交流平台。

  於(yu) 笑瑩介紹,未來運營中,首先,該館將以文化交流、沉浸體(ti) 驗、社會(hui) 教育為(wei) 特色,突出互動與(yu) 共享,打造國際化文字文化體(ti) 驗與(yu) 交流空間;第二,突出學術研究與(yu) 創新,以多元、靈活的形式和內(nei) 容,麵向海內(nei) 外展示和傳(chuan) 播文字研究成果;第三,突出公共服務,打造國際旅遊目的地;第四,突出數字與(yu) 智慧,不斷強化國際在線傳(chuan) 播。

  “我們(men) 將利用好《漢字》國際巡展等品牌展覽和活動的優(you) 勢,在國際化展覽巡展、古文字研究、人才培養(yang) 、學術交流、沉浸式體(ti) 驗等方麵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不斷增強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國際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於(yu) 笑瑩說。

  以甲骨開展國際交流

  本月10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hui) ,通報了河南安陽殷墟考古與(yu) 甲骨文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及新進展。其中,甲骨文發現總計約15萬(wan) 片,經科學考古發掘的有3.5萬(wan) 餘(yu) 片,單字數量已逾4000字。

  一片甲骨驚天,建造在甲骨故鄉(xiang) 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可謂“近水樓台”,嚐試以甲骨聯結海內(nei) 外。

  劉紀獻介紹,目前,該館已著手提升“甲骨學堂”的教育活動,加強博物館教育的國際協作交流。

  據知,“甲骨學堂”是麵向廣大社會(hui) 公眾(zhong) ,特別是青少年學生、海外留學生等群體(ti) ,來傳(chuan) 播文字所承載的中華民族燦爛的文明、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也是該館長期打造的一個(ge) 品牌。

  除了“甲骨學堂”,該館目前還在與(yu) 國僑(qiao) 辦和河南省政府外僑(qiao) 辦聯合舉(ju) 辦了“線上中華文化大樂(le) 園——歐洲國家第十四期”線上教育活動,同時與(yu) 上海外國語大學等高校準備開展海外留學生漢字教育活動。

  “這種新的嚐試,對開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yi) 。”劉紀獻介紹說,該館將進一步拓展文字文化項目在國際範圍的推廣,打造在全球範圍內(nei) 的漢字文化國際體(ti) 驗基地,講好中國故事,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努力成為(wei) 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文明的窗口和國際性文字文化交流平台。

  由此可見,續建工程和漢字公園開放後,一個(ge) 全新的中國文字博物館和殷墟、紅旗渠等共同構成了獨具特色的安陽文化體(ti) 係,對提升安陽的國際傳(chuan) 播力和影響力必將產(chan) 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