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結局,看《狂飆》為什麽能“飆”起來
◎唐山
2023年的開年驚喜,莫過於(yu) 《狂飆》的一路狂飆,成為(wei) 近年少見的“神劇”。
“對於(yu) 這個(ge) 期待的陣容,不枉我等這麽(me) 久,值得啊!雙張(張頌文和張譯)都太優(you) 秀了。”
“嚴(yan) 查張頌文!!!他不像是演的。”
……
從(cong) 評價(jia) 中,可見網友們(men) 對《狂飆》的認可,而認可理由無非是“老三樣”:劇本好,演技好,畫麵好。可究竟什麽(me) 是“好”,則不了了之。
我們(men) 都生活在一個(ge) 影像過度堆積的時代,太多影像正塗改著我們(men) 對真實的認知,使我們(men) 戴上無形的有色眼鏡,隻能看到“腦補出來的真實”。於(yu) 是,沉浸在劇情中,往往意識不到,究竟是什麽(me) 在打動心靈,究竟是什麽(me) 讓我們(men) 覺得“真實”——《狂飆》的擅場,恰恰就在於(yu) 拿捏了這層“真實背後的真實”。
站在“大結局”處,才能真正理解《狂飆》贏在何處。
寫(xie) 命運,所以《狂飆》能“拿人”
“如果人生重來一次,你當年還會(hui) 幫助高啟強嗎?”這是在大結局處,掃黑督導專(zhuan) 員、省教育整頓駐點指導組組長徐忠(吳剛飾)問主角安欣(張譯飾)的話。
背後的情節是:20年前,被流氓打傷(shang) 的魚販高啟強(張頌文飾)被關(guan) 進派出所,正逢大年三十。警官安欣出於(yu) 同情,將自己的年夜飯(餃子)分給高啟強,並幫助他與(yu) 弟弟、妹妹相見。
這件小事,改變了幾個(ge) 人的命運:
高啟強明白了,自己總受欺負,因為(wei) 手中無權,要想活得好,就要抓權力,正路走不了,就走邪路,這讓他一步步滑向黑社會(hui) 。
高啟強的弟弟也明白了,秩序之下,有太多可利用空間,隻要夠聰明,就能把握它。
安欣則認為(wei) ,這是來自良知的呼喚。當他發現高啟強兄弟的良知逐漸泯滅時,他憤怒、迷茫、懷疑,甚至一度“混日子”,卻始終不願放棄。
20年後,高啟強成了“黑老大”,弟弟早已為(wei) 他而死;安欣曆經艱辛,終於(yu) 在指導組中把握機會(hui) ,實現了“揚善懲惡”的理想。假如沒有20年前的偶遇,這一切恩怨會(hui) 不會(hui) 煙消雲(yun) 散?如此“慘勝”,值得嗎?但這恰恰是《狂飆》的“拿人暗器”——命運感。
在小說創作中,有“短篇寫(xie) 故事,中篇寫(xie) 人物,長篇寫(xie) 命運”之說,故事是邏輯嚴(yan) 密的,人物是循序發展的,命運則既虛無縹緲,又合乎情理。《狂飆》把握了這種既虛幻又切實的意味,它的故事軌跡、人物浮沉、情感離合,都圍繞命運展開。
是什麽(me) 決(jue) 定了安欣與(yu) 高啟強最終的沉浮?並不是智商、確定性和人造必然,而是黑惡躲不開的命運——因為(wei) “黑惡”是沒有目標和彼岸的,也無法形成自己的秩序,隻能靠打破正常秩序而存在。
所以,不論高啟強多麽(me) “成功”,卻總處於(yu) 被追逐狀態——所有選擇都有不得已的成分。他始終掙紮在邊緣,規模越大,局麵就越凶險,一步步走向崩潰。在《狂飆》中,張頌文演繹的精彩處就在於(yu) :呈現出命運撥弄下,高啟強的疲憊與(yu) 恐懼。
命運真實,人人有份
在多元化時代中,命運的真實是最大的真實,是最容易被理解的真實,高於(yu) 故事邏輯、人物性格邏輯等。
這是因為(wei) ,現代人生活充滿不確定,太多細節隻能用命運來解釋。在昨天、今天與(yu) 明天中,“必然性”如此稀缺,“或然性”如此強壯,讓“發生、發展、高潮、結尾”越來越像謊言。
在《狂飆》中,命運感始終在流淌,包括:
安欣的女友孟鈺嫁給安欣的好友楊健,可楊健卻背上“窮女婿入豪門”的心理負擔,滑向貪腐。為(wei) 幫丈夫出逃,孟鈺不得不給昔日戀人安欣投毒,但她怎麽(me) 下得去手?
罪犯老默曾得安欣幫助,又被高啟強養(yang) 為(wei) 死士。當高啟強派他出擊時,對手又恰好是安欣。老默自知不可能完成任務,隻好按下命中早已設定的自毀鍵。
高啟強的弟弟高啟盛學曆高,一次次幫哥哥渡過難關(guan) ,卻因疏忽,給哥哥帶來大麻煩,他的驕傲讓他選擇了自殺式報恩。
老默的女兒(er) 黃瑤被高啟強養(yang) 大,意外得知父親(qin) 的下場,她成了壓倒高啟強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這些故事中,當事人都有多元選擇,他們(men) 的命運都非“必然”,但和20年前的安欣一樣,即使“人生如果重來一次”,結果就會(hui) 不同嗎?
《狂飆》的情節有跳線,人物有脫榫,但命運感卻一以貫之。所以,著墨不多的孟局長被證明與(yu) 黑惡勢力無關(guan) 時,讓許多觀眾(zhong) 鬆了一口氣……
很長一段時間,影視作品過於(yu) 追求“情節合理性”,營造出來的卻是機械真實,處處皆深意,筆筆藏邏輯,一旦遠觀,針腳畢現。《狂飆》則營造出命運的真實,在持續選擇中,角色走向了他“應該”的方向。
事實證明,寫(xie) 好命運,才能深入人心。大風大浪未必人人都能經曆,命運卻人人有份——每個(ge) 人都在其中掙紮,每個(ge) 人都知道它是怎麽(me) 回事。
黑暗命運,型塑了黑暗的人
營造出命運感,也就有了深入解讀“異世界”的可能。
傳(chuan) 統影視劇刻畫“異世界”時,常加入想象因素,將黑惡人物簡單化、漫畫化,似乎人性缺點是墮落的唯一原因。但其實,黑暗心理人人都有,還需製度的縫隙、時代的際會(hui) 、個(ge) 人的無知等因素的結合,才能真正變成黑暗的組成部分。
以高啟強為(wei) 例,他身上有重情感、上進、勇敢的因素,在妻子的“約法三章”下,曾試圖上岸。可狼長大了也不會(hui) 吃草:他的資源、團隊、經驗、認知方式、管理手段都是在“異世界”中修煉而成;在他的身後,有無數準備替代他的人——這讓他無法轉身。
高啟強有情感,他將黃瑤視為(wei) 己出:得知黃瑤被綁架時,他的焦急是真實的,他覺得:“你是我女兒(er) 。”可他對養(yang) 子高曉晨卻下了黑手。
“異世界”總偽(wei) 裝成來去自由、可以回頭的方便法門,但幾千年來,“異世界”從(cong) 來無法主導人類社會(hui) ,成為(wei) 顯規則。這恰恰說明,它不符合人性的實際,是不可持續的力量。
高啟強的墮落,源於(yu) 無知,他的簡單經驗無法應對複雜現實,幹脆走向真實自我的反麵;高啟強的弟弟有高等學曆,卻無法掙脫原生家庭帶來的自卑感,是情感上的殘疾人;至於(yu) “保護傘(san) ”趙立冬和王秘書(shu) 則過於(yu) 精明,他們(men) 見證了京海(虛構的沿海城市,劇中故事的發生地)從(cong) 落後的小漁村,變成繁華的現代都市,他們(men) 想成為(wei) 主導者……
黑暗力量是慢慢在心中長出來的,是內(nei) 心缺陷的外化。他們(men) 以為(wei) 黑暗力量隻是工具,結果卻成了黑暗力量的工具。正是黑暗力量的必然命運,點化了《狂飆》中的“真實感”,保證了其中人物“個(ge) 個(ge) 鮮活”。
不是一個(ge) 角色出彩,
而是集體(ti) 出彩
呈現命運真實,《狂飆》采取了太極圖式的結構手段:高啟強是一邊,安欣是另一邊。二人有相似處——家庭生活都比較失敗,都愛鑽牛角尖;但更多是相異處,道路不同,命運亦不同。
這種雙線對照式結構,本是“反黑劇”的套路,但《狂飆》通過人物扇麵式分布,掩藏了結構上的雷同。都是被黑惡勢力利用的警察,便各有差別:
曹闖是安欣的師傅,長期不被重用,最終發生動搖,不幸殞命,但他良知仍在,對自己的行為(wei) 頗有懺悔。
李響自知無法對抗黑惡勢力,便假意迎合,暗中收集證據,大節無虧(kui) 。
楊健陷得最深,但心中的善念最終被喚醒。
常言道:“好人和好人都是相似的,壞人和壞人也都是相似的。”可《狂飆》能把同樣的墮落者刻畫出不同,曹闖的滄桑、楊健的自卑、李響的糾結、張彪的小聰明……而張彪對安欣(安欣的養(yang) 父是高官)說:“你上麵有人,所以你不怕。”呈現出個(ge) 人境界,也道出幾分無奈。
在《狂飆》中,黑社會(hui) 的臉譜也呈扇形分布:老默凶殘但講義(yi) 氣,他的死充滿悲情;徐江(賈冰飾)隻會(hui) 欺負老實人,遇見狠人就結巴;泰叔(倪大紅飾)裝老謀深算,其實虛張聲勢……
除了寫(xie) 群像,增加枝節也是突出命運感的手段,如高啟強對陳書(shu) 婷的愛,高啟強弟弟與(yu) 陳書(shu) 婷之間的衝(chong) 突——至於(yu) 高啟強剪除程程,最終奪走泰叔的江山,則是一個(ge) 反寫(xie) 的《李爾王》……雙線對照的最大困境在於(yu) ,高啟強這條線更具陌生化,安欣這條線更常態化,前者常壓倒後者,重蹈“有趣的壞蛋,乏味的好人”的覆轍。而條線紛繁的對衝(chong) ,賦予安欣更多的表現空間。
《狂飆》不是一個(ge) 角色出彩,而是集體(ti) 出彩;不是一個(ge) 細節準確,而是諸多細節準確。這種整體(ti) 感,這種全方位的、對命運的呈現與(yu) 把握,應成為(wei) 國劇的發展方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