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多措並舉打造便民生活圈

發布時間:2023-01-17 11:25:00來源: 人民日報

  趁著天氣晴朗,逛一逛家門口的公園;約上三兩(liang) 朋友,在社區球場揮灑汗水;鄰裏街坊遇上困難,誌願服務隊主動排憂解難……近年來,浙江省杭州市臨(lin) 平區把打造便民生活圈作為(wei) 助推共同富裕示範區建設的“必答題”,實實在在豐(feng) 富產(chan) 品供給、提升服務效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

  “以前都不知道,離家幾百米就有文體(ti) 中心。”家住臨(lin) 平區西大街的高秀蘭(lan) 阿姨,最近在手機裏安裝了“臨(lin) 享·文化保障卡”應用。隨著操作越發熟練,她發現了新功能,對照著應用裏的文旅地圖,把家附近的科技館、陶藝展覽館、運動休閑公園都轉了一遍。

  2022年,臨(lin) 平區創新推出的“臨(lin) 享·文化保障卡”手機應用受到廣大市民關(guan) 注。文化保障卡以用戶位置為(wei) 圓心,推薦一公裏內(nei) 的公共文化場所,還能為(wei) 用戶提供場館預約、購書(shu) 打折等多元服務。

  “以前想去打球、看展,不知道地方在哪。現在手機上顯示得很清楚,操作起來也方便。”高秀蘭(lan) 打開手機,在兌(dui) 換區輕輕點擊,用積分換得一張藕花洲劇院的門票。據統計,“臨(lin) 享·文化保障卡”自去年8月上線公測以來,已注冊(ce) 用戶達29.7萬(wan) 人,用戶打卡場館、活動13萬(wan) 次。

  據悉,臨(lin) 平區目前已鼓勵引導58家文旅體(ti) 企業(ye) 入駐平台,並在積分商城上架了284款、13500餘(yu) 件文旅體(ti) 產(chan) 品。“我們(men) 將持續優(you) 化‘臨(lin) 享·文化保障卡’應用功能,著力打造有臨(lin) 平特色、可供複製推廣的公共文化服務基層創新品牌。”臨(lin) 平區文廣旅體(ti) 局局長徐靜說。

  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回去之後,聽爸爸媽媽的話,努力學習(xi) 好不好?”臨(lin) 平區東(dong) 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er) 童青少年心理聯合門診室裏,六年級學生小淩點了點頭。此前,他對學習(xi) 失去了興(xing) 趣,還迷戀上了網絡遊戲。東(dong) 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與(yu) 學校心理老師接到家長求助,介入了對小淩的幫助。

  每周一次心理谘詢、每月心理醫生複評、心理老師和父母聯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努力,小淩重燃學習(xi) 興(xing) 趣,回到了校園。

  這是《臨(lin) 平區陽光青少年美好成長行動實施方案》落地實施的一個(ge) 縮影。依托數字化改革,臨(lin) 平區推出“陽光青少年成長守護”應用,為(wei) 全區近15萬(wan) 青少年提供集政府、社會(hui) 、家庭、學校、企業(ye) 合力構建的全方位守護體(ti) 係。臨(lin) 平區還將滲透式心理教育和常態化體(ti) 育鍛煉相結合,共同守護青少年身心健康。在學校心理老師的鼓勵引導下,小淩愛上了打籃球,因此還結識了一群好朋友。“參與(yu) 了文體(ti) 活動,感覺孩子的精神頭完全不一樣了。”小淩爸爸說。

  作為(wei) 青少年成長行動的重要一環,臨(lin) 平區計劃在2024年前新增改擴建嵌入式體(ti) 育場地200個(ge) ,建立健全“臨(lin) 享·文化保障卡”積分兌(dui) 換、嵌入式校外體(ti) 育服務站點等體(ti) 係,賦能陽光青少年培育。臨(lin) 平區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薑偉(wei) 表示,下一步,還將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推出個(ge) 性化定製服務方案。

  推動誌願服務成為(wei) 社會(hui) 風尚

  紅馬甲、老花鏡、折疊椅、手搖補鞋車,這是胡阿虎師傅所有的家夥(huo) 什。每周四上午,他都會(hui) 來到臨(lin) 平區喬(qiao) 司街道黨(dang) 群服務中心,為(wei) 附近居民免費修補鞋子,一幹便是20多年。

  2012年,街道黨(dang) 工委主動聯係胡阿虎,幫他牽頭成立了“胡阿虎黨(dang) 員服務站”,從(cong) 體(ti) 製機製到資金資源再到人員隊伍,給予了全方位支持。

  如今,胡阿虎組建了誌願服務團隊,不少人有空就會(hui) 來到服務站裏搭把手,誌願服務的種子在周邊居民心中發芽生長。服務站從(cong) 當初單一的補鞋服務擴展到補衣服、修家電、磨刀、理發等12個(ge) 項目,服務範圍也從(cong) 喬(qiao) 司街道擴展到了星橋街道、塘棲鎮乃至杭州城區其他地方。

  據介紹,臨(lin) 平區目前累計有注冊(ce) 誌願者20餘(yu) 萬(wan) 人,建設各類誌願服務站點1000餘(yu) 個(ge) ,開展誌願服務活動10萬(wan) 餘(yu) 場,每個(ge) 服務點開展誌願服務活動達100場以上。

  “前不久,我們(men) 帶領社區誌願者開展了入戶宣傳(chuan) 垃圾分類活動。”星橋街道湯家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負責人徐影婷說,許多周邊群眾(zhong) 也參與(yu) 了進來,大家合力改善了小區居住環境。

  為(wei) 了擴大誌願者隊伍,臨(lin) 平區製訂了誌願服務人才培養(yang) 計劃,通過舉(ju) 辦誌願服務大賽、建立誌願者積分製、開展“美德行為(wei) —道德積分—實物(服務)兌(dui) 換”等激勵手段,每年培訓誌願服務人才5000餘(yu) 人,拓展服務覆蓋麵,滿足群眾(zhong) 的不同需求。

  不斷完善的便民生活圈裏,廣大市民朋友的文化生活越發豐(feng) 富,青少年群體(ti) 健康成長的環境逐漸改善,誌願服務的良好社會(hui) 風尚正在形成。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