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經濟,如何穩增長?如何擴內需?

發布時間:2022-12-16 16:32: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堅定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培育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是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本期《新聞1+1》連線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的劉元春校長,共同關(guan) 注:中國經濟,如何穩增長?如何擴內(nei) 需?

  1—11月份 工業(ye) 平穩增長態勢未變

  彰顯工業(ye) 經濟韌性

  11月份當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2.2%,較10月份回落2.8個(ge) 百分點。但從(cong) 累計看,工業(ye) 平穩增長態勢未變,1—11月份,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3.8%,製造業(ye) 增長3.3%,新能源、新動能產(chan) 品高速增長,彰顯工業(ye) 經濟韌性。

  宏觀經濟學家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11月份的數據所呈現出來的當前經濟形勢有三個(ge) 特點。一個(ge) 是在全年總體(ti) 趨穩的情況下,出現了一個(ge) 明顯的趨緩,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開始進一步凸顯。第二個(ge) 很重要的是下滑都是有大量難以控製的外生衝(chong) 擊導致的,比如說我們(men) 的外需回落,主要是由於(yu) 國際環境更加複雜,歐美加息政策的效應開始顯現,歐美經濟進一步惡化導致的。另外比如說我們(men) 的消費和投資,跟國內(nei) 疫情大麵積的反彈是有密切關(guan) 係。第三個(ge) 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在總體(ti) 回落的過程中,中國結構優(you) 化是在進一步持續展開,特別是我們(men) 的新動能呈現了積極的態勢。所以我們(men) 要看到目前這樣的一種狀況,是在一些外生不可控的因素衝(chong) 擊下所導致的,我們(men) 未來的經濟彈性韌性應該還存在,同時我們(men) 政策空間依然還存在。

  穩經濟先要穩內(nei) 需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12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擴大內(nei) 需戰略實施方案》,具體(ti) 從(cong) 全麵促進消費、加快消費提質升級、優(you) 化投資結構、拓展投資空間、推動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釋放內(nei) 需潛能等方麵,對標綱要提出更細化的相關(guan) 政策舉(ju) 措。

  宏觀經濟學家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第一個(ge) 很重要的就是當前有效需求不穩不足的問題已經凸顯,穩經濟的一個(ge) 核心在於(yu) 穩定我們(men) 的內(nei) 需。所以目前提出這樣一個(ge) 綱要,對於(yu) 指導我們(men) 在短期、中期、長期實施擴大內(nei) 需的方案,有頂層設計的效應。第二個(ge)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men) 在黨(dang) 的二十大之後已經全麵布局了中國式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一些戰略安排,很重要的一個(ge) 就是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因此擴大內(nei) 需不僅(jin) 僅(jin) 是要從(cong) 戰術層麵,利用逆周期政策來使我們(men) 的投資消費在短期裏麵逆勢上漲,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擴大國內(nei) 市場,壯大國內(nei) 大循環,提升我國戰略的安全性和競爭(zheng) 性。所以很重要的一個(ge) 就是要從(cong) 改革的層麵擴大消費收入支撐和投資的戰略空間,以最終提高內(nei) 需在GDP的比重,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度,使中國經濟增長具有更持續性、更可控性,更好地服務於(yu) 人民美好生活。所以因此它是一個(ge) 跨周期的戰略,這樣能夠實現一個(ge) 短期、中期、長期相結合,有效指導我們(men) 各個(ge) 地方的一些行動方案。

  消費券、給補貼

  短時期內(nei) 促消費擴內(nei) 需

  從(cong) 12月8日20時至12月19日24時,廣州政府分三輪不間斷發放消費券,共計3000萬(wan) 元。在深圳,新一輪樂(le) 購活動已啟動,市民購買(mai) 電子和家用電器等,最高按照銷售價(jia) 格的15%給予補貼,活動期間每人最高補貼2000元。

  宏觀經濟學家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促消費的第一要義(yi) 是穩增長、穩收入。如果沒有收入,就沒有消費。第二個(ge) 很重要的是穩預期,也是穩消費的一個(ge) 重點。但是穩預期決(jue) 定於(yu) 人們(men) 對於(yu) 社會(hui) 安全網的這種感知和擴大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的建設,加強轉移支付也是一個(ge) 重中之重。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