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冠肺炎分級診療工作方案發布:以醫聯體為載體 落實首診負責製

發布時間:2022-12-08 14:53:00來源: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孫紅麗(li) )為(wei) 做好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工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綜合組製定並印發了《以醫聯體(ti) 為(wei) 載體(ti) 做好新冠肺炎分級診療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其中,《方案》提到,加強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分級分類就診轉診。醫療機構要嚴(yan) 格落實首診負責製和急危重症搶救製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或拒絕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診。

  另外,提高新冠肺炎處置能力。具備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xiang) 鎮衛生院均要設置發熱診室(門診)。加快推進ICU病房、緩衝(chong) 病房、可轉換ICU床位建設。

  構建新冠肺炎相關(guan) 症狀患者分級診療服務網絡

  《方案》提出,統籌現有醫療資源,以地級市、縣為(wei) 單位,按照分區包片原則,規劃覆蓋轄區內(nei) 所有常住人口的若幹網格,每個(ge) 網格內(nei) 組建1個(ge) 醫聯體(ti) (包括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ti) ),或依托現有醫聯體(ti) 將轄區內(nei) 所有居民納入管理。

  科學統籌亞(ya) 定點醫院、定點醫院和醫聯體(ti) 之間的空間布局,明確高水平三級醫院作為(wei) 醫聯體(ti) 外部協作醫院,建立對應轉診關(guan) 係,暢通雙向轉診機製,實現發熱等新冠肺炎相關(guan) 症狀患者的基層首診、有序轉診。

  明確分級診療流程

  《方案》提出,明確分級診療流程。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wei) 重點引導患者基層首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xiang) 鎮衛生院要對轄區內(nei) 老年人合並基礎病等特殊人員實施健康監測,提前摸清底數,根據健康風險等級實施分級健康管理,以綠(低風險一般人群)、黃(中風險次重點人群)、紅(高風險重點人群)進行分級標識,對健康檔案為(wei) 黃色、紅色的人員進行專(zhuan) 案管理。

  發現患者有新冠肺炎相關(guan) 症狀時,家庭醫生應當指導其到簽約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xiang) 鎮衛生院發熱診室(門診)就診;若患者病情超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能力,則應當在醫聯體(ti) 牽頭醫院指導下,及時轉診至有相應診療能力的醫療機構。

  加強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分級分類就診轉診

  《方案》提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及時指導出現新冠肺炎相關(guan) 症狀的重點人群進行抗原檢測,抗原檢測陽性的,及時按照以下分級原則進行管理和轉診:

  (1)未合並嚴(yan) 重基礎疾病的無症狀感染者、輕型病例,采取居家隔離或居家自我照護,必要時給予口服藥治療,密切監測其健康狀況。高齡行動不便的,在病情允許情況下,原則居家或在養(yang) 老機構就地治療,醫務人員提供上門服務,不轉出集中救治。

  (2)普通型病例、高齡合並嚴(yan) 重基礎疾病(心髒病、腫瘤等)但病情穩定的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轉診至醫聯體(ti) 對應的亞(ya) 定點醫院治療。

  (3)以新冠肺炎為(wei) 主要表現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病例,轉診至醫聯體(ti) 對應的定點醫院集中治療,其中危重型病例收治於(yu) ICU病房,重型病例收治於(yu) 亞(ya) ICU病房,需要血液透析的病例收治於(yu) 普通病房。

  (4)以基礎疾病為(wei) 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基礎疾病超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亞(ya) 定點醫院醫療救治能力的,轉診至醫聯體(ti) 牽頭醫院治療,牽頭醫院不是三級綜合醫院或能力不滿足患者救治需要的,轉診至與(yu) 醫聯體(ti) 建立協作關(guan) 係的三級醫院。

  醫療機構要嚴(yan) 格落實首診負責製和急危重症搶救製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或拒絕新冠病毒感染者就診。

  加快推進ICU病房、緩衝(chong) 病房、可轉換ICU床位建設

  《方案》提出,提高新冠肺炎處置能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具備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xiang) 鎮衛生院均要設置發熱診室(門診),發熱診室要有具備執業(ye) 醫師資格人員,完善消毒、檢查檢驗、應急搶救等相應設備和藥品配置,具備預檢、分診、篩查功能。

  各地要對照第九版診療方案,按照服務人口的15-20%配齊配足中藥和抗原檢測試劑盒。

  提高醫聯體(ti) 牽頭醫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能力。加快推進ICU病房、緩衝(chong) 病房、可轉換ICU床位建設,1張ICU床位配備1名醫師和2.5-3名護士作為(wei) 一線醫護人員,並按照一線醫護人員總數的20-30%儲(chu) 備後備力量。

  做好患者轉診銜接工作

  《方案》還提出,做好轉運車輛配置和調度,做好患者轉診銜接工作,充分發揮信息化的支持作用。

  各市、縣應當以網格化布局醫聯體(ti) 為(wei) 單位,按網格人口和醫療資源配置情況,科學配置轉運車輛。加強市、縣統籌調度,保障網格內(nei) 新冠肺炎高風險人群及時轉運。

  定點醫院、亞(ya) 定點醫院和醫聯體(ti) 牽頭醫院等醫療機構,要確定專(zhuan) 崗專(zhuan) 人,負責與(yu)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運車輛等做好轉診銜接。要建立明確的接診流程和綠色通道,特別是三級醫院要專(zhuan) 門開設高風險人群接診綠色通道,不得延誤、推諉、拒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診的高風險患者。

  以醫聯體(ti) 為(wei) 單位,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鄉(xiang) 鎮衛生院發熱診室(門診)遠程醫療全覆蓋,上級醫院通過遠程會(hui) 診、遠程診斷、遠程培訓等方式提高基層首診能力。加強醫聯體(ti) 內(nei) 各醫療機構門診電子病曆互聯互通,推動有序雙向轉診。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