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焦點訪談:ICU 生命的守護

發布時間:2023-01-11 17:18: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最近這段時期,在各地各級醫院裏,各科室聯合作戰,共同構成了多道防線。這其中,醫院的重症醫學科,也就是ICU,就成為(wei) 搶救新冠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重要陣地。那麽(me) ,ICU是如何運轉的?奮戰在ICU的醫護工作者們(men) 是怎樣減少危重症患者的病亡率、提高治愈率的?記者近日走進北京協和醫院的重症醫學科ICU,記錄下這些生死搶救的時刻。

  2022年12月以來,全國各地很多醫院的急診、發熱門診陸續集中收治新冠感染患者,處於(yu) 超負荷的緊張診治狀態。

  和急診的忙碌相比,醫院的重症醫學科卻顯得有些平靜。不過,在這平靜的背後,卻是更為(wei) 嚴(yan) 酷的無聲的戰鬥,這裏的醫護人員每天都在和死神賽跑。

  範先生是河北唐山人,糖尿病患者。2022年12月,他感染了新冠病毒,陷入昏迷,在當地輾轉了幾家醫院,也沒有醒過來。12月28日,範先生被送到了北京協和醫院急診搶救室,然後轉到了醫院重症醫學科ICU。

  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ICU)主治醫師周元凱:“由於(yu) 基礎有糖尿病病史,所以感染新冠之後引起病情急性加重,來的時候很嚴(yan) 重,休克和呼吸功能衰竭。”

  像範先生一樣,原本患有各種嚴(yan) 重基礎疾病的患者,由於(yu) 感染了新冠病毒,病情加重被送入ICU救治。

  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ICU)主任隆雲(yun) :“每個(ge) 新冠重症病人都是危及生命的狀態,嚴(yan) 重的呼吸衰竭,呼吸窘迫。還有急診的,一看就是多器官功能已經衰竭了,優(you) 先選擇送到ICU。”

  隆雲(yun) 是北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ICU)主任,從(cong) 事重症醫學已經27年了。從(cong) 2022年12月中旬ICU開始收治新冠重症患者以來,他就一直堅守在ICU。

  隆雲(yun) :“ICU就是把醫院的資源整合起來,集中到一個(ge) 地方,把所有的設備人力都集中起來,抓住一切的時間和資源去搶救病人的生命,給病人創造生的希望。我覺得ICU更多是孕育生機的科室,這是ICU的意義(yi) 。ICU工作服都是綠色的,象征著生命,象征著有生機。”

  2022年12月以來,ICU一直是滿負荷運轉。北京協和醫院統一部署,其他的病房,比如急診綜合病房、內(nei) 科綜合病房、呼吸與(yu) 危重症醫學科,乃至各專(zhuan) 科ICU,都在積極收治新冠重症患者。“防重症、防病亡”是這一時期醫院的中心任務。

  內(nei) 科ICU原來主要收治各類內(nei) 科重症患者,現在,收治的基本都是新冠重症患者。為(wei) 了加快ICU的病床使用效率,醫院還打通了各科室的病房,一旦這些重症病人病情好轉,經過評估,就可以轉出ICU。病床剛剛騰出來,馬上就會(hui) 有新的重症患者轉運進來。新冠感染重症患者的一個(ge) 主要表現是急性呼吸衰竭,會(hui) 直接危及生命,必須爭(zheng) 分奪秒進行搶救。

  隆雲(yun) :“挽救頑固性缺氧新冠患者的生命,可能是我們(men) 最困難的一點,因為(wei) 這些病人缺氧非常嚴(yan) 重,肺功能可能隻有10%到20%,這種情況我們(men) 怎麽(me) 進行氣體(ti) 交換,怎麽(me) 維持住生命,這是最困難的一點。”

  5床的患者是位68歲的老人,原本就有肺病,肺功能隻有50%,這次又感染了新冠病毒,呼吸衰竭。2022年12月24日,他被轉入ICU後,醫生迅速給他上了呼吸機,並進行了氣管插管,維持呼吸。但幾天下來,病情並沒有穩定住。

  隆雲(yun) :“用呼吸機維持不住他的呼吸了,為(wei) 了保護他的肺,我們(men) 在體(ti) 外給他建立一個(ge) 膜肺,用體(ti) 外生命支持係統ECMO。我們(men) 有一個(ge) 高速的泵,像離心泵一樣的裝備,把血抽出來,然後在體(ti) 外進行膜氧合作用,把氧合好的血再回到病人體(ti) 內(nei) ,這樣支持他的通氣功能不足。”

  在ICU的這些患者,大多是新冠病毒感染合並其他疾病,或基礎病,需要醫生有更全麵的救治能力。給重症患者上生命支持係統,也就是ECMO,相當於(yu) 一台病床邊的手術。上了ECMO之後,這位患者的生命體(ti) 征逐漸穩定。

  隆雲(yun) :“一方麵治療新冠,一方麵還得治療基礎的疾病,才有機會(hui) 挽救他的生命,這是這次疾病的一個(ge) 特點。”

  在ICU,醫護人員和新冠病毒每天都在進行著艱苦的拉鋸戰。他們(men) 要時刻關(guan) 注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分析和研判,給出最佳的治療方案。

  隆雲(yun) :“我們(men) 每天有嚴(yan) 密的三級查房,可能每個(ge) 病人要討論很長時間,要查房好幾次,把治療方案盡快確定下來。如果一到疑難情況,我們(men) 還組織院內(nei) 多學科會(hui) 診,多學科合作,然後再進行診斷。”

  一位72歲的患者,急性心梗合並新冠感染,病情非常嚴(yan) 重。心外科醫生來為(wei) 老人會(hui) 診,隨後進行心髒搭橋手術。在ICU的每一位患者,隻要病情需要,都會(hui) 有多個(ge) 學科的醫生們(men) 前來會(hui) 診,共同救治。這名患者需要盡快去做心髒造影檢查。

  推著患者外出到相應科室去做檢查,是每個(ge) ICU裏的一項日常工作。因為(wei) 重症患者身上連接著各種儀(yi) 器和管線來維持他們(men) 的生命狀態,一名患者外出檢查,通常需要3到6名醫護人員陪同。

  新冠重症患者的護理工作,比一般的重症患者更多更重。醫護人員正在給一位患者實施俯臥位治療,也就是讓患者身體(ti) 趴在床上。新冠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一個(ge) 主要表現,而俯臥位通氣是治療的一項重要措施。

  重症患者幾乎都沒有行動能力,再加上每位患者身上都連著各種治療儀(yi) 器和輸液泵,所以每次俯臥位治療都需要大量人力。每天上午,醫護人員要為(wei) 這些重症患者逐一實施俯臥位治療,幾個(ge) 小時後,他們(men) 需要再把這些病人翻回正常體(ti) 位。

  在ICU裏,醫護人員要24小時值守在病床旁,隨時進行治療和護理。同時,他們(men) 每天還要為(wei) 患者擦洗身體(ti) ,換床單,確保患者有一個(ge) 舒適的環境。關(guan) 注患者的心理狀態,適時地鼓勵、安撫患者的情緒。這樣繁重的高強度治療和護理工作,在重症醫學科的每個(ge) 病室裏是每天的常態。

  北京協和醫院內(nei) 科ICU主任翁利:“為(wei) 什麽(me) ICU大夫最後會(hui) 變成一個(ge) 主力?就是因為(wei) 這些病人需要一個(ge) 團隊的治療,一個(ge) 係統化的治療。”

  翁利一個(ge) 月前也感染了新冠病毒。從(cong) 12月初開始,北京協和醫院收治的新冠重症患者不斷增加,同時,醫院的醫護人員也因為(wei) 感染而大量減員。

  北京協和醫院內(nei) 科ICU護士長夏瑩:“工作量相對比現在要翻最少三倍以上,而且那時候病人也都很重,從(cong) 醫療上,從(cong) 護理上,我們(men) 要做好自我防護,同時也要保證病人安全,所以每班次下來真的很辛苦。”

  隨著醫護人員的陸續康複,現在,基本都回到了工作崗位。經過精心救治,好消息不斷傳(chuan) 來。很多患者都脫離了呼吸機、拔掉氣管插管,病情逐漸好轉。

  劉先生因為(wei) 消化道疾病合並新冠感染,住進內(nei) 科ICU,近日情況好轉,已經轉到了普通病房和家人團聚。71歲的葉蘭(lan) 英老人,基礎肺病合並新冠感染,呼吸衰竭,住進了ICU,經過治療,老人病情明顯好轉,已轉到普通病房。82歲的陳先生,救治成功,轉危為(wei) 安,從(cong) 內(nei) 科ICU轉到了普通病房。一位83歲的老人,順利拔掉了氣管插管,即將轉到普通病房。經過8天救治,河北唐山來的範先生病情好轉,各項指標穩定,達到了轉出ICU的標準。

  據統計,從(cong) 2022年12月初截至2023年1月 9 日,北京協和醫院ICU和內(nei) 科ICU累計收治了80位新冠重症患者,累計治愈轉出39人。

  看似平靜的ICU,其實是更為(wei) 緊張的戰場,因為(wei) 它是生與(yu) 死的激烈交鋒。這裏的救治和護理工作是24小時不舍晝夜、365天全年無休。我們(men) 看到,醫護人員的努力和付出,正換來更多危重症患者的新生。衛健委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會(hui) 根據每個(ge) 地方疫情發展不同階段的需求,及時統籌調配全國重症醫療資源加強重症患者的醫療救治。我們(men) 希望,更多的患者能夠轉危為(wei) 安。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