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天地一心守護天宮

發布時間:2023-01-09 16:07:00來源: 解放軍報

 

  這是2023年的第一天——

  當新年第一縷陽光照射進中國空間站,神舟十五號任務乘組用鏡頭定格了這一壯美畫麵。隨後,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開啟了環控再生係統的日常維護工作。

  此刻,北京航天城航天員支持中心大廳內(nei) ,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員支持管理團隊環控總體(ti) 崗值班員,正緊盯大屏幕,判讀數據,確保空間站再生係統正常運行。

  晚上,3名航天員進入夢鄉(xiang) 。航天員支持管理團隊的工作人員並不能鬆口氣,他們(men) 仍需不間斷監控再生生保係統、環境壓力、溫濕度等參數。隻要空間站設備不停機,他們(men) 就得時刻保持警醒。

  截至當天,在距離地球400公裏的中國空間站,再生生保係統已在軌穩定運行600餘(yu) 天。

  當空間站任務的號角吹響,中國航天員中心從(cong) 各科研團隊抽調骨幹力量,成立一支航天員支持管理團隊,集結到航天員支持中心大廳。

  在一幀幀閃動的畫麵中,他們(men) 關(guan) 注著航天員的一舉(ju) 一動;在一個(ge) 個(ge) 跳躍的數字裏,他們(men) 觸摸著航天員的一呼一吸;在一個(ge) 個(ge) 關(guan) 切的電話中,他們(men) 嗬護著航天員的一顰一笑……

  精心打造生命工程

  在太空,航天員呼吸到的每一口空氣、喝到的每一口水、感受到的溫度,都由該中心環控生保團隊負責。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任務乘組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與(yu) 神舟十四號任務乘組勝利“會(hui) 師”。6人同時在軌,創造了中國空間站訪客新紀錄,也對空間站環控生保係統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wei) 有效保障航天員生活,環控生保團隊一邊把地球生活環境搬上了太空,一邊把航天員的太空生活搬進空間站地麵伴飛艙。

  在中國航天員中心,空間站組合體(ti) 1∶1大小的地麵伴飛艙裏,環控生保團隊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模擬6名航天員在軌活動,對艙內(nei) 的氧氣、二氧化碳等參數進行實時監測。

  這套地麵模擬係統比在軌係統提前一到兩(liang) 天啟動,目的是預先檢驗環境控製能力。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5天後,神舟十四號任務乘組按計劃返回,驗證了空間站係統航天員在軌輪換保障能力。

  “從(cong) 目前這個(ge) 係統狀態看,長期保障6名航天員也是有可能的。”該中心環控生保室主任非常自信。

  載人航天發展到空間站階段,如何實現大氣和水資源的再生,減少上行補給?這是人類在太空長期生存必須要解決(jue) 的世界級難題。空間站任務啟動時,再生式環控生保技術被列為(wei) 空間站重大關(guan) 鍵技術之一。

  從(cong) 2010年論證設計開始,環控生保團隊組建起一支平均年齡不到28歲的再生生保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隊伍。他們(men) 以“衝(chong) 刺的速度進行長跑”,十年磨一劍,相繼攻克了電解製氧、二氧化碳去除、微量有害氣體(ti) 去除和水處理、尿處理等再生生保子係統多項關(guan) 鍵技術,成功研製出空間站環控生保再生係統。

  經過10餘(yu) 年的刻苦攻關(guan) ,再生生保係統由理論變成工程產(chan) 品。對環控生保團隊來說,這隻是萬(wan) 裏長征的第一步。再生生保係統產(chan) 品在空間站要運行數千個(ge) 日日夜夜,環控生保團隊要保持24小時在線,不間斷跟蹤測控,並根據下行參數對係統做出故障判斷和進行健康管理,便於(yu) 第一時間進行跟蹤服務。

  “我們(men) 一直都在,你們(men) 放心,有問題可以隨時進行天地連線及時處理。”這是環控生保團隊的口頭禪,也是讓在軌航天員最安心的一句承諾。

  “係統的可靠性和產(chan) 品的一貫表現,讓我們(men) 可以安心地工作和睡覺。感受不到它們(men) 的存在,就是它們(men) 最好的狀態。”在空間站關(guan) 鍵技術驗證階段,執行神舟十二號任務的航天員湯洪波這樣評價(jia) 再生生保係統。

  讓乘組安心的背後,是環控生保團隊時時懸著的一顆心。“隻要產(chan) 品在天上運行,我們(men) 的心就一直放不下來。要做到讓航天員百分之百放心,我們(men) 就必須做到產(chan) 品百分之百可靠。”環控生保室主任說。

  環控生保室主任才40多歲,頭發已白了一半。每天晚上睡覺時,他都要特意佩戴一個(ge) 電話手表,防止夜裏熟睡時錯過緊急電話,也避免電話鈴聲打擾到家人休息。

  環控生保團隊最關(guan) 注的是空間站的大小便裝置。這個(ge) 係統一旦出現問題,留給他們(men) 處置的時間特別短。

  截至目前,再生生保係統已經在軌穩定運行600多天。中國空間站實現了氧氣資源100%再生,尤其是新研製的二氧化碳還原係統在神舟十四號任務中成功應用,提升了空間站水資源閉合度。據悉,中國空間站的物質閉合度和能耗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再生水,是環控生保團隊通過尿液、汗液等水分提取出來的純淨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在再生生保係統中,尿處理技術是最難攻關(guan) 的。”

  如今,航天員在軌飲用水基本都由再生水提供。據航天員透露,再生水口感與(yu) 純淨水並無兩(liang) 樣。

  用心鋪就出艙之路

  2022年9月2日0時33分許,經過約6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四號任務乘組密切協同,完成全部既定任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飛控大廳內(nei) ,響起航天員出艙活動“曙光”指揮的聲音:“為(wei) 你們(men) 的精彩表現和協作精神點讚!讓我們(men) 以美麗(li) 的地球為(wei) 背景,記錄下這珍貴的一刻。”

  初次進行艙外作業(ye) 的指令長陳冬難掩激動:“這是航天員第一次從(cong) 氣閘艙出艙,也是第一次使用小機械臂,更是我和戰友第一次出艙活動。我們(men) 感受到了艙外的美景,感受到了出艙的不易,感受到了中國空間站在不斷壯大。”

  盡管乘組每次執行出艙任務,都會(hui) 麵臨(lin) 新的挑戰,但他們(men) 始終淡定從(cong) 容。這不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他們(men) 在地麵經曆了大量出艙活動專(zhuan) 項訓練,也因為(wei) 他們(men) 在太空的每一步操作都有“曙光”指揮在指引。

  一句“曙光明白”,意味著“曙光”指揮必須熟悉出艙活動整個(ge) 流程和設計,熟練掌握操作的關(guan) 鍵點和難點;同時,“曙光”指揮還要全麵掌握排除故障的相關(guan) 預案,迅速指揮航天員進行相應處置。

  “曙光”指揮的背後,是一支由精銳力量組成的出艙活動支持小組。這個(ge) 小組由航天員係統牽頭,航天員係統總設計師黃偉(wei) 芬擔任組長,匯集了相關(guan) 係統崗位支持人員。

  針對空間站階段出艙活動任務複雜的特性,該中心形成了一套新型組織指揮模式。他們(men) 和航天員進行了多次演練,完成了一整套相關(guan) 頂層設計方案作為(wei) 實施出艙活動的依據。

  航天員執行出艙任務時,出艙活動支持小組和“曙光”一起,密切關(guan) 注出艙進展,不斷進行溝通交流,必要時現場給出決(jue) 策意見。

  空間站首次出艙活動中,由於(yu) 一米多長的操作台一直搖擺不定,航天員劉伯明單手操作安裝非常吃力。多次嚐試未果後,劉伯明提出將其拆除後分段安裝。“曙光”指揮迅速請示出艙活動支持小組組長黃偉(wei) 芬,經小組成員決(jue) 策後一致同意這一方案。

  事後,劉伯明說:“沒想到,你們(men) 這麽(me) 快就給出意見。這個(ge) 模式非常高效!”

  打一仗,進一步。每一次出艙活動後,出艙活動專(zhuan) 班都及時總結,不斷改進活動設計、組織實施的模式。如今,他們(men) 已經形成一整套成熟的設計方案。

  《出艙活動操作手冊(ce) 》是航天員出艙活動的整套規範,一共有8冊(ce) 數百頁。該中心總體(ti) 室人員參與(yu) 了手冊(ce) 的大部分編寫(xie) 工作。時間緊,任務重,他們(men) 沒日沒夜泡在辦公室裏,實在太困了,就坐在椅子上睡幾個(ge) 小時,兩(liang) 三天不回家是常態。最長一次,一名工作人員連續5天沒離開過辦公室。

  神舟十二號任務發射前,總體(ti) 室一名專(zhuan) 家參加完出艙演練後,回辦公室時突然暈倒在地。緊急送往醫院後,醫生診斷他為(wei) 勞累過度,建議住院觀察。

  “不行,我今晚手頭有個(ge) 文件必須修改出來。天上的事,等不及!”夜裏11點,這名專(zhuan) 家輸完液感覺緩解多了,執意要求回單位。等他加完班後,已是第二天淩晨。

  出艙活動的成功不僅(jin) 得益於(yu) 航天員的出色表現,得益於(yu) 航天員支持管理團隊的有力指揮,也得益於(yu) “飛天戰袍”——艙外航天服的出色表現。

  眾(zhong) 所周知,艙外航天服是航天員能夠順利進行艙外作業(ye) 的護身鎧甲。艙外航天服更像一個(ge) 人形飛船,能夠抵禦外太空的高低溫和高輻射等。它既能給走出艙外的航天員提供安全有效的環境防護,還可以在密閉環境中給航天員提供環境控製和生命保障。

  翟誌剛首次執行太空出艙任務時,穿著的是第一代“飛天”艙外服。與(yu) 之相比,新一代“飛天”艙外服在使用壽命、工效性能、安全可靠性等方麵都有較大提升。

  在空間站首次出艙活動中,新一代艙外服的能力得以驗證。劉伯明稱讚艙外服表現完美,達到了人服合一的效果。

  執行出艙活動前,艙外服支持崗的工作人員要進行一係列測試,確保供氧、供電、供水、通信等功能正常。服裝氣密性檢查是重點項目,因為(wei) 它直接影響到任務成敗甚至航天員的生命安全。出艙活動中,工作人員仍然要嚴(yan) 密觀察艙外服的各項性能指標是否正常。

  迄今為(wei) 止,神舟十二號至神舟十四號3個(ge) 任務乘組已經執行了7次出艙活動,進行了大量艙外作業(ye) 。他們(men) 先後在節點艙、氣閘艙出艙,驗證了新一代艙外服的功能,驗證了機械臂協同合作能力,並首次在“T”字構型上進行出艙活動,首次搭建起三艙間艙外行走的“天橋”,首次實現跨艙段艙外行走……

  悉心保障日常生活

  飛行1分鍾,牽掛60秒。航天員在天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浸潤著航天員支持管理團隊無微不至的關(guan) 愛。

  他們(men) 每天的工作如何安排?吃得好不好?身體(ti) 有沒有不舒服?每天鍛煉效果如何?跨越天地,該團隊始終將乘組在軌安全和健康緊緊握在手中。

  在航天員支持中心大廳內(nei) ,大屏幕上顯示著空間站各攝像頭下的實時畫麵和一日工作計劃。該團隊20餘(yu) 人在各自崗位上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進入測控區,進行血液檢查……”飛行事件管理崗位人員實時觀察並記錄航天員一天的各項動作;環控生保崗位人員密切關(guan) 注各類環控數據;“曙光”醫生崗位人員記錄航天員相關(guan) 生理數據,評估和判斷他們(men) 的健康狀況,指導支持航天員開展常規醫學檢查和定期醫學檢查;失重防護崗位人員根據航天員鍛煉情況,實時評估航天員對抗失重的防護效果;醫學實驗支持崗位人員實時輔助航天員操作實驗和判讀數據……

  “給你們(men) 準備的節日盲盒找到了嗎?”“最近狀態怎樣,心情還好嗎?”該團隊的牽掛和關(guan) 心通過無線電波定期抵達蒼穹之上。

  “丁零零……”每一次從(cong) 天而降的求助電話響起,無論何時,地麵崗位人員都會(hui) “秒接”。

  2022年除夕,中國人首次在太空過大年。神舟十三號任務乘組一早就貼“福”字,寫(xie) 春聯,掛燈籠,晚上還吃到了香噴噴的餃子。

  “團團圓圓合家歡”“錦上添花年年高”“竹報平安”……工作人員為(wei) 航天員的年夜飯精心設計菜譜,每一道菜的名稱都飽含著祝福和年味。

  “設計這些菜譜名,可讓我們(men) 想破了腦袋!”航天營養(yang) 與(yu) 食品室主任笑稱。他們(men) 研製出120多種空間站航天食品,並按照航天員口味喜好,進行了個(ge) 性化調製。

  航天員在太空過節或者過生日,都會(hui) 收到中國航天員中心科研人員給他們(men) 事先準備好的節日盲盒和生日禮盒。不僅(jin) 如此,每逢生日或者節日,航天員支持管理團隊都會(hui) 精心準備,組織航天員和家人們(men) 天地共同慶祝。

  每天早上,他們(men) 迎著朝霞上崗,給航天員送去第一聲早安,陪他們(men) 度過充實的一天;每天晚上,他們(men) 給航天員道完晚安,看著他們(men) 安心睡去,再頂著星星悄悄回家;部分崗位人員一直留守到第二天早上……

  “地麵支持人員180多天守護,不分白天和黑夜,24小時陪護,有問題直接找地麵。”神舟十三號任務乘組指令長翟誌剛返回地球後深情地說,“飛行之前,我主動找地麵支持人員溝通說,我不能保證這180多天都有一個(ge) 好心情、好狀態。哪天我態度不好的時候,不要往心裏去。”

  當時,地麵工作人員一再表示:“你們(men) 想怎麽(me) 說就怎麽(me) 說。我們(men) 會(hui) 拿出百倍耐心對待乘組。”

  “他們(men) 是這麽(me) 說的,也是這麽(me) 做的,而且做得非常好。”翟誌剛為(wei) 地麵支持人員真誠點讚。

  神舟十四號任務乘組返回地球前一天,特意從(cong) 中國空間站發來溫暖致謝——

  “183個(ge) 日夜不辭辛勞的守護,4000多個(ge) 小時及時專(zhuan) 業(ye) 的支持,20多萬(wan) 分鍾時刻不停的牽掛,你們(men) 用專(zhuan) 業(ye) 、奉獻為(wei) 我們(men) 保駕護航!”指令長陳冬向地麵支持人員致敬。

  “忘不了,每次詢問時,你們(men) 及時有效的回應;忘不了,每分每秒你們(men) 專(zhuan) 注指標的關(guan) 心;更忘不了,每次重大任務前你們(men) 貼心的提醒。任務的成功,離不開你們(men) 全心全意的支持!”航天員劉洋充滿深情地回憶起地麵團隊對他們(men) 無微不至的關(guan) 心和支持。

  “擬流程、定預案、細操作、勤協同,我們(men) 配合得天衣無縫、親(qin) 密無間。天地間永不斷線的電波,見證了我們(men) 共同的努力!”航天員蔡旭哲真誠地說。

  “我們(men) 是一家人。”正如陳冬在視頻裏所說,中國航天員中心是培養(yang) 航天員的搖籃,也是保障航天員飛行的大後方。精湛指揮、精準研判、精心支持、精細保障,是該中心保障在軌任務的工作宗旨。

  自空間站任務開啟以來,該中心航天員支持管理團隊已經駐守600餘(yu) 天,迎來送往一批批飛天乘組。如今,他們(men) 繼續守護著神舟十五號任務乘組在軌的每一天。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