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夢圓天團:每次發射都是黨和國家事業的標誌

發布時間:2023-02-08 15:42:00來源: 央視網

  2022年,中國空間站全麵建成;2023年,中國空間站正式進入應用與(yu) 發展階段,轉入常態化運營模式。在“太空家園”遨遊寰宇的背後,有著這樣一幫建設者,他們(men) 用追夢奮鬥,向世界展現了中國速度、中國高度、中國精度和中國奇跡。

  據悉,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三個(ge) 艙段組成,在2021年4月到2022年10月不到2年時間內(nei) ,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先後發射升空。作為(wei) 這3次發射任務的01指揮員廖國瑞表示:“每一次發射都是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的標誌,任務中,我們(men) 堅持麵向世界航天發展前沿、麵向國家航天重大戰略需求,以空間站建造全戰全勝的優(you) 異成績,向祖國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優(you) 異答卷。”

  夢圓航天,正當其時。素有“夢圓天團”之稱的文昌航天發射場火箭控製係統,是發射場測試發射三大係統之一,也是核心係統。在這裏,大批科技人才堅持把人生軌道對接衛星軌道、將事業(ye) 騰飛融入火箭騰飛,生動展現了航天報國、航天強國的時代風貌。

  這些年,文昌航天發射場“夢圓天團”充分發揚“前沿”精神,以科技創新為(wei) 原動力,在“國字號”“天字號”任務中挑大梁、當先鋒、打頭陣,為(wei) 中國航天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成立以來,他們(men) 積極研究製約任務風險因素,持續創新測試發射流程,實現了11個(ge) “首次”突破,精心準備、精心組織、精心實施,連續攻克大體(ti) 量大流量燃料並行加注、非連續窄窗口發射、大推力運載火箭零窗口發射等重大技術難題,創造了發射全球在軌最重單艙航天器、空間站2小時世界最快交匯對接等多項世界紀錄。

  航天事業(ye) 是萬(wan) 人一杆槍的事業(ye) ,發射場技術複雜、係統龐大,任何一個(ge) 環節出現失誤,任何一項工作出現紕漏,任何一個(ge) 零部件出現故障,都可能導致整個(ge) 任務的失敗。

  但每次“失敗”都會(hui) 讓這支隊伍更加成熟,每次“失敗”都會(hui) 成為(wei) 他們(men) 的加速起跑點。

  2017年,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發射任務失利,給信心十足的控製係統團隊“當頭一棒”。

  在迎接長五遙三複飛的908天裏,一輪輪專(zhuan) 業(ye) 授課、一遍遍完善文書(shu) 、一次次推演演練,自主設計電路沙盤、連接器操作箱,練理論、練操作、練協同,一心用萬(wan) 無一失的準備、用厚積薄發的本領,打贏翻身仗、榮譽仗。

  2019年12月27日,“胖五”重新矗立在文昌發射場的發射工位上。隨著01指揮員一聲令下,“金手指”於(yu) 鵬果斷按下發射按鈕。

  複飛成功,“胖五”歸來,再問蒼穹!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2021年5月19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任務,在射前出現蓄壓器壓力異常情況後,任務兩(liang) 次中止發射,推進劑兩(liang) 次泄回再加注。

  “天舟專(zhuan) 屬01”王宇亮說:“麵對突發故障,邊繼續測試流程、排查故障,一邊問題歸零,一邊組織推進劑泄回,崗位人員連續奮戰70餘(yu) 小時,成功處置我國航天史最大規模推進劑泄回任務,為(wei) 奪取任務最終成功打下堅實基礎。”

  一次次成功的背後,是全體(ti) 航天人的艱辛奉獻。該室先後承擔參與(yu) 科研項目21項,獲實用新型專(zhuan) 利2項,發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論文25篇,7人獲全國性質數學建模競賽獎項,先後走出了“雙料01”王光義(yi) 、“博士01”馬亞(ya) 奇、“空間站三艙01”廖國瑞、“天舟專(zhuan) 屬01”王宇亮四名01指揮員,包攬了文昌發射場空間站建造任務的全部“01”,為(wei) 建設航天強國作出了重要貢獻。

  向陽花開、向海而生、向天圖強,這群紮根發射一線的“夢圓天團”,讓青春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li) 之花,在浩瀚太空築起了一座座航天豐(feng) 碑……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