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賈科梅蒂的巴黎十四區

發布時間:2023-01-13 11:17:00來源: 光明日報

  賈科梅蒂最有名的雕塑作品《行走的人》,誕生於(yu) 他那間隻有23平方米的工作室兼臥室。他的這間租來的工作室,在他死後物歸原主,現在早已成了巴黎14區蒙巴納斯街區無數外表老舊的公寓房中的一間。隻有門口高懸的市政府牌子還能提醒路人,這裏曾經住過一位偉(wei) 大的藝術家,誕生過無數名垂青史的作品。

  2010年,《行走的人》在英國倫(lun) 敦蘇富比拍賣行以6500萬(wan) 英鎊成交,刷新了當時雕塑藝術品拍賣成交價(jia) 格的世界紀錄。

  阿爾貝托·賈科梅蒂(1901—1966)出生於(yu) 瑞士意大利語區一個(ge) 小村,終其一生,他都與(yu) 那裏有著千絲(si) 萬(wan) 縷的聯係。那是他靈感的源泉、心的歸屬地、身的休憩所和躲避二戰戰火的世外桃源。也正是在那裏,他在13歲時以當地的山水為(wei) 主題畫下了第一幅水彩畫。

  在這間曾經吸引過許多與(yu) 他同時代的畫家、雕塑家、攝影家、作家、哲學家、記者等前來拜訪的工作室裏,他對著模特創作素描或雕塑,與(yu) 同道者高談闊論,為(wei) 名為(wei) 《超現實主義(yi) 為(wei) 革命服務》的刊物寫(xie) 稿,同時也在這裏居住、生活。屋角放了一張床。在一段時間內(nei) ,賈科梅蒂和他的夫人以及他的弟弟——這兩(liang) 個(ge) 長期給他當模特的人——一起住在這間塵土飛揚、連上個(ge) 廁所都要出門長途跋涉的房間裏。在他功成名就、有了支付能力之後,終於(yu) 有一天他不得不給終日抱怨的夫人和弟弟在巴黎各買(mai) 了一套公寓,但是賈科梅蒂仍然留在這裏創作。從(cong) 1927年租下這間房一直到死,除去中間有幾年回瑞士躲避戰火,他在這裏租住了40年。

  這個(ge) 地方離他的老師安托萬(wan) ·布爾戴爾的工作室不遠。他老師的老師、雕塑大師羅丹的家和工作室也在大約兩(liang) 公裏的地方。1922年,他接受了父親(qin) 、著名後印象派畫家喬(qiao) 瓦尼·賈科梅蒂的建議來到巴黎,在“大茅屋”藝術院與(yu) 後來都逐漸成為(wei) 世界級大師的那些畫家、雕塑家們(men) 整天泡在一起。當然,他也免不了晚上去附近的那些著名酒吧和咖啡館消磨時光,這些地方都離得很近。賈科梅蒂和同時代其他那些氣味相投的藝術家們(men) 一樣,甫一來到法國巴黎,就直奔蒙巴納斯街區,自此再也沒有離開過這裏。他們(men) 巴黎生活的主要活動範圍,也就是在這個(ge) 直徑最多五六公裏的小圈子之內(nei) 。而他們(men) 的靈魂,即使在他們(men) 離開了巴黎乃至離開了人世之後,也從(cong) 來沒有離開過這裏。

  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在賈科梅蒂的遺孀去世、他所有的作品被捐獻給了“賈科梅蒂學院—基金會(hui) ”之後,這個(ge) 擁有賈科梅蒂最多作品的機構,決(jue) 定還是在巴黎14區蒙巴納斯街區,尋找一處能夠符合藝術家生前的生活和創作氛圍以及身後名望的處所,以便為(wei) 他建立博物館。最終他們(men) 選定了著名“新藝術”派裝飾藝術家保羅·佛勞特親(qin) 自設計和曾經長時間生活和創作的私宅,作為(wei) 賈科梅蒂博物館。保羅·佛勞特曾經為(wei) 巴黎第一座百貨商廈、著名的百貨公司樂(le) 蓬馬歇做室內(nei) 設計。而賈科梅蒂在貧困潦倒的時候,也曾和弟弟一起,接下一些室內(nei) 裝飾設計的合同,掙點零花錢、快錢,以保證他們(men) 在實在受不了狹小髒亂(luan) 的工作室兼臥室的時候,能有條件去旁邊的飯店住幾天,換換環境。

  博物館麵朝著名的蒙巴納斯公墓,那裏安息著諸如薩特等眾(zhong) 多知名知識分子和藝術家。這個(ge) 賈科梅蒂生前也許從(cong) 未走進、但一定從(cong) 窗前多次走過的房屋,向左幾十米,就是著名的女權主義(yi) 者、薩特女友、作家西蒙娜·波伏瓦的故居。而薩特和波伏瓦都屬於(yu) 在賈科梅蒂來到巴黎之後,就迅速在他周圍形成的粉絲(si) 群中的一員。相信如果賈科梅蒂九泉之下有知,一定也會(hui) 對這樣的安排感到滿意。

  在賈科梅蒂驟然離世之後,他的夫人搬離了那間租來的工作室。幸運的是,對自己丈夫的創作和作品充滿深情和自信的藝術家夫人,盡可能地把那間著名工作室的所有擺設原封不動地搬離,包括一麵滿是賈科梅蒂即興(xing) 創作的內(nei) 牆。這使得工作室現在得以在博物館中被還原。

  其實將其稱作博物館是不準確的。它真正的名稱是“賈科梅蒂學院”。愛好者們(men) 可以來這裏參觀,看大師的真跡,研究者們(men) 則可以在這裏進行學術研究。

  據說,賈科梅蒂的大多數作品,都是在模特已經離開工作室之後才創作完成的。具體(ti) 的形象隻能為(wei) 他帶來靈感,抽象的他們(men) 才構成他的素描、繪畫或雕塑作品。1937年,賈科梅蒂和來自愛爾蘭(lan) 的戲劇家貝克特(1906-1989)在左岸的花神咖啡館相遇,很快兩(liang) 人便成為(wei) 好友,他們(men) 一起觀察來往的人,討論藝術。周圍形形色色的生活為(wei) 他們(men) 的創作提供了靈感,他們(men) 手中或筆下抽象的形象,都來自一個(ge) 一個(ge) 生動具體(ti) 的人物。1961年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再次上演,賈科梅蒂欣然為(wei) 其製作舞台背景。

  多年來,“賈科梅蒂學院—基金會(hui) ”將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輪流展出,並決(jue) 定永不出售他的任何一件作品。而與(yu) 賈科梅蒂作品一個(ge) 側(ce) 麵或一個(ge) 細節相關(guan) 的內(nei) 容,則可能成為(wei) 一次展覽、一場交流的主題。

  (本報記者 何農(nong)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