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理解設立中共黨史黨建一級學科的三重維度

發布時間:2022-12-07 11:20: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教育部日前聯合印發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zhuan) 業(ye) 目錄(2022年)》中,“中共黨(dang) 史黨(dang) 建學”被列入為(wei) 一級學科,引起了學術界、理論界乃至全社會(hui) 的高度關(guan) 注。早在目錄公布前幾個(ge) 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hui) 已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當時就得到了非常熱烈的呼應。要深入理解設立“中共黨(dang) 史黨(dang) 建學”的總體(ti) 考慮,我們(men) 需要從(cong) 時勢所趨、現實所需和學科所係三重維度加以把握。

  首先,黨(dang) 的百餘(yu) 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促使“大黨(dang) 史”“大黨(dang) 建”走向深度融合。在2021年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中,特別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和《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中,提煉和總結了一係列極為(wei) 重要的理論命題和現實任務,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譜係、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兩(liang) 個(ge) 確立”、“兩(liang) 個(ge) 結合”、五大曆史意義(yi) 、十條曆史經驗等,前述諸論斷既是理論課題,更是實踐議題,勢必需要一個(ge) 更為(wei) 綜合的、兼具曆史厚重感和現實可操作性的大學科來進行闡釋與(yu) 研究,可見大時勢促使“中共黨(dang) 史黨(dang) 建學”的誕生。

  其次,新時代黨(dang) 的全麵領導、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等工作需要一級學科提供學理支撐與(yu) 智庫資政。無論是黨(dang) 史,抑或黨(dang) 建,都是“活”的學問、帶溫度的研究,與(yu) 黨(dang) 的發展同頻共振,與(yu) 國之大計息息相關(guan) 。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麵梳理和總結黨(dang) 的百餘(yu) 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深入探討黨(dang) 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以及貫穿其中的製度建設;研究反腐敗鬥爭(zheng) 的體(ti) 製機製,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ju) 、注重預防的方針,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製,形成教育、監督、製度並重的預防和懲治腐敗體(ti) 係。這些都是擺在中共黨(dang) 史和黨(dang) 建兩(liang) 個(ge) 學科麵前需要重點研究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可以說,孤木不成林,單靠其中一個(ge) 學科,皆不足以擔此大任,惟有合二為(wei) 一,強強聯手,方能為(wei) 新時代黨(dang) 的工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深邃學理支撐與(yu) 新鮮智庫資政。

  再次,黨(dang) 史、黨(dang) 建學科的自身特點與(yu) 發展理路也激發了彼此整合的必然性。審視中共黨(dang) 史研究和黨(dang) 的建設研究的既往發展曆程,這兩(liang) 個(ge) 學科在其對應的研究對象和領域內(nei) ,都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但客觀上也存在一定的短板。比如,黨(dang) 史研究往往偏重史料史實,一般缺少黨(dang) 建的理論指導與(yu) 提升;黨(dang) 建研究則往往注重案例實踐,一般缺乏黨(dang) 史的曆史支撐與(yu) 豐(feng) 富。實際上,長期以來不少學者便認為(wei) 這兩(liang) 個(ge) 學科是密不可分的,因為(wei) 黨(dang) 史研究是基礎,沒有曆史厚度和線性維度,就難以把握黨(dang) 的建設的基本規律;黨(dang) 建研究是支撐,沒有抽象的理論總結和鮮活的空間呈現,就會(hui) 導致黨(dang) 史研究缺少理論高度和價(jia) 值依歸。因此,黨(dang) 史和黨(dang) 建的深度融合是學界的共識和學術內(nei) 在發展理路的必然。

  2016年5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座談會(hui) 上指出:“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特色、風格、氣派,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an) 物,是成熟的標誌,是實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體(ti) 現。”作為(wei) 新設立的一級學科,“中共黨(dang) 史黨(dang) 建學”當之無愧是該領域發展到一定成熟階段的碩果,體(ti) 現了黨(dang) 史黨(dang) 建研究的學術自覺與(yu) 自信。東(dong) 風已來,展望明天,“中共黨(dang) 史黨(dang) 建學”當在體(ti) 現繼承性、民族性,體(ti) 現原創性、時代性和體(ti) 現係統性、專(zhuan) 業(ye) 性下大功夫,讓這艘新組建的“學術航母”得以長風破浪、直掛雲(yun) 帆。

  【作者係中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教研部教授、中國史教研室主任,中央黨(dang) 校創新工程項目“中華文明與(yu) 中國道路研究”首席專(zhuan) 家】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