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緊扣“寒濕”治新冠
該如何認識當前的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性質、走向?高熱期間能否捂著被子發汗?如何緩解周身酸痛、咳嗽、乏力等常見症狀?老年人如何應對新冠病毒感染?
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從(cong) 中醫角度進行了回應。中醫認為(wei) ,新冠病毒感染屬於(yu) 寒濕疫,中醫藥可對症下方。
緊扣“寒濕疫”,掌握治療主動權
問:該如何看待當前的新冠病毒感染?內(nei) 中有什麽(me) 病理機製?
仝小林:在本輪疫情中,患者起病多見惡寒、發熱、頭疼、身痛等症,舌體(ti) 普遍淡胖、暗淡、胖大,舌苔多白厚膩。此外,很多患者在高燒退後依然有低熱纏綿、肌肉酸痛、咽痛、咳嗽等症,普遍存在乏力、氣短,還有相當一部分病人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基於(yu) 多維參數綜合判斷,這些現象表明新冠病毒感染不屬於(yu) 溫病、濕瘟,也不屬於(yu) 傷(shang) 寒,而屬於(yu) 寒濕疫。
問:為(wei) 何“寒濕”反而會(hui) 引起高熱?
仝小林:並非隻有熱邪才能引起高熱,寒邪鬱表也可以導致高熱的發生。因此,結合當前國家推薦方劑以及臨(lin) 床醫生普遍使用麻黃湯、葛根湯、大青龍湯等傷(shang) 寒經方來治療新冠高熱,從(cong) 方藥反推,也能發現這種病症不符合“溫病初治,忌用麻桂”的原則,更進一步證明新冠病性屬寒。
問:本輪疫情中的患者常常嗓子疼,俗稱“刀片喉”,是什麽(me) 原因造成的?該怎麽(me) 治?
仝小林:這也並非熱毒直接侵襲咽喉所致,而是寒濕鬱熱的結果,究其原因,一是素體(ti) 鬱熱較重者感受寒濕戾氣所致的“寒包火”,二是過度發汗導致的津虧(kui) 熱結,三是過用苦寒藥物導致的疫毒深伏、鬱而化熱。
於(yu) 是,很多人出現咽痛後,因為(wei) 不知“熱”從(cong) 何來,常會(hui) 用金銀花、連翹等寒涼藥品來清熱解毒,卻往往加重病情。這都是因為(wei) 不明曉新冠“寒濕疫”的發病特征。
因此,隻有緊扣“寒濕疫”,才能掌握治療的主動權;隻有認識到“寒濕傷(shang) 陽”為(wei) 主線,才不會(hui) 被疾病表象所迷惑,做到知常而達變,治療上也就更加得心應手。在新冠初期,盡量避免使用寒涼屬性的藥品或食品;對於(yu) 臨(lin) 床醫生來說,更要一改過去在發病初期即使用溫病辛涼解表或者清熱解毒的治法,而是要首先散寒化濕。
對於(yu) 新冠病毒感染後的治療,最根本應是“開達膜原”
問:平時,我們(men) 風寒感冒發燒後,常常捂著被子發點汗就會(hui) 好,而對於(yu) 新冠病毒引起的發熱症狀,這樣能否奏效?
仝小林:有幫助,但並非完全有效,新冠病毒屬於(yu) 寒濕戾氣,通過口鼻入侵機體(ti) ,伏於(yu) 膜原,膜原不屬於(yu) 表,也不屬於(yu) 裏,居於(yu) 表裏之間。
邪由膜原出表,或發於(yu) 皮膚黏膜之表,類似於(yu) 風寒感冒;或發於(yu) 呼吸道黏膜之表,類似於(yu) 風熱感冒;或發於(yu) 胃腸黏膜之表,類似於(yu) 胃腸型感冒。發於(yu) 某經,便為(wei) 某經之證,可見惡寒、發熱、體(ti) 痛、咽痛等表證。
但表證都是邪氣外傳(chuan) 的表現,而非邪氣侵襲肌表的表現,這也是新冠與(yu) 普通感冒的不同之處。因此,對於(yu) 新冠病毒感染後的治療,若僅(jin) 用辛溫解表法來解表發汗,則表證雖解,但膜原之邪並未祛除,可能會(hui) 低熱纏綿或間斷發熱或核酸轉陰後複熱等複雜情況;若僅(jin) 用清熱解毒法來解毒利咽,則咽痛等“熱”症雖可以暫時緩解,但膜原之邪氣會(hui) 因寒涼藥物而“冰伏”,進而有引邪深入的風險。
因此,看起來捂被子發汗能起一時之效,臨(lin) 床有的用辛溫解表也皆可取效,但寒去濕仍存,邪仍停留在膜原,所以,最根本的治療應該是“開達膜原”。
問:那麽(me) ,如何開達膜原?
仝小林:需要全麵把握疾病態勢(鬱、閉、脫、虛),熟悉掌握戾氣表裏分傳(chuan) 的路線和治法,通過“分消走泄”而治之。
我推薦小達原飲(厚樸、檳榔、草果、生薑),其具有散寒化濕、辟穢化濁、開達膜原的功效,是治療“寒濕疫”的基礎方。初病之時,邪氣尚微,外無症狀,可直接用小達原飲治之。隨著邪氣漸盛,正邪相激,邪氣會(hui) 表裏分傳(chuan) 。
對於(yu) 體(ti) 質強健者,邪氣多外出走表,或走太陽經表,發為(wei) 寒濕束表證,見惡寒、發熱、體(ti) 痛等症,小達原飲配合麻桂類方、荊防敗毒散等主之;或走肺衛之分,發為(wei) 寒濕鬱熱證,見咽幹、咽痛等症,小達原飲配合防風通聖散、升降散等主之;或走少陽之分,發為(wei) 邪鬱少陽證,見口苦、咽幹、目眩等症,小達原飲配合柴胡類方主之。
對於(yu) 體(ti) 質怯弱者,邪多表裏分傳(chuan) 或深傳(chuan) 入裏,易趨轉重。故體(ti) 弱者之治,即使有表證亦需益氣解表,可用小達原飲配合人參敗毒散、麻黃附子細辛湯、附子理中丸等治之。邪氣入裏,多傳(chuan) 入太陰,若鬱手太陰肺,則發為(wei) 寒濕鬱肺證,而見咳嗽、咳痰、胸悶、氣喘等症,散寒化濕方主之;若鬱足太陰脾,則發為(wei) 寒濕礙脾證,而見納呆、腹瀉、嘔惡等症,小達原飲配合藿香正氣散、藿樸夏苓湯等主之。
起病忌用苦寒藥物,緩解咳嗽重在溫肺散寒
問:如果病情發展到危重症階段,該如何治療?
仝小林:寒濕疫發展到疫毒閉肺(重症)階段,戾邪深入太陰,繼生痰濕瘀熱,終至疫毒閉肺,見發熱咳嗽、喘憋氣促、黃痰血痰、乏力倦怠等症。肺氣閉阻,胃腸亦多不通,見惡心不食,大便不暢等症。子龍宣白承氣湯主之。
寒濕疫發展到喘脫(危症)階段,咳痰喘促,呼吸窘迫,脈疾多汗,甚者二便失禁、厥脫、昏迷。破格子龍宣白承氣湯主之。
問:本輪疫情中,很多人出現了高熱、咽痛、咳嗽等症狀,該如何防治?
仝小林:一是起病忌用苦寒藥物。新冠病毒感染後多以惡寒、發熱起病,此時切勿過早且單獨應用清熱解毒類中成藥,當首選風寒感冒類中成藥,如散寒化濕顆粒、九味羌活顆粒等。同時搭配其他助汗方法,如蔥薑水、溫粥頻服、高位泡腳、熱水澡、電熱毯等。如高熱不退,可以合用物理降溫和解熱鎮痛西藥,有條件人群還可采用耳尖或大椎放血、刮痧等退熱方式。
二是腰痛多為(wei) 寒濕作祟。不少患者伴有後背、腰部等周身部位酸痛,這屬濕邪太重,麻黃加術湯有效;對於(yu) 腰痛如折,則辨為(wei) 寒濕腰痛,基於(yu) 羌活勝濕湯和腎著湯,擬定一小方,名為(wei) 折腰散。
三是“刀片喉”多為(wei) 寒濕鬱火。咽痛患者也多為(wei) 寒濕鬱火所致,對此,六神丸、龍角散、防風通聖丸等中成藥確有療效,嚴(yan) 重者如“刀片喉”者亦可選用刀片散煎汁代茶飲。此外,咽痛患者也可以配合穴位貼敷療法,將溫通類膏藥剪成2×2厘米大小,貼敷於(yu) 天突、膻中、大椎、肺俞,6—7小時後摘掉。若有條件,同時配合少商穴位放血,天突穴按摩,收效更快。
四是緩解咳嗽重在溫肺散寒。在發病的急性期,症見咳嗽不止,可用前百蘇藶湯。對於(yu) 恢複期的刺激性幹咳、嗆咳、陣咳,基於(yu) 射幹麻黃湯化裁擬定了一方——癢咳散。配合如鹽蒸橙子或橘子、冰糖川貝雪梨湯等藥食同源之品更佳。
五是感官失靈重在通竅活血。針對不少患者合並味覺、嗅覺、聽覺減退或喪(sang) 失情況,仝小林推薦可用蒼耳通竅活血湯。單純嗅覺減退,可用撳針按印堂、雙鼻通、雙迎香,或從(cong) 印堂到迎香直接按摩。
六是體(ti) 弱人群要因人製宜。體(ti) 虛者在解表退熱時需增補逆流挽舟之品,如人參敗毒散、參蘇丸之類;陽虛者,寒邪直中陰分,可予附子理中丸、麻黃附子細辛之輩托裏解表;自汗、盜汗者,可以選用收汗散;婦女正值經期發病,也可選用小柴胡劑,借以扶助正氣,祛邪外出。
老人體(ti) 弱,要注重保護心脈,注重觀察
問:此輪疫情中,老年患者受到影響最大,該如何應對?
仝小林:一是要預防病毒性肺炎的發生。老人體(ti) 弱,在惡寒、發熱、體(ti) 痛的表證階段,也要在益氣的基礎上辛溫解表,截斷病情走勢,預防肺炎發生。
二是要注重保護心脈。針對合並有多重慢性疾病,尤其是由心肺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對於(yu) 舌質、口唇和舌下絡脈紫暗,脈澀等瘀象明顯者,可選用活血化瘀藥物,如複方丹參滴丸、丹參片等以保護心脈,改善心肌供血供氧,改善缺氧狀況。
三是注重觀察及時就醫。應以5、7天為(wei) 觀察節點,若老年人發熱超過5天,咳嗽不止,咳痰明顯,建議及時就醫,同時應居家監測血氧飽和度、心率等,若在家自測當血氧飽和度明顯下降時(未吸氧時低於(yu) 93%),當及時前往醫院進行胸部影像學檢查。
問:有人“陽康”後打羽毛球、爬山、跑步,結果出現“心肌炎”的問題,這是怎麽(me) 回事?
仝小林:感染新冠病毒後,邪氣入裏,亦可傳(chuan) 入心係,應當在一到兩(liang) 周內(nei) 避免劇烈運動,同時有氣喘、胸悶、心悸等不適等瘀象明顯患者,可選用活血化瘀藥物疏通心脈,更嚴(yan) 重者需及時就醫。新冠病毒誘發的心肌炎,主要屬於(yu) 宗氣下陷毒損心絡,可以選用升陷解毒護心湯治療。對於(yu) 病毒性心肌炎遷延期,中藥可選用生脈飲、補中益氣湯、歸脾湯、炙甘草湯等。
有些人“陽康”後仍有乏力、困倦、氣短、輕咳等症狀。這是濕濁餘(yu) 毒未清的表現,建議恢複期患者堅持健康生活原則,清淡飲食,注意保暖,保證睡眠。(李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