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補齊短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發布時間:2023-01-17 14:37:00來源: 人民日報

  過去,村內(nei) 雞鴨遍地走,草堆、糞堆隨處可見,環境髒亂(luan) 差;如今,道路幹淨整潔,家家戶戶都有一個(ge) 規整的小菜園,畜禽也都是圈養(yang) 。走進雲(yun) 南省宣威市東(dong) 山鎮三樂(le) 村,一幅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的畫卷映入眼簾。當地因地製宜推進農(nong) 村綠化、美化工程,還依托村規民約、評比等村民自治辦法,讓村民主動參與(yu)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小村莊折射大變化。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鄉(xiang) 韻濃起來,一個(ge) 個(ge) 山清水秀、文明和諧、宜居宜業(ye) 、欣欣向榮的美麗(li) 村莊正漸次出現在中國大地上,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的目標不斷實現。

  中國要美,農(nong) 村必須美。我們(men)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nong) 村;既要理順“城”這一邊,更要顧好“鄉(xiang) ”這一頭。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明確“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在前不久舉(ju) 行的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農(nong) 村現代化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內(nei) 在要求和必要條件,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是農(nong) 業(ye) 強國的應有之義(yi) 。”

  鄉(xiang) 村發展是曆史命題,也是時代課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從(cong) 打贏脫貧攻堅戰,到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十年接續奮鬥,神州大地上演山鄉(xiang) 巨變。也要看到,與(yu) 快速推進的工業(ye) 化、城鎮化相比,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步伐還跟不上,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鄉(xiang) 村發展不充分仍是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集中體(ti) 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沒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ge) 國家現代化。”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進程中,不能把農(nong) 村落下、不能讓農(nong) 民掉隊。未來,即便是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也還將有數億(yi) 人生活在農(nong) 村。我們(men) 要一體(ti) 推進農(nong) 業(ye) 現代化和農(nong) 村現代化,堅持不懈推進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持續提高農(nong) 村生活質量、縮小城鄉(xiang) 發展差距,把廣袤鄉(xiang) 村建設成為(wei) 廣大農(nong) 民樂(le) 享現代生活的幸福家園。

  深入推進廁所革命,農(nong) 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普及自來水,解決(jue) 農(nong) 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建好農(nong) 村路,讓農(nong) 村地區“人暢其行、貨暢其流”;改善農(nong) 村醫療條件,逐步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聚焦農(nong) 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持續改善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條件,鄉(xiang) 村麵貌煥然一新。同時,我國農(no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ti) 係還不健全,部分領域還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與(yu) 農(nong) 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還有不小差距。著眼未來,要瞄準“農(nong) 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組織實施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特別是要加快防疫、養(yang) 老、教育、醫療等方麵的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讓農(nong) 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鄉(xiang) 村建設不僅(jin) 要塑形,更要鑄魂;不僅(jin) 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需要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在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軟件”上下功夫。安徽鳳陽縣小崗村成立“美德銀行”,為(wei) 村民發放善行美德積分“存折”,推進移風易俗;江蘇宿遷市宿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根據群眾(zhong) 需求製定清單,組織誌願者“按單下菜”,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送去文化“大餐”;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探索推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月例會(hui) ”,引導群眾(zhong) 把“村裏事”當成“自己事”,讓大家真正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體(ti) ……各地通過創新實踐,幫助越來越多農(nong) 民群眾(zhong) 改了舊習(xi) 慣、提了精氣神,推動鄉(xiang) 村善治水平顯著提升。這啟示我們(men) ,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鄉(xiang) 村治理,加強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在實現“物”的現代化的同時,實現“人”的現代化、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推動鄉(xiang) 村實現由表及裏、形神兼備的全麵提升。

  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意義(yi) 重大,任務艱巨。從(cong) 基礎設施基本完備,到公共服務普惠可及;從(cong) 廣大農(nong) 民富裕富足,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從(cong) 治理有序充滿活力,到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繁榮發展……其目標任務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涉及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生態各個(ge) 方麵。這也意味著,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是一項長期任務、係統工程,必須穩紮穩打、久久為(wei) 功,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幹,不可一蹴而就、急於(yu) 求成。與(yu) 此同時,我國農(nong) 村地域遼闊,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要立足資源稟賦,因地製宜、分類推進,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農(nong) 民而建,尊重農(nong) 民意願、體(ti) 現農(nong) 民需求,才能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農(nong) 民群眾(zhong) 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農(nong) 村是一片大有可為(wei) 的土地,蘊藏著勃勃生機,孕育著無限希望。新時代催人奮進,新征程重任在肩。咬定青山不放鬆,矢誌奮鬥、苦幹實幹,采取更有力的舉(ju) 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努力繪就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新畫卷,我們(men) 一定能讓希望的田野充滿活力,讓廣大農(nong) 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